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泗薪,李春華
(1. 南通大學 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2. 中國民航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 300300)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嚴重地沖擊了全球的供應鏈和產業鏈,對江蘇物流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各國疫情管控,國際跨區域物流受阻,江蘇物流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進入疫情此起彼伏卻又蘊含機遇的后疫情時代,如何審時度勢、強化自身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江蘇物流企業的首要戰略問題。
1.1 智慧物流視角下的新思考。物流作為產業鏈上下游銜接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供應鏈一體化的重要紐帶。尤其是面對疫情沖擊時,以智慧物流為基礎的數字化、無人化、在線化、無接觸等物流服務場景成為熱點。可以說,正是疫情的嚴峻大考,才使智慧物流產業化進程迎來了發展最快的時期。這無疑給后疫情時代的江蘇物流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戰略窗口。
智慧物流憑借智能化、一體化、柔性化、社會化的特點,能夠實現信息交互與共享,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進而從根本上改變整個物流業。因此,江蘇物流企業應以運營效率為優先,運用智慧物流模式,向客戶提供更輕松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最大程度地提升客戶體驗和市場競爭力,并在此基礎上,以高質量發展為突破口,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后疫情時代智慧、協同、生態三大戰略目標。
1.2 文獻綜述
1.2.1 關于后疫情時代物流企業對策方面。俸豪(2021) 指出,后疫情時代物流企業應當從危機管理角度出發,構建現代物流體系,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完善智慧物流基礎設施;張會云等(2021) 認為,疫情沖擊下物流企業應大力創新末端配送模式,實行“無接觸配送”;劉昱等(2021) 提出,疫情期間物流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構建物流聯盟,共同抗疫,同時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發展智慧物流,優化物流金融模式;徐一帆(2021) 經研究發現,自疫情爆發以來,消費者更多的是通過電商平臺購物,新的物流服務模式迅速崛起,對此,物流企業應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通過構建大數據信息平臺,全面提升應急物資保障的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在此基礎上打造智慧物流生態體系;苗璧昕(2021) 認為,智慧物流是當前物流企業適應后疫情時代的重要策略,為此,物流企業應當培養高質量智慧物流人才,升級物流作業設備設施,增加自身的應變能力。
1.2.2 關于物流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肖建輝(2020) 研究指出,物流高質量發展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物流業自身發展質量高,體現為物流效益高、服務水平高、內生動力強、產業健全、綠色環保等,具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特點;二是物流業能高質量地服務于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能強有力地支持國民經濟發展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齊美然等(2020) 經分析認為,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物流企業應強化自主創新意識,加大研發投入,充分發揮研發活動對技術創新和運作效率的推動作用;潘意志(2020) 提出,當前物流企業應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打造高質量發展引擎,提升服務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推動我國從“物流大國”向“物流強國”轉變;孔繼利等(2021) 研究發現,目前我國物流業發展并未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只有以創造物流價值為前提,堅持質量第一、效率優先,才能逐步達成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2.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根據以上分析,本文的研究路徑是:以高質量發展為研究重點,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把物流發展的質量、效率、動力和貢獻作為一級指標,再細分二級指標,然后通過量化演算對江蘇物流高質量發展潛質或水平進行客觀、精準的評價分析,為江蘇物流企業在后疫情時代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方向指南與策略參考。
在此,本文借鑒馬夢蕾等(2020) 的觀點,從物流發展的質量、效率、動力、貢獻四個維度構建了后疫情時代江蘇物流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 所示。

表1 江蘇物流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2.2 數據來源。本文選取江蘇地區物流企業為實證對象,數據來源于2017~2020 年《中國統計年鑒》及國家統計局、江蘇統計局等官方網站的公報數據。2017~2020 年江蘇省相關指標數據統計如表2 和圖1 至圖4 所示。

表2 2017~2020 年江蘇省相關指標數據
由圖1~4 可以看出,江蘇省物流業貨運量與貨運周轉量逐年穩步增加,與物流業從業人數成反比關系,但是物流業從業人數在歷經兩年快速下滑后于2019~2020 年疫情期間保持穩定。而江蘇省物流業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未受疫情影響,仍呈上升趨勢。在物流從業人員逐年減少的情況下,物流業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與生產總值卻在不斷增加,這意味著江蘇物流正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圖1 2017~2020 年江蘇省貨運量(萬噸)

圖2 2017~2020 年江蘇省貨運周轉量(億噸公里)

圖3 2017~2020 年江蘇省物流業從業人員數(萬人)

圖4 2017~2020 年江蘇省物流業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億元)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對江蘇物流企業后疫情時代高質量發展進行實證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是對于起始提出的所有變量,將關系緊密的變量刪去,建立盡可能少的新變量,使之盡可能保持原有的信息,并且兩兩不相關。也就是說,將有重疊關系的數據降維為少量不相關的變量,以此來代表原始數據進行運算。
本文進行主成分分析法的指標變量有11 個:X,X,X,…,X。
3.1 建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矩陣R。相關系數矩陣:R= r()。

其中:r=1,r=r,r是第i 個指標與第j 個指標的相關系數。
原始數據相關性分析如表3 所示,它體現的是兩兩指標間的聯系。

表3 原始數據相關性分析
在此基礎上得到碎石圖(如圖5 所示)。碎石圖是因子分析里展現因子涵蓋變量信息多少的圖。第一個因子涵蓋信息最多,往后依次減少。提取到第3 個因子時,已提取出的因子基本上可以全面涵蓋原本11 個變量的所有信息??偡讲罱忉尡碇饕糜谂袛嗵崛《嗌賯€主成分合適,方差百分比越大說明主成分包含原數據的信息就越多,如表4 所示。由表4 可見,第一第二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達到了93.435%。因此,本文選取兩個主成分代表原本11 個變量進行分析,記作Y、Y。

表4 總方差解釋表

圖5 碎石圖
3.2 計算相關系數矩陣R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在此計算相關系數矩陣R 的特征值λ≥λ≥λ≥…≥λ≥0,及對應的特征向量u,u,…,u,其中:u= (u,u,…,u),由特征向量組成m 個新的指標變量:

3.3 求出指標得分系數和高質量發展水平得分。根據公式W=αY+aY=0.8379Y+0.0963Y,先計算出各指標的得分系數,如表5 所示。

表5 指標得分系數
最后計算出2017~2020 年江蘇物流高質量發展水平得分,如表6 所示。表中數值越大,代表高質量發展水平越高。
由表6 可知,近幾年江蘇省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正在飛速增長,尤其2019 至2020 年間,高質量發展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可見疫情既給江蘇物流帶來一定的沖擊,但同時也為江蘇物流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使得物流業展翅騰飛起來。可以說,江蘇省物流業已然邁進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門檻。

表6 2017~2020 年江蘇省物流高質量發展水平得分
疫情大考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給江蘇物流企業在運輸、人員安排、運營成本和財務預算方面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但也對江蘇物流高質量發展水平做了一個摸底考評。
總的來說,2017~2020 年江蘇物流高質量發展水平一直呈上升態勢,尤其是疫情期間貨運量、貨物周轉量更是突飛猛進,整個物流產業大踏步地向著高質量方向發展。當下主要有三個問題是江蘇物流后疫情時代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4.1 物流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由表5 可知,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得分系數較高,說明物流企業的能源消耗與廢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較嚴重。尤其在當今雙碳發展背景下,空氣污染需要格外重視。具體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隨著物流貨運量的與日俱增,運輸車輛污染氣體的排放量大幅度增長,導致城市空氣質量變差、霧霾加劇等,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二是隨著電商的快速發展使得快遞數量飛速增長,為保證商品的運輸安全和品質穩定,商家采用大量材料對其進行包裝,從而產生了大量廢棄包裹。除了紙板的回收率較高之外,其他廢棄物均被丟棄,致使固體廢棄物日益增多,對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危害。
4.2 物流整體成本有點偏高。從得分系數可知,社會物流收入/社會物流總費用的得分系數偏小,而社會物流總費用/物流總額的得分系數又高,說明江蘇物流成本比較高,對經濟高質量發展殊為不利,需要多加重視。社會物流總費用包括運輸、存儲、管理費用三大塊,其中運輸費用中的路橋費、油費等是大頭,而存儲費用則涵蓋倉儲、配送、包裝、保險、貨物損耗等支出,需要通過多方面的協同、優化,并融入先進技術來充分挖掘降本增效的價值空間,降低物流成本消耗,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流失。
4.3 物流科技創新能力薄弱。從表5 可見,物流業從業人員數的得分系數為負數,說明物流行業從業人員數量正在減少,不難得出當前江蘇物流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正進入快車道;但另一方面,物流業科技創新專利申請數目的得分系數較小,說明江蘇物流科技創新能力相對不足。因此,后疫情時代,需要將物流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作為高質量發展水平的增長點,不斷加大對物流科技創新以及專利發明的投入,尤其是在智慧物流等新科技應用以及“無接觸配送”等末端配送模式創新方面要持續增大力度,做好長期對抗疫情沖擊的準備。
5.1 智慧物流嵌入先進制造業,實現協同發展。根據得分系數可以看出,物流業對制造業、金融業等其他行業的發展起著促進作用,尤其是智慧物流作為鏈接供應鏈、產業鏈的“中樞神經”,在后疫情時代,更應當主動與先進制造業相結合,在協同發展中謀求高質量躍升。因此,面對不確定性疫情的巨大壓力,需要打造更加智慧高效的物流產業體系,跨出與工業、農業、金融等其他產業協同聯合的步伐,尤其是與先進制造業要加快實現跨界融合,精心營造政策支持、人才引進、資金扶持、減稅降費等兩業鏈接的環境氛圍,大力推進兩業在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加強組織協同與流程對接,實行采購、運輸、倉儲、包裝、裝卸到配送、銷售的智慧物流服務一體化運作,最終形成供應鏈服務循環生態體系,助力江蘇經濟在后疫情時代穩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5.2 推行“綠色智慧物流”,降低污染損耗。對于快遞污染物的處理,可以推行“綠色智慧物流”,鼓勵、推動商家和物流經營者通過逆向物流渠道,采取以舊換新、押金返還,再配合設置自動回收設備、回收點等方式來回收快遞包裝物,籍此開展多次循環利用,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廢品污染;對于物流運輸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可以通過政府扶持,配合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優惠政策,率先在物流企業中應用新能源配送車輛來減少相應污染。
5.3 全力推進數字化建設,促進物流通道智能化。面對后疫情時代反復波動的疫情壓力,盡量減少人員流動已成為權宜之計。為此,需要依托互聯網技術,開展物流企業的數字化管理,大力推進物流企業計劃管理、采購管理、合同管理模塊建設,支持網絡貨運等物流新業態發展;同時引入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集成,加快物流通道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建設和改造,加速推廣應用GPS 跟蹤追溯、智能標簽、智能分揀設備、自動化立體倉庫以及無人倉儲、無人車船、無人港站等新技術,打造智慧港口航運、智慧航空郵政等智慧物流生態系統,實現物流全通道的智能化。
5.4 創建多式聯運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全面提升多式聯運服務能力。后疫情時代,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物流信息交互共享需求突顯。尤其是在多式聯運業務中,業務鏈條較長、涉及主體眾多、協同性難盡人意。因此,應大力推進物流企業智慧化信息工程,加快物流大數據中心和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建設,促進空鐵公水物流信息的匯聚共享,實現供應鏈各環節的信息互聯和運作流程的高度協同;同時結合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打造多式聯運智慧物流信息平臺,整合外部運力資源,將原本分散在多個單位、多個業務人員參與的多式聯運物流環節通過“一站式”平臺運作,實現“一口價”線上操作,以此簡化服務流程,提升物流企業多式聯運“一體化”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
5.5 編織智慧物流樞紐網絡,優化物流全程監護管理。后疫情時代,江蘇經濟發展迅速,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和優渥的地理環境,可以編織一張暢通無阻的智慧物流樞紐網絡,從陸地到海洋到天空,都有高效便捷的智慧物流觸角,向全球客戶提供市場需求預測、物流系統方案設計、物流金融和供應鏈管理等高端物流服務,讓供應鏈更加智能科學的運轉,進而使物流效率變高,能耗降低;同時加速物流的云服務推廣,結合5G 的商業運用,最大程度提升各項物聯網設備的交互能力,充分實現車輛、貨物安全管理及物流全程的透明化與可視化,為后疫情時代的物流運輸提供穩妥有力的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