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
摘要:我國人口數量較大,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逐漸提升,也給生態環境帶來極大的壓力,經濟發展建立在犧牲環境的基礎上,使水土流失、水資源污染現象加重。面對中國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水環境質量下降的現狀,生態平衡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加強水土的保護措施可以有效預防水土流失的問題,同時還能減少水流以及降雨等對土壤的沖擊,以此保證土壤的肥沃性以及含水量和穩定性。為了保障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需要重視生態環境的建設以及水資源的保護工作,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的轉型與良好發展。
關鍵詞:水土保持;水資源及水環境;影響分析
引言:水土流失與水資源污染直接破壞了生態環境,且制約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現階段,國家已經正確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且相關部門也認可水資源和水環境的重要作用,迅速采取了相應措施。其中,水土保持措施十分有效,能夠使水資源緊張狀況得到緩解,并有效改善水環境,直接增加了水資源的儲蓄量,解決了水環境的多種問題。因此,要全面推廣應用水土保持措施,并加以創新和改進,充分發揮其價值。
1水土保持措施對水資源及水環境的影響
1.1有效避免水土流失情況的發生
通過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有效對水土流失情況進行治理,避免對土壤造成嚴重的侵蝕。此外,開展水土保持工作還可以有效對土壤的質地進行改善[1],進一步增加植物覆蓋率,改善土壤的實際情況,還具有一定的改善水質的作用。
1.2促進國家農林牧副漁等不同行業的發展
做好水土保護措施可以有效治理一些小流域,以此保證區域內的農林牧副漁等行業的迅速發展,為國家的經濟效益提供有效的幫助。水土的保護措施所產生的水資源效應是不容忽視的,在各項水土保護措施中,影響流域中水資源數量的變化非常明顯,無論是徑流量還是含沙量或者是洪水的歷時等,這些問題都會因為水土的保護措施而得到改變。水土的保護措施對于水環境的影響在于水質方面的問題,對原本的水土以及土壤中的有害物質進行過濾以及攔截或者吸收等,以此降低水環境產的污染現象[2]。由此可見,水土的保護措施需要對區域中的水資源以及水環境進行相應的調節以及保護工作,以此提升水資源的價值并做好環境的保護,使得農林牧副漁等行業有力發展。
1.3進一步提升農田的抗干旱能力
土壤當中水資源的多少,對農田的抗干旱能力,有著非常直接的影響。通過開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夠有效提升土壤的入滲率,讓土壤的含水能力提升百分之三十左右,為旱地植物的生長,提供必要的水分。通過開展有效的水土保持工作,可以進一步改善農作物的生產環境,讓農田具有更強的抗旱能力。由于水土流失的客觀性,在水土流失問題的治理當中,其面對的任務量是非常巨大的,這給相關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當前,我國對于水土保持技術的研究,還相對比較滯后,科研成果的轉化也比較不理想,各種負面效應開始逐漸顯現。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進一步研究水土保持與水環境影響直接的關系,并認真做好對水環境的技術評估工作[3],為開展小流域治理,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國家管理部門也應該認真做好水土規劃工作,認真做好非電源污染控制,為開展水源地保護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2我國當前水資源及水環境現狀
2.1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不足是全世界共同關心的問題。中國淡水資源豐富,但人口基數大,導致人均水資源的占有量較低,是全世界主要的貧水國家之一。對水資源的需求量隨著人口的增長而增加,在水資源使用過程中也存在普遍浪費的現象,加劇了水資源匱乏的問題。在人類社會活動和工業生產中[4],水資源浪費的現象隨處可見,在中國的工業用水量遠高于世界平均用水量的情況下,對廢水回收利用的效率卻遠低于一些發達國家。而一些工業生產對水資源的自我凈化功能的破壞,很容易加速水資源枯竭的速度。
2.2水土流失嚴峻
在一些地區,由于植被遭到破壞,植被覆蓋率降低,導致在連續降雨或者暴雨中極易引起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現象,這些都導致了水土流失現象。植被遭到破壞,缺乏樹木阻擋的情況下,水流中泥沙含量較大,土壤遭受嚴重沖刷后,水土已經無法自行保護,從而加劇了水土流失。根據調查,中國的水土流失多發區域在一些山區、丘陵地帶,山體滑坡造成的水土流失自然現象和人為破壞的因素,使得中國成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國家。除了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人類生產活動中不合理的行為,例如:森林資源的破壞、不合理修路、采礦等行為,破壞了地表的植被和生態系統,從而引發了水土凝聚力降低,水土流失的現象。水土流失造成了耕地面積減少,土壤肥力下降,進而影響到農產品收益[5],阻礙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水土保持措施
3.1對水資源進行綜合規劃
水利工程的規劃建設對于我國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為有效保障我國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應對我國水資源建設進行長期綜合利用規劃,為促進水利建設相關工作開展提供一定的經濟參考決策依據。因此在對國家水環境資源進行綜合保護時,需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保護原則,對可能造成國家水資源嚴重污染的所有相關環境因素都要進行良好的管控,對所有相關因素都要進行綜合性調查及科學分析,提升國家水資源綜合保護規劃的科學合理性。在對當地城市飲用水系統建設進行總體規劃時,需要事先提前對當地城市居民數量、流動人口總量等重要基礎信息數據進行分析統計,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城市居民生活和飲用水質量標準,計算出人均用水量[6]。在對城區市政環境維護綠化用水管理系統進行總體規劃時,需要分別結合整體綠化用地面積以及情況擬定整體綠化用地面積等,并與當地土壤氣候及水環境等因素進行協同綜合測量分析,計算并得出整個綠化區的用水量。
3.2提高區域水環境和水體質量
水土保持工作的成功開展,不僅減少了一次水土保持損失,而且大大縮短了固體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質直接進入特定水體的時間,減少了可能發生的二次水土保持損失和對環境的嚴重污染,提高了我國水環境保護質量。水土保持工作將大大增加當地植被的自然覆蓋率,可以有效恢復當地的生態環境。植被不僅能有效幫助土壤生長和儲水,還能有效吸收空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防止各種有害物質隨著整條水流流動進入整條河流,改善了整條河流中的水體環境質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資源和人類生存、社會經濟發展存在密切聯系。現階段,國內大部分區域因過度關注經濟效益而忽略了對水資源的保護,致使水資源與水環境受到嚴重破壞,直接影響了生態環境的建設與發展。為此,必須意識到保護水資源與水環境的重要性,合理采取相應措施,對水資源與水環境的問題加以解決,以此促進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由此可見,深入研究并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對水資源與水環境的影響十分有必要。
參考文獻:
[1]曹淑紅.淺析水土保持措施對水資源與水環境的影響[J].陜西水利,2020(3):122-123.
[2]李美玲.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J].環境與發展,2020,171(10):202+204.
[3]曹淑紅.淺析水土保持措施對水資源與水環境的影響[J].陜西水利,2020(3):122-123.
[4]范懷心,黃靜.對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保護利用的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20,218(1):25+27.
[5]馬春霞.水土保持措施對水資源與水環境的影響分析[J].甘肅科技縱橫,2019,48(6):18-20.
[6]高鳳閣.水土保持措施對水資源與水環境的影響信息化分析[J].科學與信息化,2019(1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