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燕 商紀鵬 焦荻 王欽 郝建全 何偉 呂敬剛 焦定量 石巖




摘? ? 要: 黑科優一號是以甜R為母本、Q-16為父本雜交選育的西瓜新品種。中熟種,天津春季小拱棚覆蓋栽培全生育期110 d,果實發育期35 d左右。植株生長勢強,易坐果。果實橢圓形,果皮底色墨綠,覆暗齒條,表面覆蠟粉。瓜瓤紅色,瓤質脆,少籽,口感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可達12.7%,邊部9.6%。單瓜質量9 kg左右,667 m產量可達4500 kg以上。適宜天津、河北、山東、陜西、山西、內蒙古、河南、湖南等地及相同生態區春季露地地膜覆蓋栽培。2020年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
關鍵詞: 西瓜; 新品種; 黑科優一號; 露地
中圖分類號: S65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3-2871(2022)06-092-03
Breeding of watermelon cultivar Heikeyou No. 1
GAO Suyan SHANG Jipeng JIAO Di WANG Qin HAO Jianquan HE Wei Lü Jinggang JIAO Dingliang SHI Yan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ble Germplasm Innovation/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ble Genetics and Breeding Enterprise /Tianjin Kernel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300384, China; 2.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Tianj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Heikeyou No. 1 is a medium maturing F1 hybrid watermelon developed by crossing inbred line Tian R as female and inbred line Q-16 as male. The total growing period is 110 days and the fruit development period is about 35 days for low plastic tunnel cultivation in the spring in Tianjin. The plant grows vigorously and is easy to set fruit. The fruit is oval shaped with deep green skin and dark stripes, covered with wax powder. The flesh is red, crisp, and tasty, with a few seeds, The center soluble solids content is about 12.7% and 9.6% near rind. The fruit weight is about 9.0 kg, the yield per 667 m is about 4500 kg. It is suitable for open field film mulching production in spring in Tianjin, Hebei, Shandong, Shaanxi, Shanxi, Inner Mongolia, Henan, Hunan and similar ecological region in China.
Key words: Watermelon; New cultivar; Heikeyou No. 1; Open field
1 育種目標
我國是西瓜生產和消費世界第一大國[1-2],國內西瓜產業發展迅猛,已成為促進農業農民增收的重要經濟作物[3]。露地栽培仍為我國主要的西瓜生產方式,主栽品種以抗病、豐產品種為主,多已推廣10年以上,如西農8號、金城五號、豐抗三號等。由于品種單一,品質也不盡如人意,銷售優勢逐漸消失,難以滿足群眾和市場的消費需求[4-6],另外,由于品種耐貯性一般,往往集中上市,造成供大于求,有時瓜農為追求早上市,導致商品瓜采摘成熟度不夠,造成品質下降。隨著集約化栽培面積愈來愈大,生產上急需耐貯的西瓜品種。利用染色體易位技術培育少籽西瓜,能使西瓜瓤質更加致密,提高耐貯運性,同時又有食用方便、品質佳等優點[7-8],因此,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針對市場需求,通過將染色體易位系與國外優質、抗病資源整合,以抗病、優質、耐貯運、少籽為育種目標,成功育出西瓜新品種黑科優一號。
2 選育過程
2.1 親本選育及其性狀
2.1.1 母本選育 母本甜R系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西瓜課題組2012年從國外引進雜交1代品種甜王,經3年6代自交定向選育而成的自交系,于2015年育成。其主要特征為:中早熟,全生育期98 d左右;果實為花皮圓果,表面覆蠟粉,中型果,單瓜質量約7 kg。大紅瓤,瓤質細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邊部8.7%,品質優。
2.1.2 父本選育 父本Q-16系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西瓜課題組于2011年春季利用易位系材料B7與從美國引進的抗病材料11R-12雜交,后經3年6代病圃自交選育而成的穩定自交系,于2014年育成。其主要特征為:植株生長勢旺盛,晚熟,全生育期112 d;果實為長橢圓果,果皮為純黑皮,覆蠟粉;大紅瓤,瓤質硬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邊部9%,小籽,單瓜種子數150粒左右。抗枯萎病。
2.2 選育經過
2016年春季在天津武清春季大棚中以甜R等15份材料作母本、Q-16等7份材料為父本配制28個雜交組合,2017年春進行組合篩選試驗;2018年在天津武清、河南開封、湖南永興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甜R×Q-16組合表現良好被選中參加2019年的多地多點區域試驗。2020年進行生產試驗,組合甜R×Q-16綜合表現優良,命名為黑科優一號。2020年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GPD西瓜(2020)120676。
3 試驗結果
3.1 組合篩選
2017年春在天津市武清區泗村店鎮進行露地組合觀察試驗,采用不嫁接育苗。以豐抗三號為對照(代號為D-9),共28個黑花皮新組合,順序排列,每小區種15株,設3次重復。土質為黑黏土,667 m2施磷酸二銨30 kg,尿素20 kg,干雞糞500 kg。株距0.5 m,行距2.0 m,3蔓整枝,留1個果。甜R×Q-16組合(代號為D-15)表現突出,果實發育期35 d,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比對照增加了0.6個百分點,平均單瓜質量8.5 kg,對照為7.8 kg,折合667 m產量4850 kg,比對照增加19.5%,差異顯著。果實橢圓形,果皮墨綠色,覆暗齒條,商品性好,瓤色大紅,瓤質致密,具少籽性狀,平均單瓜種子數158粒,明顯少于對照的225粒(表1)。
3.2 品種比較試驗
2018年春在天津武清、河南開封、湖南永興3地進行品比試驗,均采用露地栽培模式,小區面積約333 m,以豐抗三號為對照,管理方式按當地露地西瓜種植習慣。試驗結果(表2)表明,黑科優一號在3地平均單瓜質量9.2 kg,較對照增加18%,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2%,較對照增加1.1個百分點,平均667 m產增加10.6%,與對照相比具有少籽性狀。該品種因綜合表現良好而中選進入區域試驗。
3.3 品種區域試驗
2019年進行區域試驗,在天津、河南、湖南、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共8個試驗點進行試驗。均采用不嫁接育苗栽培方式。小區面積約333 m,以豐抗三號為對照,管理方式按當地露地西瓜種植習慣。試驗(表3)結果表明黑科優一號的單瓜質量、中心可溶固形物含量、產量均高于對照,同時還具有少籽性狀,食用口感好。
3.4 生產試驗
2020年春季在河南開封、山西忻州、湖南永興進行露地生產試驗,每個示范點種植面積6 hm左右,以豐抗三號為對照,株距0.7 m,行距2.0 m,3蔓整枝,留第3雌花以后坐的果。結果表明,黑科優一號在示范點綜合性狀表現優良。該品種植株生長勢一致,坐果整齊,全生育期110 d左右,果實發育期35 d左右。果實橢圓形,果皮底色墨綠,覆暗齒條,表面覆蠟粉。瓜瓤紅色,瓤脆,少籽,口感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7%,邊部9.6%。單瓜質量9 kg左右,豐產性較對照好,平均667 m產量4500 kg以上,單瓜種子數降低,品質和口感比對照好,果形、瓤色、含糖量均符合豐抗三號產區市場需求,可以在黑皮類型西瓜露地產區進行推廣。
3.5 抗病性
2019年5月在天津科潤蔬菜研究所武清基地進行溫室苗期人工接種鑒定,接種量5%,每個重復30株,3次重復,以Calhoun Gray作為高抗對照,中育六號為感病對照,調查田間發病率。以出現葉片萎蔫下垂、莖基部縊縮、根部變褐腐爛等枯萎病典型癥狀為發病植株。結果表明,黑科優一號枯萎病發病率為23.3%,為中抗(MR)水平(表4)。
4 品種特征特性
黑科優一號為中熟大果型黑花皮西瓜品種,中熟,天津春季小拱棚覆蓋栽培全生育期110 d,果實發育期35 d左右。植株生長勢強,易坐果,果實橢圓形,果皮底色墨綠,覆暗齒條,表面覆蠟粉。瓜瓤紅色,瓤質脆,少籽,口感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達12.7%,邊部9.6%。單瓜質量9 kg左右,667 m產量可達4500 kg以上。適宜天津、河北、山東、陜西、山西、內蒙古、河南、湖南等地及相同生態區春季露地地膜覆蓋栽培(見彩插2)。
5 栽培技術要點
適宜春季露地種植。株距0.7 m,行距2.0~2.5 m,667 m種500株左右。三蔓整枝,留第3雌花以后坐的果,每株留1個果。667 m2施有機肥1000 kg,二銨基肥20 kg,追肥10 kg,尿素基肥10 kg,追肥5 kg,重茬地種植時施肥量增加1/3。該品種耐貯運,可在果實充分成熟時采收。
參考文獻
[1] 孫玉竹,楊念,吳敬學,等. 中美西瓜甜瓜產業發展比較分析[J]. 中國瓜菜,2017,30(1): 1-7.
[2] 劉文革,何楠,趙勝杰,等. 我國西瓜品種選育研究進展[J]. 中國瓜菜,2016,29(1): 1-7.
[3] 趙勝杰.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在西瓜甜瓜基礎與應用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J]. 中國瓜菜,2020,33(2): 16.
[4] 趙姜,張琳,王志丹,等. 我國居民西瓜消費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蔬菜,2013(6): 17-23.
[5] 侯莉,賀桂仁,蘇鶴. 河南省西瓜、甜瓜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 河南農業,2020(1): 10-12.
[6] 何楠,趙勝杰,路緒強,等. 河南省西瓜產業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建議[J]. 中國瓜菜,2020,33(10): 92-96.
[7] 劉莉,焦定量,段愛民,等. 染色體易位對西瓜主要性狀的影響[J]. 果樹學報,2006,23(1): 81-85.
[8] 張濤,蘇東濤. 西瓜染色體易位系對雜交一代西瓜性狀的影響[J]. 山西農業科學,2017,45(8): 1227-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