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光月
(河南工學院,河南新鄉 453000)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了實現民族的解放、人民的自由,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凝結創造而成的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1]。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紅色基因,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三大支柱之一,是紅色文化傳播主陣地,承擔著育人育才、文化傳承的重要責任。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利用好文獻資源與空間優勢,創新工作方法,建設紅色資源平臺,打造紅色文化專區,充分發揮文化育人職能,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時代新人。
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建設研究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1)紅色文獻資源建設,如穆曉艷等以內蒙古師范大學為例,提出結合區位特點開展紅色文獻建設[2];(2)紅色主題數據庫建設,如唐俊等以廣西為例,探索紅色文化資源移動共享平臺的構建[3];(3)紅色主題空間建設,如黨躍武以四川大學為例,打造紅色文化教育空間[4];(4)紅色主題閱讀活動,李歡探討了高校圖書館“紅色閱讀”推廣模式的理論與實踐[5]。該文結合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建設現狀,深入調查分析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建設的經驗與不足,優化發展策略,為高校圖書館有效開展紅色文化建設提供參考。
SWOT分析法又被稱為態勢分析法,是舊金山大學教授H.Weihrich 于20世紀80年代初首次提出,現廣泛應用于戰略管理問題的研究[6]。它通過對研究對象的內部優勢(S)、內部劣勢(W)、外部機遇(O)和外部威脅(T),進行態勢分析和矩陣排列,提出適合研究對象的發展策略[7-8]。該文運用SWOT分析法,深入調查分析影響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建設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并構建SWOT 矩陣,提出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建設發展策略。
第一,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校園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有著豐富的館藏文獻資源。在紅色文獻資源建設上,高校圖書館不僅含有豐富的紙質文獻資源,還包含紅色文化電子資源數據庫,如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數據庫、“紅色講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政教育數據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課程數據庫等;第二,圖書館作為校園文化宣傳建設的主陣地,在空間建設上具有更強的可利用性,多數高校圖書館設有紅色經典圖書專題書架、專題閱覽區、讀書角等,為大學生閱讀學習紅色文化提供便捷的途徑和場所;第三,高校圖書館利用館藏和空間優勢,可舉辦各種類型的關于“紅色文化”的特色閱讀活動,提升大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主動性。
第一,目前高校圖書館對于紅色文化建設大多未建立完善的建設機制,未形成系統的管理辦法,導致現有的館藏資源缺乏完整性和時效性,紅色資源建設特色不顯著;第二,多數高校圖書館沒有設置紅色文化推廣專員,在紅色文化建設上缺乏系統性思考,聯系學校思政教師不夠緊密,導致紅色文化資源的采購與推薦針對性不強;第三,目前,多數高校開展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形式單一,吸引力較低,學生對于微信公眾號推送的紅色文化資源興趣度不高,閱讀推廣的效果不好。
第一,互聯網環境下文化資源發展迅速,紙質圖書資源豐富,種類繁多,可供圖書館收藏的紙質紅色文化資源日益增多,紅色文化圖書可選范圍擴大;第二,互聯網環境下,紅色文化資源不再局限于紙質圖書,紅色文化相關的電子資源數據庫應運而生,有豐富的電子資源供圖書館選擇;第三,新媒體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采購途徑增加,包含現采圖書、線上采購、訂單采購等,采購紅色文化資源更加快捷方便;第四,新媒體平臺深受大學生歡迎,如微信、微博、QQ 等,使得圖書館紅色文化閱讀推廣不再局限于線下方式,學生可利用新媒體平臺瀏覽閱讀紅色文化資源,進一步創新了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
第一,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現代化通信設備、無線網絡技術的普及,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各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資源閱讀率呈下降趨勢,數字化電子資源閱讀率顯著上升,手機和互聯網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媒介。在互聯網條件下,大學生更樂于選擇手機、網絡等方便快捷的途徑獲取信息知識,導致紙質圖書借閱量降低,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率也隨之降低。第二,互聯網條件下,信息傳播更加便捷,大學生可以在網絡上獲取各種信息。除了專業知識、主流文化、積極思想文化外,還包含著一些消極內容的其他文化,如西方資本主義觀念、草根文化、灰色文化等[9]。在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大學生易受其他文化沖擊,弱化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將影響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該文通過對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建設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綜合分析,經過交叉比對,構建SWOT矩陣,提出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建設策略(見表1)。

表1 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建設SWOT 矩陣分析及策略
圖書館作為高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在校園紅色文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加強校園紅色文化建設,引導廣大學生在紅色文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感悟愛國精神和革命精神,高校圖書館要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充分調研學生和思政教師意見,選擇符合時代精神并適合大學生認知特點的紅色文化資源。同時,要根據館藏結構特點、學校辦學特色、學生需求整體規劃紅色資源建設,及時更新紙質圖書和電子資源數據庫,提升文獻資源的實效性,構建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相結合的紅色文化特色資源平臺。
為了推動校園紅色文化建設,高校圖書館要充分利用館內空間資源,進行合理的空間再造,建立紅色文化專題閱覽區,將館內關于“紅色文化”的文獻進行分類整理,分類別上架,并選擇閱覽區醒目位置展示最新、最經典的“紅色文化”書籍。專題閱覽室要配置電腦或其他移動終端設備,方便師生查閱電子資源,利用好宣傳好館內電子資源。同時要對閱覽室環境進行重新設計和布置,展示具有“紅色元素”的人物畫像、圖片、紅色事跡、經典語錄等,粘貼“紅色經典”“紅色文化”等標識,營造濃厚的學習紅色文化氛圍。專題閱覽區不僅可以集中收藏紅色文獻資源,還可以供學生開展相關的閱讀活動,如誦讀比賽、講座、書法比賽、主題黨日活動、志愿服務活動等。
高校圖書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圖書館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有利于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在互聯網條件下,紅色文化教育活動要充分利用新時代網絡信息便捷這一特點,運用新媒體新技術,開展形式新穎的文化活動,激發大學生參與紅色文化教育的主動性。要創新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模式,以平等互動的對話交流模式代替傳統的講座模式,如開展選取紅色文化經典事例的座談研討會、故事沙龍、文藝匯演、參觀紅色主題展館等,在活動中感受革命戰爭年代的壯烈畫面;利用圖書館空間優勢,開展校園紅色影視展播活動,播放具有教育意義的影視作品,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根據學校的專業特色,舉辦關于紅色文化的誦讀比賽、繪畫展、征文比賽、攝影作品展、
書法作品展等,引導學生利用個人所長積極參與到校園紅色文化建設中來;聯合學校思政教師舉辦紅色文化講堂、學術沙龍、誦讀打卡等活動,結合互聯網新媒體技術,錄制紅色文化微視頻,以學生喜愛的形式進行紅色文化教育。
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資源豐富,要提高文獻資源利用率,就要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與推廣。宣傳推廣工作要結合互聯網條件下高校學生特點,注重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將線上推廣與線下推廣有機融合,充分運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使其發揮積極的作用。結合學校思政教育工作部署,依托圖書館紅色文化專題資源庫,由學校思政教師和圖書館紅色文化推廣專員篩選具有思想教育意義、有學習價值的文獻信息資源。利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平臺,建立關于“紅色文化資源薦讀”等專題欄目,用于推薦圖書館最新紅色文化資源,發布經典圖書書評及閱讀打卡活動,搭建一座傳遞紅色文化的“橋梁”,進一步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力度,讓廣大學生及時了解優質、經典、緊跟時代的紅色文化資源,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熱情。
第一,高校圖書館要鼓勵館員加強紅色文化相關的課題研究,根據館員各自專業特點,成立學術研究小組,積極申報參與相關課題研究,充分發揮館員各自所長,一方面可以將館內紅色資源進行系統化的整合,另一方面可發現圖書館在紅色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形成相應對策,在推動校園紅色文化建設的同時提高館員自身業務素質,形成良好的校園紅色文化建設氛圍。第二,高校圖書館館員要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及思政教師加強聯系,共同探討推動校園紅色文化建設的有效途徑,將紅色文化引入課堂及各類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紅色文化,加深理解紅色文化。
高校紅色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育人工程。紅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分支,學校在推進建設校園文化的同時,應注意加強紅色文化的建設。利用好高校圖書館文化教育職能,根據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制定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方案,將紅色文化建設成圖書館的特色文獻資源。高校圖書館紅色文化建設務必建立常態化長效機制,要跟緊時代步伐,及時更新紅色文獻信息資源,定期舉辦各類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文化育人職能。讓紅色文化成為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使學生在紅色文化的影響下,樹立紅色文化自覺,堅定紅色文化自信,實現紅色文化自強。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偉大的革命精神理念和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核。新時代高校圖書館要擔起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職能和使命,加強紅色文化建設,有效利用資源優勢,提高紅色文化傳承水平,充分發揮文化育人職能,引導大學生從紅色文化中汲取新時代的奮進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