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棟 陳管雄 黃艷 胡亮 (長沙市第四醫院急診科,湖南 長沙 410000)
腦血管疾病目前發病率呈現為逐年升高的趨勢,致殘率、死亡率均較高,而大部分的存活者多伴隨著吞咽困難、肢體癱瘓、言語障礙等后遺癥,嚴重影響著患者的日常生活且給患者家庭、社會均帶來了不同程度的負擔〔1,2〕。腦出血為多發的腦血管疾病,屬于一種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神經內科疾病,其發病與腦實質在腦血管疾病的因素下所引發的非創傷性血管損傷、血管破裂相關,多發于老年人群〔3〕。目前臨床上對于老年腦出血的治療雖然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部分患者仍存在預后不良現象。基于此背景,本研究探究鼠神經生長因子(mNGF)輔以利尿劑療法治療老年腦出血的效果,為臨床上此病的治療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長沙市第四醫院收治的132例老年腦出血患者,按照完全隨機法分為利尿劑組和聯合組各66例。利尿劑組男30例,女36例,年齡63~79歲,平均(71.00±8.00)歲,出血位置:基底核區21例,丘腦16例,腦葉13例,殼核16例。聯合組男33例,女33例,年齡63~77歲,平均(70.00±7.00)歲,出血位置:基底核區23例,丘腦12例,腦葉14例,殼核17例。兩組上述基礎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簽署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中國腦血管病臨床管理指南(節選版)——腦出血臨床管理》〔4〕中對腦出血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藥物不耐受者;藥物過敏者;重度昏迷者;腦疝形成者;肝、腎、心等重要障礙功能不良者;意識障礙者;精神障礙者;蛛網膜下腔出血者;凝血功能障礙者;惡性腫瘤者;感染性疾病者;免疫功能障礙者;血腫破入腦室者。藥物來源:甘露醇(上海百特醫療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300),規格:250 ml∶50 g。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進行常規控制顱內壓、降血壓、止血、維持水電解質平衡、預防感染、止血等對癥支持治療。利尿劑組患者采用利尿劑甘露醇進行治療,患者靜注125 ml 20%甘露醇注射液,125 ml/次,每日3次,連續靜注7 d。聯合組在利尿劑組的基礎上采用mNGF治療,將20 μg mNGF在2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稀釋,肌注,1次/d,連續肌注14 d。
1.2.2顱內壓、血腫量、水腫面積測定 在患者治療前、后使用顱內壓無創檢測儀(重慶海威康醫療儀器有限公司)測定顱內壓;采用德國Simense 16排多層螺旋CT測定血腫量和水腫面積。
1.2.3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8、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中樞神經特異性蛋白(s-100β)、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檢測 3 ml清晨空腹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80℃保存備用。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TNF-α、IL-8、hs-CRP、BDNF、GFAP、s-100β、NSE水平,將所制備的上清液置于室溫后,取出試劑盒,標記酶標板,制作標準品,以1∶2的稀釋液稀釋樣品;在反應孔上依次加入稀釋好的待測血清及標準品100 μl/孔,放置37℃恒溫孵育箱中濕育2 h;用專用洗滌液將反應板清洗3次后,加入抗體工作液(1∶100倍稀釋后)100 μl/孔,置于37℃恒溫孵育箱中濕育45 min;繼續清洗反應板4次后,在反應孔內加入四甲基聯苯胺溶液100 μl/孔,置于37℃恒溫孵育箱中濕育45 min后在反應孔內加入終止液100 μl/孔以終止反應,在450 nm波長(參考波長570~630 nm)測定吸光度,經繪制標準曲線計算TNF-α、IL-8、hs-CRP、BDNF、GFAP、s-100β、NSE水平。
1.2.4神經功能評價 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DS)對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進行評價,其中NIHSS評價內容包括意識水平、凝視、視野、面癱、上肢運動、下肢運動、共濟失調、感覺、語言、構音障礙、忽視等條目,量表總分為42分。NDS包括8項,總分為45分,其中得分≥31分表示患者存在重度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得分16~30分表示患者存在中度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得分≤15分表示患者存在輕度神經功能缺損癥狀。NIHSS、NDS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
1.2.5臨床療效評價 臨床療效分為基本治愈、顯著進步、進步、無效,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NIHSS評分減少≥90%,無病殘為基本治愈;NIHSS評分減少≥46%且≤89%,病殘等級為1級~2級為顯著進步;NIHSS評分減少≥18%且≤45%為進步;患者治療后NIHSS評分減少≤17%為無效。總有效率=基本治愈率+顯著進步率+進步率。
1.2.6預后情況統計 患者治療結束后行為期6個月的預后隨訪,采用格拉斯哥預后量表(GOS)評價預后情況,評價分為5個等級,Ⅰ級:死亡,Ⅱ級:植物狀態生存,Ⅲ級:重度殘疾,Ⅳ級:輕度殘疾,Ⅴ級:恢復良好;預后良好為Ⅳ~Ⅴ級,預后不良為Ⅰ~Ⅲ級。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配對t檢驗、χ2檢驗。
2.1兩組顱內壓、血腫量、水腫面積比較 兩組治療前顱內壓、血腫量、水腫面積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顱內壓、血腫量、水腫面積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利尿劑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顱內壓、血腫量、水腫面積比較
2.2兩組機體炎癥反應程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IL-8、TNF-α、hs-CRP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IL-8、TNF-α、hs-CRP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利尿劑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機體炎癥反應程度比較
2.3兩組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神經功能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神經功能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利尿劑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評分比較分,n=66)
2.4兩組BDNF、GFAP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BDNF、GFAP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BDNF低于治療前,GFAP高于治療前,且聯合組BDNF低于利尿劑組,GFAP高于利尿劑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BDNF、GFAP水平比較
2.5兩組s-100β、NSE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s-100β、NSE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s-100β、NSE低于治療前,且聯合組低于利尿劑組,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s-100β、NSE水平比較
2.6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總有效率(95.45%,基本治愈30例,顯效21例,有效12例,無效3例)高于利尿劑組(81.82%,基本治愈24例、顯效16例、有效14例,無效12例),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2.7兩組預后比較 聯合組預后良好率(89.39%,Ⅱ級2例,Ⅲ級5例,Ⅳ級27例,Ⅴ級32例)優于利尿劑組(75.76%,Ⅰ級1例,Ⅱ級8例,Ⅲ級7例,Ⅳ級24例,Ⅴ級26例)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腦出血屬于一種多發的神經內科疾病,其主要病因為腦血管病變所致的高血壓并小動脈硬化、微動脈瘤、微血管瘤等,此病起病較為急驟,進展較為迅速,若不及時采取合理的治療手段干預,可導致患者預后殘疾、死亡等不良情況的發生〔5〕。
目前臨床上多以降低腦出血患者顱內壓、降低血壓為主要對癥支持手段,雖然短期效果理想,但長期效果不佳〔6〕。甘露醇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利尿劑,屬于一種單糖,研究顯示〔7,8〕,甘露醇在機體內不會被代謝,當其進入血液循環后可較為快速地升高血漿的滲透壓,促使腦組織內的腦脊液、細胞外液等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排出體外,最終發揮其減輕細胞內、細胞外水腫的作用。另外有研究顯示〔9〕,甘露醇具有滲透性利尿作用,在進入至機體內后,增加全血容量、腎小球濾過率、腎小球血流量。臨床研究已經表明〔10〕,甘露醇經增加腎小管內液滲透壓,減少水、鈉在遠端腎小管的重吸收,增加尿液量,最終減輕腦水腫。mNGF屬于一種新型的神經營養類藥物,具有修復神經元、給予神經細胞生長所需的營養等作用,多用于神經損傷疾病中〔11〕。神經生長因子具有調節促突生長、神經元營養的功能,mNGF與神經生長因子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其功能一致,研究顯示〔12~14〕,mNGF可抑制局部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可阻止神經元被進一步損傷和抑制神經元細胞凋亡,促進其增殖。本研究顯示,聯合應用mNGF、甘露醇治療的患者,血腫量較低,神經功能改善較為顯著,此結果可能與甘露醇在減輕血腫方面具有優勢,而mNGF對修復損傷神經元具有優勢,兩者聯合應用優勢互補相關。
隨著目前臨床上對腦出血的不斷深入研究發現,腦出血發生后所引發的腦損傷與多種共同作用相關,其中機體炎癥反應屬于其中之一,TNF-α屬于一種缺血性再灌注損傷、腦出血環節發生炎癥反應的始動因子,IL-8屬于在腦血腫部位集聚炎性細胞、活化的關鍵刺激因子,hs-CRP與機體炎癥反應相關,當腦血管發生后腦組織缺血、血腫壓迫后,機體免疫機制被活化,導致大量的hs-CRP釋放〔15~17〕。本研究顯示,聯合應用mNGF、甘露醇治療的患者TNF-α、IL-8、hs-CRP等炎癥因子水平顯著降低,此結果說明兩者聯合在改善神經功能的基礎上減輕機體炎癥反應程度。
腦實質出血后會引發供血區域神經元出現缺氧、缺血等現象的發生,在神經元受到損傷后神經功能顯著下降,表現為s-100β、NSE在神經元損傷后釋放至血液中異常高表達〔18〕。s-100β在腦損傷發生后,經血腦屏障進入外周血中,導致外周血中含量升高〔19〕。NSE在臨床上多用于評價神經元損傷,在神經內分泌細胞、神經元內特異性分布,組織特異性較高,腦出血發生后,組織缺氧缺血促使無氧糖酵解,此時損傷的神經元釋放NSE,使其水平顯著升高〔20〕。BDNF與神經細胞生長相關,主要在杏仁核、大腦皮質、海馬中分布〔21〕。GFAP屬于一種星形膠質細胞的特異性標志蛋白,但神經損傷部分GFAP含量降低〔22〕。本研究顯示,聯合應用mNGF、利尿劑甘露醇治療的患者BDNF、GFAP、s-100β、NSE等指標異常表達顯著改善,此結果說明兩者聯合可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
綜上所述,mNGF輔以利尿劑療法可顯著改善老年腦出血患者神經功能,抑制s-100β、NSE異常表達,促進預后恢復,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