趙之中
摘 要:在實現鄉村振興偉大戰略的征程上,農業必須強,加快提升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可以保護我國農業免受沖擊,為鄉村振興創造有利條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提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仍存在許多問題與障礙,需要做好多方面統籌協調、加強農業現代化相關農業國際化營銷意識的培養、增強企業或集體系統化的綜合生產意識和生產能力,并采取一系列具體措施,從而助力鄉村振興的深入實施。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國際競爭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總書記指示精神,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是產業振興。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是“三農”問題的關鍵之一。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借鑒世界強國的農業成功經驗,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我們要加快實施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的具體舉措,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
一、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對于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性
農業國際競爭力是一國農業產業參加國際競爭的整體能力。農業國際競爭力是指農業產業多環節產業鏈的競爭。包括農產品產前、產中和產后所形成的優勢,在國際市場上表現為綜合競爭能力。在疫情持續肆虐,貿易保護主義盛行,中美貿易戰仍未停止的背景下,面對可預見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作為世界第一農業大國而不是強國,已與世界農業市場高度關聯的我國,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制定的“農業強”目標必然包括我國的農業國際競爭力問題。反觀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增強也必將反作用于我國農業,促進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進而有力促進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對于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性,筆者認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有利于保護我國農業免受沖擊
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首先可以保護我國的農業安全,使其免遭農業強國的產品沖擊,避免農業基礎被破壞。目前,中國在工業制造領域獲得了巨大進步,但是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特別是大豆、玉米以及種業產品,被外國占據巨大市場份額。可是,國內需求強勁,導致農產品進口不得不一直保持高位。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較弱,生產效益不佳,質量安全水平也屢遭詬病。在中美貿易戰中,農產品領域的貿易戰是作為農業強國美國的重要選項。中國的農業人口比例很大,農業弱項還很多,如果不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很可能使我國農業的正常發展遭受沖擊,農民利益受到傷害。進攻是最好的防守。農業保護的關鍵因素之一就取決于是否能加快提升農業生產全環節的國際競爭力。
(二)為鄉村振興創造有利條件
農業國際競爭是在WTO規則下的競爭。盡管它是發達國家主導下的有利于發達國家的規則環境,且平衡現行國際規則的、有利于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談判還在艱難推進中,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可量化實施的、可明確依據的、對農產品有相當質量標準的、基于效率的農業國際規則的整體存在對我們是有益的,充分參與到國際競爭中去將倒逼我國農業進行深度改革,提升農業的國際競爭力。而國際競爭力提升下的農業的轉型升級發展必將用實力縮小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夯實黨的執政基礎,大大促進鄉村振興的實現。
二、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存在的問題
(一)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不是一個孤立的經濟問題
對于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人們往往習慣于僅僅從經濟角度去思考,但是單靠經濟手段是無法完成的,因為它不僅涉及經濟,還涉及政治、法律、制度、生態等許多領域,沒有綜合統籌,沒有協調用力,沒有細化的保障體制助力,對于農業和農民來說是很難系統予以解決的。
(二)農民農產品國際化營銷的現代農業意識不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際循環也是新發展格局的重要部分。我國大部分農業企業具有農產品國際化營銷的現代農業意識,但是作為從事農產品生產的、仍依靠以個人或家庭為主的小農經濟方式的很多農民,他們的這種意識普遍不足,因此,他們行動或變革的意愿和動力不足也成為鄉村振興事業的一種阻礙。
(三)企業或集體層面缺乏系統認識,綜合生產能力不足
農業國際競爭力通常從國家、產業、企業或集體三個層次來界定分析,而農業國際競爭力的分析框架一般包括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農業比較生產率兩個大的方面。具體展開來看,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又包括價格因素(成本)和非價格因素(質量、品種、品牌等);農業比較生產率又包括農業生產要素條件、農產品需求條件、相關產業和支撐產業、經營主體狀況等。在很多地區,企業或集體層面比較松散化,沒有系統體系認識,這樣必會事倍功半,不利于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在鄉村振興實踐中,地方往往注重單一成功經驗的復制推廣,忽視企業或集體層面由于缺乏系統認識、綜合生產能力不足的現狀,這與農業強國相比有差距。
三、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的可行性措施
(一)做好多方面統籌協調
筆者認為,鄉村振興的大實踐正好為提升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多方面統籌協調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包括方方面面的內容,不僅有利于我們綜合統籌協調,避免陷入單純經濟角度的局限性,也有利于我們健全各種體制,維護農民的利益。反過來,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也會促進鄉村振興的全面發展。
(二)加強農業現代化相關農業國際化營銷的意識的培養
要加強農業現代化相關農業國際化營銷的意識的培養,單純依靠培訓教育的手段是達不到目的的。我們需要通過國際化的網絡建設,培養廣大農民的國際視野,從而影響他們生產思維的轉變,進而促進生產方式的轉變。
(三)增強企業或集體系統化的綜合生產意識和生產能力
2022年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企業或集體應積極研究國際市場,加強認知,統籌各方,加強專業化協調,做大做全生產鏈,使綜合生產能力躍升,整體實力倍增。
(四)采取一系列的具體措施
提升農業國際競爭力采取的具體措施地方不能簡單地搞一刀切,單純搞復制粘貼推廣。應通過宏觀分析整合,因地制宜,形成合力。充分利用科技提升農業勞動效率,并重視農產品的質量提升和品牌塑造。市場營銷是競爭力形成的關鍵環節。促進農產品市場營銷專業化和國際化, 是政府和農企或集體努力的方向。農業科研必須保證投入,以提高生產力為目標,讓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形成合理比例。
四、結語
農業國際競爭力是一國農業產業參加國際競爭的整體能力。提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對于實現鄉村振興非常重要,但是目前我國在此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必將提升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
參考文獻:
[1]宋建平.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的問題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8(5):17-23.
[2]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傳遞六大新信號[EB/OL].http://www.moa.gov.cn/ztzl/ncgzhy2017/zxdt/201801/t20180103_6133748.htm.
[3]陳衛平.農業國際競爭力初探[J].財經問題研究,2003(1).
(作者單位:中共安陽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