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
文言文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民族精神,教師要通過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喜歡上文言文,從而主動去學習。高中教師應立足于教學實踐,從教學方法和學習習慣等角度進行教學。
一、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
很多學生家長非常重視孩子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有的學生很小就能背誦一些較長篇幅的古文,這給高中文言文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幫助。高中課堂上,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
(一)“評書式”導入法
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說評書的方式,將某篇課文的歷史環(huán)境、人物特點、故事梗概以及表達的觀點,簡要地用白話文闡述出來。教師可以利用圖片配合音樂,通過生動的描述將課文內(nèi)容描繪出來,在正式學習課文之前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愿意,提高了解下去的興趣。
(二)“尋根究底”導入法
比如學習賈誼的《過秦論》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學生提問大家印象里的秦國是什么樣子,對秦始皇有什么認識,讓學生舉手隨意說,并對回答的學生給予鼓勵。等學生講完之后,教師進行課文導入:“我們無法穿越回古代,只能通過史料和文獻來多方了解古代社會,盡量復原史實。今天我們就從西漢著名的政論家、文學家,曾任梁懷王太傅的賈誼留下的文章《過秦論》中,了解他對秦國當時的一些記載和評判,以后我們還會通過《阿房宮賦》等其他文章的記載進行多面了解?!边@樣可以很自然地切入課文介紹,并為以后的教學做鋪墊。
(三)“故事聯(lián)想”導入法
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是連續(xù)的,古人的經(jīng)典故事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依然發(fā)揮著重要影響,學習文言文也是繼承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一部分。比如教師在講到《離騷》時,可以從端午節(jié)切入,和學生探討端午節(jié)的由來,引出屈原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然后介紹《離騷》中抒發(fā)的遭讒被害的苦悶與矛盾,以及對楚王昏庸、群小猖獗的斥責,突出作者堅持“美政”理想,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二、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培養(yǎng)語感
近年古詩文在高中教材中的比重并不斷提高,其中要求背誦的部分也有所增加。在高中繁重的課業(yè)情況下,如果學生被動地記憶這些內(nèi)容,學習情緒和效果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通過精心設計將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再配合各種教學手段降低文言文學習難度,最后結合大量閱讀培養(yǎng)語感,從而幫助學生順利學習高中文言文。
教師在檢查學生背誦課文的時候往往采用“通關法”,教師作為關主,學生一個個過關,但是這樣發(fā)揮出來的只能是學生個體的力量,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團隊協(xié)作闖關的方式,通過就近座位分組,讓各小組之間展開競爭,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背誦情況給予打分,最后小組總分加上先通過的學生的特別加分計總分,評出優(yōu)秀小組,給予一定的表彰,這樣不僅加快了學生之間的交流,還增進了學生的友誼。
三、培養(yǎng)學生點滴積累的好習慣
學習習慣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對于語文學科來說,積累顯得尤為重要。語文學習在于平時的點滴積累,學生必須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根據(jù)多年的經(jīng)驗,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建立“積累本”,把平時在課本、基礎知識手冊、復習資料、報紙雜志,甚至電視、網(wǎng)絡上,看到的所有新鮮的或者有意義的文言文知識寫在積累本上,還有每次測試卷上答錯的內(nèi)容改正后積累下來。只要這樣堅持下去,學生的語文基礎就能逐漸得到鞏固。
文言文教學需要一線教師靜下心來理清思路,想出對策,把教學工作當作成就學生未來、傳承民族文化、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大任,相信每一位教師都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