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燕晶 李 敏 周志勇
健美操是一項集健身、舞蹈、音樂于一體的體育項目,是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傳統健美操教學中,更多停留在單一的健美操技能知識的傳授上,其主要教學方式遵循“教師教、學生跟做”,即學生對健美操的認知更多停留在對基本技術動作的模仿上,沒有更深層次地探索健美操技術動作之間的規律。本文結合八年級學生學情,設計基于多向思維法的健美操大單元教學方案,將思維的培養引入健美操課堂。對健美操所包含的內容進行有效結合與組織,構建開放、探究的學習情境,讓學生不僅掌握健美操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同時在實踐中學會思考和運用,從而達到健美操技術性目標與教育性目標的雙重實現,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本文所倡導的多向思維法滲透的健美操教學,是將健美操技能學習與發展思維緊密聯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以思促學、以思促練、思學相長的教學效果。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術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為出發點,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探究和思考。
“多向思維”主要是指進行思考問題的過程當中,充分發揮人的思維主觀能動性去積極思考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層次進行多方面的思維判斷。在本文中是指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以問題導向、任務驅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在健美操教學中進行多項思維的滲透,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建良好的思維環境,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引導學生的探索精神。在健美操固定組合動作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問題走向展開思考,不僅讓學生通過模仿掌握該固定組合動作,更要讓學生自行探索其組合動作之間編排的規律,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固定編排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在健美操自主創編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不同的創編方法(組合法、實踐法、變化法、移植法)運用到健美操的“學練賽”中,根據不同形式、不同組合、不同方向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組合套路的創編,豐富表現形式,突破固有傳統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協同創新能力,從而達到健美操技能學習和思維訓練的同步發展。
本單元以健美操基本技術教學為主體,以目標、任務、情境、活動、評價等教學手段讓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以實踐的形式對健美操基本技術進行加工和改造,并在教學過程中將思維訓練方法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中,發散學生思維。本單元設計思路是在學生熟練掌握健美操理論知識、基本動作、組合動作的基礎上,使學生不局限于只學會某一固定套路,而是通過思維與實踐讓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創作和表達新的組合方式,從而更深層次理解動作之間是如何連接、如何呈現的,最終掌握健美操的基礎編排方法。本單元基于多向思維法滲透的教學主要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固定的組合動作,通過不同節奏、不同音樂、不同組合、不同風格、不同方向表達,以此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二是固定的動作元素,通過不同的接連順序、不同的動作數量以及改變拍節數、節奏速度編排出不同的組合動作,以此訓練思維從不同的角度發散(圖1)。

圖1 教學設計思路
學習健美操基本技術,培養發散性思維。
1.運動能力:能正確做出健美操基本技術動作, 在觀摩他人展示的組合動作時,能準確說出其組合動作的步伐和手位名稱;在音樂伴奏下規范完成《大眾健美操二級規定套路》,并與同伴一起對該固定套路的動作進行改編;能描述相關比賽規則和評分辦法,能承擔班級內展示或者比賽的部分裁判工作,在觀摩健美操比賽或表演時能進行簡單的評價;發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柔韌性、協調性、靈敏性等身體素質。
2.健康行為:了解健美操鍛煉價值,養成健美操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養成從不同角度思考與分析問題的思維習慣;在情境展示中,積極調控情緒,自信表現自我;學會在健美操運動后放松調整,消除疲勞。
3.體育品德:在健美操學練中以小組合作形式探究,提高團隊協作能力;通過舞臺展現和同臺競技的成功體驗,逐步養成自尊自信、勇于挑戰自我的品質,并能夠遵守規則、尊重對手。
初中八年級健美操大單元共18課時,其中,基本知識與技能5課時,技戰術運用4課時,體能3課時,展示或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6課時,后三個內容多是融合式教學,更加突出項目的完整體驗(表1)。

表1 八年級健美操大單元課時分配表
本教學方案共18次課,每次課均由“學、練、賽”三部分組成。1~8課時以健美操基本知識和基本動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從單一操化動作到成套動作;9~16課時以對《大眾健美操二級規定套路》編排為主要教學內容;17~18課時設置為健美操比賽,通過以賽代考的形式檢驗學生的學練效果;各個課時計劃之間貫徹了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通過螺旋式上升的內容安排,引導學生逐步掌握、不斷提高、學會運用(表2)。

表2 健美操專項課8年級大單元教學設計(18課時)

(續表)

(續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