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維新
摘要:在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的畜牧產業也開始進行改革,并向著現代化的方向快速發展。但是其發展過程中對周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土壤、大氣、水體等環境的影響,這在某種程度上就會給畜牧產業的健康發展帶來很大阻礙。因此本文通過分析畜牧業生產發展對于環境的影響,針對性地提出相關的管理措施和治理方式,通過合理規范場地、加快養殖方式創新以及提升衛生綜合管理等多種手段,以求能夠全面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畜牧產業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畜牧產業;環境影響;環保措施;污染防治
1畜牧產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1.1對土壤的影響
首先,我國畜牧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采用的管理模式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相對傳統和滯后,尤其是在畜牧產業垃圾管理方面所采用的相關技術方式,以固定堆放或深埋的方式為主,由于缺少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考慮,所以很容易會給周圍土地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其次,一些畜牧養殖用戶由于自身缺少環境保護意識,所以在動物養殖過程中對于動物糞便的生態化處理也是不能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認知,一旦動物糞便長期堆放在土地上,糞便中含有的寄生蟲等微生物可進入土壤中進行變異繁衍,可能對周圍植物、農業作物正常生長造成破壞,進而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若動物糞便直接作為肥料使用在農田中,除以上微生物污染外,糞便中殘留的過量微量元素和藥物也會對人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1]。
1.2水資源污染
在實際的養殖過程中,因為動物本身不能控制自己的糞便排放,很多排泄物就會直接排放到周邊的河流之中,因為這些排放物沒有進行直接的處理,水流本身的傳播速度相較快,水體本身就會產生污染。生物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長時間的排放不僅會導致水流本身的營養化速度增加,同時也會導致水中的植物生長速度加快,水中生物因為含氧量降低,造成水中生物的存活率降低。在養殖的過程中,養殖人員將家禽家畜的糞便堆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不及時地進行清理,在降水量過高的情況下,這些污染物會直接流入到地下環境之中,同時因為地下水本身的降解能力較低,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自我清潔,這就為周邊居民的日常飲水產生一定的影響。
1.3污染大氣
畜牧養殖過程中畜禽必然會排出大量的糞便,導致空氣中彌漫著臭味,并且這些糞便中也含有很多的有害氣體,如果不及時處理也會排放到大氣中給周圍居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另外,有的養殖人員會在養殖的過程中加入一些血漿粉、骨粉等來促進動物的生長。畜禽食用的飼料中也會含有很多含磷的物質,這些物質沒有辦法被畜禽吸收,自然就會排出體外,進而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
1.4產生噪音污染
針對噪聲污染來說,我國現階段的畜牧產業在發展中逐漸引進先進的技術與設備,這增加了機械作業方面的內容,如喂料機以及清糞機等。但是這些機械設備在運行的過程中會產生出較大分貝的噪音,再加上飼養過程中動物本來就時常發出聲音,這些復雜的聲音摻雜在一起都會產生出嚴重的噪聲污染問題,嚴重的也會導致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響。
2養殖污染綜合治理的相關策略
2.1實現規范化管理
要合理選擇場址,盡量遠離城市人口居住集中的地方,通常選擇人口稀少、水源條件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作為畜牧產業的主要基地。還需注意的是,盡量選擇在當地夏季主導風向的下風向,以免給周邊居民帶來不便。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還要合理控制規模,保證畜牧養殖對環境的污染不超過當地環境容量。雖然環境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但一旦超過其閾值,將會破壞當地生態,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所以要堅持可持續的發展理念,積極制定生態畜牧產業的綠色發展規劃,因地制宜,與本區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并要提前預留出廢棄物及糞便的處理利用空間,構建規模化養殖場[2]。
2.2創新養殖生產方式,做好衛生監督管理
隨著環保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不但提升,要求生產人員全面增進畜牧業的養殖和管理,盡可能地降低當前畜牧生產對于生態環境產生的制約影響。為此作為畜牧業的管理人員和管理部門應當結合現有的生產技術,不斷開展改革創新,將生態化畜牧養殖方式作為當前生產中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生態養殖在當前畜牧業生產中的重要性,從源頭降低污染現象的產生。在進行養殖技術創新的過程中,也要加強排泄物的優化治理,充分利用新興技術,將其轉變為有利的飼料,維持農業發展,推動種植業的進步。同時在進行養殖的過程中,管理人員也要加強對于衛生的巡視監督,通過儀器的檢測管理,實時對大氣情況以及水資源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加快環境的綜合治理,降低環境污染的產生。
2.3培養技術人才,科學化建設
要維持畜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達到環保要求,必須要有先進的人才引領和帶動。通過科技項目規劃、農業技術體系、科技創新聯盟等獲取更多資源,為人才創新發展提供條件。要切實提升農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構建完善的科技人才隊伍,研制更多綠色生產技術,包括日糧營養搭配、綠色飼料添加劑研制、畜禽養殖場臭氣排放控制措施等,利用現代科技減少環境污染問題,保障畜牧業的持續發展。
2.4加強衛生管理
畜牧產業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主要是因為衛生管理工作未落實到位,針對這一問題,有關部門要加強畜牧生產的衛生管理工作,保證養殖區域的衛生達標。根據養殖情況,提前規劃并制定完善的衛生管理方案,如飼料的生產要保證相關物質搭配的合理性,使飼料能夠在動物腸胃中充分發酵,減少動物消化產生的氣體,降低對空氣的影響。同時,應選擇合適的地點存儲飼料,避免飼料長時間堆放或者出現飼料浪費的情況[3]。飼養員必須定期全面清潔圈舍,妥善處理動物的排泄物,保持通風,定期消毒。在保證動物健康的基礎上,實現經營利益的最大化。
2.5全面優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方式
基于畜牧產業和環境保護和諧發展的原則,應該在養殖過程中針對污染環境的原因加以整治和處理,以此達到畜牧養殖和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目標。以畜牧養殖排泄物處理為例,養殖戶需要對排泄物采取科學合理的處理手段,將其變廢為寶發揮正面積極的效用。例如將畜禽排泄物用于沼氣發酵,而后將沼氣投入生產和生活中,以此獲取相應的經濟效益。此外,采用高溫堆肥的處理方式,將畜禽排泄物轉化為有機肥,并用于改善土壤肥力。通過采用合理科學的排泄物處理方式,不僅能夠起到環境保護的作用,還可以實現經濟增收。
結束語: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做好環境上的污染控制工作成為了促進畜牧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畜牧產業在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對自然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所以,要想保證畜牧產業長久且健康的發展,必須對環境保護提高重視。必須采用科學規范的管理模式,運用科學的養殖手段,保證畜牧生產區域的衛生條件達標。同時,還應加強畜牧經營者的科學管理與環境保護意識,促進畜牧產業健康發展。
參考資料:
[1]劉春,劉晨陽,王濟民,等.我國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現狀與對策建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2):35-43.
[2]魏曉穎.生態旅游視域下畜牧業可持續性發展研究[J].中國飼料,2021(2):137-140.
[3]楊建全,李建梅,楊慶紅.淺析畜牧產業發展對環境產生的影響[J].山西農經,2019(10):9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