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院平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如今我國的綜合實力越來越強,帶動了各行各業的飛速發展與轉型升級。水利水電工程作為國家極為重視的一項施工技術,不僅決定了未來的經濟發展動向,而且給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創造了許多便利。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將創新思維融入到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促使此項技術能夠得到更為多元化的進步。因此,本文將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展開深入探究。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探究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電力資源需求量呈逐年上漲趨勢,而傳統煤電供電模式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也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加快電力資源領域結構調整與轉型已成為新時期一項重要發展內容。水電資源作為一種綠色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科學合理地開發與利用有助于推動社會經濟的繁榮穩定發展?;诖?,我們必須強化水電資源的高效開發,并積極推進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水平的全面提升,從而社會經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1水利水電施工技術及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就是施工技術和管理,再加上該工程本身復雜程度較高,所以其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水利水電整個工程有所影響。與其他工程相比較而言,水利水電工程對質量要求更高,一旦質量細節把控不到位,那么必然會引發非常大的安全隱患,再加上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現場環境較為復雜,所以相關工作人員只有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對施工材料以及施工技術嚴格要求,才能在保障工期順利完成的同時,提高整體質量。另外,在水利水電施工之前,相關工作人員也要做好準備工作,以此來保證其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可以有序進行。同時,也要制定嚴格且科學化的管理制度,以保證施工人員可以在規章制度的要求下嚴格執行施工方案,從而滿足整體的建設標準要求。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水利水電工程無論是施工技術還是施工管理,對整個工程都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這也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予以足夠的重視,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水利水電工程全面發揮自身所具有的價值[1]。
2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探析
2.1預應力錨固技術
預應力錨固技術是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一項應用十分普遍的施工技術,在巖土工程項目施工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謂預應力錨固技術,是指通過安置預應力錨桿對巖土進行加固,從而提高巖土結構的穩定性。預應力錨固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一方面減少了巖土的開挖總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廢渣的產生量。另一方面,預應力錨固技術還使得相對松軟的巖土結構得到強化,例如在混凝土堤壩或壩基的加固施工中,通過預應力錨固技術能夠填補混凝土中存在的裂縫問題,從而提高壩基、堤壩的施工質量。
預應力錨固技術具體工藝流程為:(1)造孔作業,一般鉆孔直徑為11~15cm。(2)測量孔深、孔徑及偏斜度,這些對于預應力計算有著直接影響。(3)錨頭加工。(4)編索。(5)錨固段固定。(6)預拉、張拉和鎖定。一般情況下,水利水電工程預應力錨固技術施工多采用預拉或反復超張拉的方法來進行應力的調整,同時也會存在正式張拉后進行補償張拉的情況。(7)封孔灌漿,在鋼索鎖定后進行封孔灌漿,一般采用水泥漿進行封孔,而當存在補償應力損失而采取重復張拉作業時則需要使用瀝青材料進行封孔。值得注意的是,預應力錨固施工后需要對作業區域進行細致檢查,并要求混凝土凝固后達到表面平整光滑、無裂縫、膨脹及蜂窩麻面問題。
2.2大面積混凝土碾壓技術
作為水利水電建設工程極為關鍵一項施工技術,大面積混凝土碾壓技術一直以來都非常受行業內外重視。此類施工技術是利用大面積碾壓干硬混凝土混合物而完成澆筑的形式,其主要優勢在于改善層面性能好,不影響混凝土強度、利潤空間大,投資少、見效快等。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碾壓混凝土主要由高粉煤灰摻和混凝土、碾壓混凝土以及水泥與砂石摻和混凝土等幾類。在推進工程施工之時,需要根據現場運輸、攤鋪、碾壓等實際情況來進行科學調整,因此會對碾壓混凝土有不同的要求,主要應用的施工方式是薄層來進行碾壓施工。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注意碾壓層之間的薄弱區域,避免影響到整體工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2]。
2.3施工導流技術
隨著水利水電工程項目施工要求的逐步提高,在工程實踐中,需要根據水環境的具體情況,來有效選擇施工導流技術,導流技術可以為正常的施工作業提供切實的保障。雖然在我國水利水電事業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施工導流技術越發多樣,且在水利水電工程中都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但具體應用時還需要結合現場的實際條件來選擇。施工導流技術下,使得在該區段的施工過程中,水位不會出現大范圍的上漲,可以避免施工作業對周邊環境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從而保障水利水電工程的各項施工任務可以高效開展。因此,在現代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中,工程企業在新技術應用時,需要加強對先進導流技術的優化和應用,為施工創造一個更為安全的環境,從而有效地保證工程施工質量。
2.4壩體填筑的施工技術
在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壩面流水作業是壩體填筑的主要作業內容。因此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必須要根據工程的客觀條件對作業方向和工作段做好相應的劃分。但是由于壩體的面積相對較大,且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大型施工的機械和設備,所以在進場時要做好相應的措施,以保證機械和設備在施工中可以正常運轉。另外,在對壩體的流水作業進行劃分的過程中,在綜合考慮機械的型號、性能及作業的同時,也要將大型碾壓機械的施工條件作為衡量標準,以保證機械設備的正常使用。同時,并將長度設置在40米至100米之間。針對壩體的填筑,可以在劃分施工流程和次序的過程中,充分結合施工的規范標準和設計要求來嚴格按照作業的強度、填筑面積等,最后對壩體填筑的作業流程和具體步驟加以確定[3]。
2.5圍堰技術
圍堰技術是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重要技術之一,是一種臨時性圍護結構。圍堰結構的作用在于保障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河水流入工程施工區域,并為基坑開挖及建筑物施工創造安全與穩定的施工環境。一般情況下,圍堰結構主要布置于水流相對平順的區域,并且根據施工材料不同分為不同功能和用途的圍堰結構。例如土石圍堰主要由土石材料構筑而成,并且布置于河流的上下游區域。而黏土圍堰則是一種土堆筑成的梯形土堤,并主要應用于淺水區域的圍堰施工。值得注意的是,土石圍堰又細分為過水圍堰和不過水圍堰,其中不過水圍堰在應用上更為普遍,只有在汛期等極端情況下才允許水位超過圍堰高度。在具體施工時,需要做好圍堰結構的防水防滲工作,同時避免因水流流速、汛期水位猛漲等各方面要素造成的沖擊損毀。同時還要對圍堰結構的高度、規模進行精密計算,確保圍堰結構施工質量符合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需求。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利水電工程作為一種大型工程項目,其施工建設必然具備著建設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因此為確保工程建設質量必須高度重視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的落實和應用。為推動我國水利水電工程領域的科學穩定發展,這里需要相關從業人員高度重視施工技術的發展與創新,并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措施促進工程施工技術應用水平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江生.淺談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難點及施工技術[J].居業,2020(10):68-69.
[2]楊志波.淺談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技術及管理[J].水電站機電技術,2020,43(11):217-218.
[3]陳曉華.淺談現代化水利水電施工技術管理應用[J].陜西水利,2021(3):23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