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松
(河北省地礦局第五地質大隊,河北 唐山 063000)
在水資源工程建設中,3S 技術獲得廣泛應用,尤其在水源治理、南水北調、水資源開發、水資源保護等方面,都發揮了關鍵作用。3S 技術以信息技術、傳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支撐,其在水資源開發和管理中的應用不斷深入,符合時代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求。因此,相關部門要給予3S 技術以高度重視,結合水資源工程現狀合理應用,發揮其技術優勢,推動我國水資源開發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GIS 技術即地理信息系統,其以信息技術和地理知識為支撐,利用圖像構建空間系統,通過對制定空間地理信息的數據采集和分析,將數據信息以圖像或者地圖的方式呈現,進而滿足使用人員的實際需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三維成像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將數據通過三維立體圖像的方式呈現,還可以提升圖像的全面性和直觀性。隨著GIS 技術的發展,三維成像技術已經在多個領域實現了廣泛應用,在地質勘查、工程檢測、地理學、水資源工程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價值。
RS 技術即遙感技術,屬于一門新型技術,該技術主要是通過遙感設備完成數據采集,當前較為常見的遙感設備為無人機和無人潛艇。遙感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在遙感設備上安裝攝影設備和傳感器,在攝影中將采集的數據傳輸到地面,通過計算機分析進行數據處理,較為常用的傳感器包括電磁波傳感器和光輻射傳感器。在遙感技術應用中,由于維度和空間不同,其接收的電波也存在差異,便于工作人員及時識別、核對信息。當前遙感技術已經在軍事偵察、環境監測、自然災害預防、山體監測以及氣象監測中得到廣泛應用。
GPS 技術即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隨著我國航空航天事業快速發展,GPS 技術也更加完善和先進,以北斗為代表的衛星系統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利用GPS技術獲取的數據具有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目前隨著GPS 技術的成熟,其在軍事、民生、環保、工程等領域不斷獲得應用,具有顯著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生態價值。
隨著我國水資源開發保護事業的蓬勃發展,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的數量也持續增加,應用3S 技術進行工程測量和數據獲取,具有較高的便捷性、高效性,特別在探測水下地形中,其應用優勢較為明顯。通常情況下,探測地形主要是以橫截面為準,而結合水資源工程需求,將截面布置在河道上,利用水位、水面等數據測量,可以掌握水域深度,便于探測水下地形。3S 技術在具體應用中,可以利用RS 遙感技術對河流的寬度、長度等數據進行測量,應用GPS 技術可以科學定位測量位置,確保實地面積和高程;應用GIS 技術能夠將獲取的數據分析,根據數據和信息形成數字化三維立體地圖,為工程建設提供輔助作用[1]。
水文勘測屬于3S 技術應用的主要方面,可勘測指定水域的水勢、水源等內容,其應用理論如下:水文勘測主要在野外進行,GPS 技術在野外勘測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能夠對勘測位置進行準確校正和定位;RS遙感技術通過無人機等飛行器實現測量,在既定的測量區域中,可以將數據傳輸到地面,低區域的地貌特征、地形情況進行分析;GIS 技術可以根據獲取的數據,構建合理的數字高程模型,并且對體積、高線以及面積等數據科學計算,同時,GIS 技術還能夠確定水下地形、地貌以及植被分布,具體顯著的應用效果。
在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中,應用GIS 技術的主要作用是確定地形地貌,并且將獲取的數據通過地形或者模型的方式呈現,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地形圖更加直觀,三維立體模式為主。在水文模擬中,主要通過DEM 技術實現,將水文模型和RS 技術充分結合,能夠實現測量數據的可視化和精準化,進行可視化操作和空間化分析。同時,同時DEM 建模,還可以掌握地形的關鍵數據,包括流域界限、坡度等,促使模型更具參考和使用價值[2]。
水文預報屬于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中應用3S 技術的重要功能,通過科學的預報能夠為當地防洪救災提供指導,3S 技術在具體應用中,主要是利用RS 技術對水域相關數據進行采集,然后通過對云圖動態分布和氣象資料開展分析,將分析數據與GIS 獲取的地理信息技術相結合,形成水文氣象模型,模型中涉及大量的水文要素,可以做出提前預報,例如洪峰的持續時間、流量等參數,進而幫助相關部門判斷洪峰造成的影響,制定應對措施和居民疏散計劃。
水環境監測工作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即時性和持續性,在監測活動中,3S 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其應用理論如下:通過自動監測設備實現監測工作,將自動化和智能化監測設備與3S 系統結合;例如在RS 技術應用中,將紅線測量儀安裝在無人機上,可以實現對水環境污染程序的動態監控;將傳感器與GIS 技術相結合,可利用傳感器及時傳遞的數據,判斷水環境的污染物、污染程度、pH、重金屬含量等[3]。
水資源是一種重要且稀缺的資源,我國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儲備量,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人均占水量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能夠對水資源進行合理使用和科學開發,從源頭規避水資源浪費情況。在以往的工程規劃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用于采集信息數據,進而為工程建設提供數據支撐。應用3S 技術可以快速完成數據采集,減少企業的人力和物力資源投入,數據采集具有高效性,數據真實可靠。例如在判斷水域水量中,可利用GIS 技術可以獲取水域的寬度、長度、流速等關鍵數據,然后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水體流量模型,以三維立體成像的方式,幫助工作人員判斷水體流量[4]。
當前我國政府提出構建“生態型社會”這一理念,生態發展也深入人心,人們對生態保護也更加重視。在以往粗放式發展模式下,水污染情況較為嚴重,在開展水源治理中,需要通過污染監測,明確水源的污染源、污染程度、污染物性質,進而制定科學的整治方案。在水污染監測中應用3S 技術,能夠對指定水域的污染變化情況進行分析,例如應用RS 遙感技術,可以通過無人機對整個水域進行監測,及時發現排放污染物的源頭,將具體位置傳輸到地面;又例如應用GIS 技術,能夠對水域污染程度的變化進行動態分析,并且建立水源污染模型,便于相關部門掌握水域的污染程度和污染情況,制定科學的應對處理措施。
洪災屬于一種自然災害,具有突然性、不可預見性以及破壞性等特點,如果發生嚴重洪災,會危害當地居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如果可以在發生洪災前及時預警。緊急撤離當地居民,則能夠降低洪災的危害,避免造成社會動蕩和居民傷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3S 技術在洪澇災害預防中獲得深入應用,對促進防洪工作的全面開展具有重要價值。例如應用RS 遙感技術,能夠對水域的水量變化信息進行動態采集,將數據傳輸到地面,便于工作人員判斷水量變化情況;又例如應用GIS 技術,可以獲取水域的相關圖片、影像和數據,構建準確的水量變化模型,提前預判可能發現的洪災,進而制定相關應對方案。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其在災區重建中也發揮了關鍵作用,利用無人機可以對災區情況進行全面監控,為制定重建計劃提供數據輔助。
當前,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普遍存在水土流失問題,不僅對當地生態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還阻礙了經濟建設進程,水土保護已經成為當地政府和農業部門的重要任務。在開展水土保護中應用3S 技術,能夠快速完成數據獲取,通過數據分析制定科學的應對方案。水土流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應用GIS 技術水土流失數據進行動態采集,通過每天產生的數據建立模型,通過模型分析掌握導致水土流失的原因,為開展防治工作提供幫助。
在開展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中,地形測量屬于關鍵環節,數據的準確性、科學性與工程建設質量密切相關,而在應用3S 技術中,需要整合各個技術的優勢,進而縮短測量的周期、保證數據真實。在地形測量中,通過GIS 技術能夠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處理過程為:智能化采集、動態儲存、集成管理以及綜合處理;應用GPS 技術可以快速、實時的提供目標空間信息;應用RS 技術可以快速獲得目標地點的數據信息。將3S技術進行整合,能夠快速得出目標地形的具體信息,并且生成三維立體圖形,實現智能化、實時化以及自動化測量。同時,3S 技術還可以解決以往測量中存在的問題,例如在測量地下平面和地形高程中,通過應用GIS 技術能夠快速生成數據,得到高進度的地形圖和斷面圖。
斷層是工程建設中較為常見的現狀,斷層通常是指地區內存在的導水通道,富含大量的水資源,需要對其富水進行科學分析。在應用3S 技術中,首先,需要結合當地的地理信息和地理資料,對斷層進行初步判斷,重點分析其巖性,不同材料和結構的斷層,其透水性能和儲水性能存在差異;其次,利用GIS 技術獲取其地理信息和水文地質等信息,判斷斷層巖石的疏松程度,如果結構較為疏松,則富水含量較大,乳溝結構較為緊實,則富水含量較小;最后,應用GPS 技術和GIS 技術,采集和分析斷層數據以及巖層結構,將各項數據以圖像的方式呈現,能夠幫助工作人員更加準確的判斷其富水含量。
水資源監測屬于水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基礎性工作,在自動監測中應用3S 技術,能夠節約物力以及人力資源,進而保證監測質量和數據準確。檢測單位首先要建設監測信息化平臺,將動態獲得的數據信息上傳到平臺上,而獲取信息的方式則為3S 技術,例如應用RS 遙感技術,對指定水域的寬度、流速進行動態監測;利用GIS 技術,將數據生成可視化圖像,并且實現數據的自動化保存和利用。同時,將GIS 技術和RS 技術充分結合,還能夠對水資源的污染情況、水土流失、富營養化以及污染源分布進行監控
在勘測水文地質中,3S 技術也發揮了關鍵作用,其能夠對江河湖泊的具體情況進行探測,獲取圖形、圖像以及數據等相關信息,并且將數據儲存到云端。例如利用RS 遙感技術,能夠動態收集各項水文地質數據,然后將其傳輸到地面,利用GIS 技術進行數據建模,使用GPS 技術核對相關位置和數據,確定檢驗范圍。在完成圖像建模后,可通過三維立體圖形將數據直觀展示給使用者,完成水文地質的全面勘測。同時,應用數字化模型,還可以體現勘測目標的體積、面積等數據,進而更好地體現勘測區域的地貌特點和水文特性。
在應用3S 技術之前,需要制定科學的應用方案,并且遵守相關法規法律在明確技術方案后,制定RS 遙感飛行的路線。同時,施工單位還要準備好相關人員、設備以及材料,對工程成本、質量、速度以及安全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為后續的工程建設夯實基礎。
在3S 技術具體應用中,施工單位需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如果發現工作中存在問題和不足,要及時組織人員解決,并且對原本的技術方案進行妥善修改。同時,在連續作業中還要做好交接工作,規范臨時設備的使用行為,確保后續工作的有序和順利進行。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蓬勃發展,水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在社會生產、居民生活和經濟建設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在水文和水資源工程中應用3S 技術,能夠顯著提升工程質量,實現水資源的科學開發利用,充分滿足社會居民的用水需求。因此,相關部門要積極開發和利用3S 技術,擴大其應用范圍、提升其應用價值,緩解社會生產與水資源管理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