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艷濤 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教育體育局教研室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在幼有所育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全國各地陸續啟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工作,這一行動有效推動了學前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各地的學前教育工作也在迎檢評估中補齊短板,實現普及普惠。從目前來看,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的重點在鄉村,難點也在鄉村,我們需要堅持普及普惠方向,推進鄉村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各地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以學前教育優質發展為基礎,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學前教育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但鄉村學前教育仍然是各地實現普及普惠路上的短板和弱項。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加快推進,城鄉學前教育的差別依然存在,尤其表現在鄉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上,一些邊遠山區、貧困地區生源較少且居住分散,不少地方“入園難”問題也沒有徹底解決。
績溪縣在落實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城鎮學前教育包括城鎮民辦園規范辦學問題基本解決。但鄉村學前教育質量普遍落后,8個鄉鎮中心園在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和《幼兒園建設標準》資金投入和管理上均不到位,不僅硬件設施不達標,專業教師隊伍建設也不達標,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較明顯,城鄉之間、園際之間保教質量差距巨大。
鄉村學前教育師資力量配備相對滯后,缺編問題較為普遍。鄉村公辦園專任教師力量普遍不足,雖然每年都有新教師入編,但因為鄉鎮園附屬在小學下,幼兒教師一入編便被安排到需要教學的小學任教,幼兒園缺老師的時候就會調劑一些接近退休的小學教師到幼兒園“教教拼音”“學學算數”,甚至聘一些無證人員“帶帶孩子”,進一步導致鄉村幼兒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專任教師隊伍保障機制不夠健全。
多數地方鄉村普惠性民辦園在財政投入、教師隊伍等方面不能享受與公辦園相同的政策,同工同酬難以實現,加上生源不多、收費較低,投入明顯不足。“供給不足與供給不均”同時存在,制約了鄉村學前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在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上,教育主管部門必須更加注重補齊鄉村學前教育短板,推動鄉村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堅持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堅持公辦、民辦并舉。筆者所在的績溪縣是一個山區小縣,常住人口13萬,近年來適齡兒童在3000~4000之間,全縣公辦幼兒園9所,城區園1所,鄉鎮園8所。城區公辦園為省級一類園,共四個園區,績溪縣通過積極的教研、人事、培訓政策,推動省一類園采取支教、帶教、送教、幫扶等一系列保教幫扶措施,確保8所鄉鎮園的保教水平穩步提高,大大提升了績溪縣公辦幼兒園的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能力。績溪縣幼兒進入普惠園占比超過95%,其中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1所,該縣利用督導檢查、保教質量等級評估等方式,結合生均補助、資金獎勵,積極引導和扶持為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進一步擴大并保障了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
“有園上,上好園”,是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期待和追求。績溪縣統籌解決好普惠性學前教育“供給不足”和“供給不均”問題,在解決“供給不足”方面加大有效投入,在解決“供給不均”方面促進優先均衡,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安全優質學前教育的現實需求。在普及普惠的路上,績溪縣始終把牢安全發展底線,用各項政策和制度規范各園全面落實《幼兒園工作規程》,嚴格規范各類辦園行為,尤其是鄉鎮園在改擴建時需依照《幼兒園建設標準》執行,并著力強化安全防護、衛生保健等方面的動態監管。在改擴建的初期就樹立優質辦園目標愿景,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指引,引領各鄉鎮園挖掘地方特色,研究園本課程,因地制宜地打造本土學前教育特色,提升科學保教質量。
績溪縣僅有20所幼兒園,但這20所幼兒園中有民辦公助、聯合辦園、集團化辦園等多元的辦園模式,模式的變革有效解決了師資力量不足、優質學前教育資源不足、城鄉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等突出問題。績溪縣還重點針對鄉村學前教育生源規模小、辦學效益不高的現實情況,制訂出臺相應的支持激勵政策,著力構建出以公辦園為主、民辦園補充的鄉村學前教育發展新局面。
要始終遵循學前教育發展規律,尊重幼兒身心發展和學習特點,為鄉村學前教育機構提供科學的教學管理示范、保教工作指導和課程資源支持,切實加大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力度,補齊幼兒教師規范化培訓、學前教育教研短板,積極推廣“安吉游戲”等成功經驗。績溪縣全面落實了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制度,將一批有學前教育經驗、有管理經驗,懂管理、懂專業、懂溝通的人員吸納入幼兒園責任督學隊伍中,確保每個幼兒園尤其是鄉村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并在責任督學執行督導任務制度上提供路徑指引,確保有力有效,進一步落實相關部門和辦學機構規范管理的責任。
穩定充沛的財政投入是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最重要的保障,績溪縣政府不斷健全和完善鄉村民辦園的學前教育成本分擔機制,采用分等級補助等方式,逐步提高扶持鄉村學前教育的補助標準,增加普惠性公共服務產品的有效供給。同時,大力加強鄉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渠道破解公辦園教師編制不足問題,支持民辦園按標準配齊教職工,嚴格規范了教師隊伍管理培訓制度,切實提高了鄉村幼兒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科學保教能力。
短短兩年間,一個山區小縣的鄉村學前教育實現普及普惠發展的背后,是績溪縣政府主體責任的層層落實,是公辦民辦并舉、城鄉統籌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