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青 周玲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直屬機關幼兒園
熱鬧的建構區中有幾個小朋友嘗試利用積木搭建“橋”,他們用長方體積木作為橋面,圓柱形積木作為橋墩。

在即將進行橋面擴展的過程中,孩子們遇到了難題,他們發現半圓形積木怎樣都無法穩定立住,搭建工作被迫停止。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仍舊沒有得到解決,當兩個圓柱形積木無法支撐半圓形積木時,有的幼兒想到的是放棄,而有些幼兒卻試著去解決它,可以看出孩子們對面對困難做出的選擇是不一樣的。
教師在此刻及時地肯定勇于解決問題的幼兒的行為,為幼兒接下來更大膽地嘗試奠定信心。幼兒一次又一次地把半圓形積木輕輕地放在圓柱形積木上,兩個不行就用三個,最終半圓形積木穩穩地成了大橋的一部分。孩子們在鼓勵中不斷嘗試,最終解決問題,在不斷失誤中學習到關于平衡的經驗。我們發現幼兒面對問題有不同看法,他們會通過實際行動驗證自己的想法。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時我們要及時給予肯定和支持,并正確引導。

幼兒自主解決問題,共同設計方案,增強游戲的可持續性。孩子們搭建大橋的興趣依然很濃烈,越來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了搭建大橋的游戲中,有的幫忙找需要的積木,有的開始出謀劃策。
教師準確、及時地引導讓幼兒的游戲朝更高層次發展。不難發現,游戲為幼兒學會相互合作、培養專注的學習品質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幼兒一起商量解決辦法,此時,教師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完成作品。
游戲中的合作提升了幼兒的社會性交往能力。在搭建大橋活動中,幼兒漸漸學會了和同伴相處,互相欣賞彼此的作品,并且愿意學習和采納別人的建議和方法。
每個班級中,總有一部分幼兒的建構能力會略強一些,在建構活動中也常常起著領袖和帶頭的作用。因此,也應該發揮他們的特長,在遇到問題時,鼓勵這些小領頭人帶領大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我來設計:幼兒參與繪畫設計大橋,并且自己介紹設計的大橋。

票選結果:經過幼兒集體投票,大家選出最終要進行搭建的大橋。
成效:幼兒對投票選出的作品進行合作搭建。
當孩子們自己設計大橋時,興趣再一次得到提升。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是無限的,教師應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贊賞,鼓勵孩子敢于創造。整個票選過程中,每一位幼兒都對自己設計的大橋進行介紹,這個環節不僅促進了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還讓孩子得到了成就感,在票選的過程中積極地發言會為自己設計的高架橋獲得更多的關注。教師在適當的時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設計出屬于自己的橋,通過大家都認可的投票方式選出要搭建的橋梁,突出孩子在游戲中的自主性。在幼兒建構游戲中,教師要給予充分而廣闊的創造空間,要激發幼兒的創造靈感,提供給幼兒更多關于建構物的背景知識。
隨著高架橋的“完工”,孩子們搭建的橋梁越來越多,彩色紙磚和平衡木的加入,又讓搭建充滿了各種可能性。
積木是搭建大橋的主要材料,但是只有積木還遠遠不夠,教師適當地提供一些其他低結構材料,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滿足幼兒不斷探索的欲望。
利用輔材在高架橋周圍進行環境布置,橋梁周圍出現了不同的場景。
我覺得建構游戲的價值,不僅在于孩子的建構技能有多么的熟練,或是建構出什么作品,建構游戲并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激發幼兒探尋實現目標的途徑,不應該為了建構游戲而去游戲,建構應高于游戲。建構使每個幼兒發現自己的能力、大膽創作,在游戲中體驗快樂的同時更促進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搭建大橋時,幼兒想到了生活中看到的各式各樣橋的樣子,橋墩結實,橋面筆直,這樣就和實際生活經驗一致了;幼兒通過觀察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獲得了豐富的認識,收獲了關于橋梁的基礎結構、承重力、距離的長短、橋墩之間的距離、積木之間的長短、上下等數量和空間關系等方面的經驗,在游戲中增長了知識和能力;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了合作,學會了共同解決問題,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這讓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得到了提高;搭建立交橋拐彎處時,不僅有積木還增加了彩色紙轉、平衡木。底層的橋體是用平衡木搭的,用不同顏色的材料搭建的立交橋更加形象,顏色混搭美觀,讓幼兒耳目一新,所以,輔助材料的添加,讓搭建更加精彩有趣。
我堅持游戲以幼兒為主的理念,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整個游戲過程中給予幼兒有效的支持和引導,避免了過多的介入和干擾,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觀察、分析,對于幼兒的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將游戲還給孩子,在游戲中發揮幼兒的領頭人作用,支持幼兒不斷嘗試,在試錯中找到解決的方法,觀察幼兒如何解決矛盾,如何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