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俊安
林語堂說:“幽默是人類心靈的花朵?!币粋€具有幽默感的老師往往會倍受學生的青睞。遼寧省特級教師魏書生明確地對自己提出“每堂課讓學生有笑聲”的要求,他在課堂上一向使用幽默的教學語言,不僅使優秀的學生因成功而發出笑聲,也能使后進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受到觸動。一項社會學調研指出,大多數學生喜歡擅長使用幽默的教學語言的老師。從日常教學效果中不難發現,學生對法官式的老師往往敬而遠之,而對幽默型的老師卻格外親近和尊敬,這是因為富有幽默感的老師能通過教學傳給學生“三味”——興味、尋味和情味。那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如何使語言幽默風趣,為自己課堂的生動有趣增添光彩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僅供參考。
一、釋義委婉。根據教學需要,教師可以對某些概念、詞語的內涵或外延進行巧妙的解釋,或改變語義的感情色彩,對某些詞語“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以形成獨特的幽默感。如表揚某位同學,可以用“要狠狠地表揚他”。
二、刻意精細。根據教學藝術的需要,教師可以將模糊論述的東西,刻意加以精細定量描述,從而產生喜劇性的幽默效果。如有位教師在講人生價值時這樣描述人體中的物質構造:“構成人體的水,足以裝滿一只容量為四十五升的水桶;人體中的脂肪,可以制造七條肥皂;人體中的碳,可以制造九千只鉛筆;人體中的磷,可以制造兩千兩百根火柴;人體中的鐵,可造兩根鐵釘;人體中的石灰,足夠刷兩個雞棚;人體中的鎂和硫……”這樣的精細理論,往往讓學生忍俊不禁。
三、形象比喻。教師可以運用某些具體、現成和熟悉的事物去說明一些抽象費解的內容,使所說明的道理有趣味性、感染力和說服力,使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深刻掌握相關內容。
四、語言妙用。教師對教學語言進行引申發揮,機智地處理教學問題,可以很好地融洽師生關系。如班上進行聽寫測驗,叫學生拿出“筆”和“本子”,簡稱拿出“筆子”;某同學上課時嘴巴里嚼著口香糖,把腿伸在過道里,老師見狀,可以來一句“某同學請把口香糖吐出來,把腳放進去”;一學生在課堂上學公雞叫,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只見老師說“我的這塊表很準確,怎么會公雞報曉呢,是不是那只公雞弄錯了”。笑聲中,學生很容易就做好了。
有幽默錦上添花,無幽默無傷大雅。重要的是幽默要講究樸實大方,不能為幽默而刻意幽默。為此,教師在運用幽默進行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分清對象。青少年對問題的認識往往停留表面。因此,幽默的內涵不宜過分深奧,以免曲高和寡或產生歧義。而面對有一定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青少年,教師使用幽默語言時,不宜過于直露,以免達不到預期效果。
第二,適應場合。這里的場合指一些特定的場合,如“國旗下講話”時就不宜用幽默的語言。
第三,情趣健康。幽默的語言不是低級趣味,而是一種高雅藝術,因此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不能把成人的一些幽默帶入課堂。
第四,和善坦誠。教師對可塑性很強的學生,要盡量做到和善坦誠,尊重對方,切記在學生犯錯誤后用幽默的語言夸張地挖苦、諷刺學生。
第五,濃淡適宜。幽默如浪花,不是流水;幽默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師要注意不要為幽默而幽默,否則就成了“東施效顰”。
沉默未必是金,但合適的幽默一定是寶。合適的幽默如成年佳釀,在芬芳醇香的美妙情景中讓學生身心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