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華,崔 瑩,解永亮 LIU Junhua, CUI Ying, XIE Yongliang
(1. 內蒙古工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 內蒙古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中心,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3. 內蒙古工業大學 航空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近年來,課程思政教育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的育人功能,進行課程思政建設已經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戰略。2021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表達了對新時代青年的親切關懷和殷切希望,并對中國青年寄予深情地寄托。作為教師,我們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融入課堂,持續深化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全面推動思政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辛勤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對學生的課程思政提出了綱領性指導。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一種教學理念,是把專業知識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融合的教學思維,是實現高等學校“立德樹人”目標的有效途徑。學生在大學期間的課程具有價值引領、知識教育、能力培養等多重功能,對培養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深刻影響作用。本文以《綱要》為指導,深入分析《供應鏈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現狀與問題,基于建設路徑頂層設計、課程思政關鍵維度把握、課程思政教學方法指引等幾個方面提出了《供應鏈管理》課程思政建設的策略。
高校進行課程思政的建設會促進時代發展、專業深化和人才培養,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學生的培養體系,全面推進學生的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課程的育人作用,是提高高校學生人才質量的必要條件。思政融入課程是高等學校教育改革所呈現出的新特征,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掘高等學校課程所專有的思政元素和思政元素對學生的啟迪,將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的各環節,實現知識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是新時代賦予高校教師的新責任。新時代下,高等教育需要專業課堂不僅傳遞專業知識,同時要導入思政要素,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在專業知識教育中體現思政要素,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科學精神和高尚情操,同時思政要素也要服務專業教育,從而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使命感,二者相輔相成,有機融合,共同完成高等教育所承載的育人功能,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既懂精湛的專業知識,又有崇高的社會責任感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大學是一個學生進入社會前期最重要的階段,通過專業學習、創業項目及社團活動等多個環節的培養綜合素質,為進入社會做前期準備,是一個準接觸社會的階段,也是學生初步完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這就需要新時代高校的專業教育在培養大學生綜合技能的同時,還應注重大學生家國情懷、個人品格、科學觀等思想道德和良好素質的培養。只有在一點一滴中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才能幫助他們進步與成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在大學圍繞三類環節的學生培養中,唯有專業教育具有相對固定的課程載體和專業教師,因此圍繞課程完善學生的正確三觀最具備系統性、深入性、生動性和可循環性。《供應鏈管理》課程是工商管理類和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的必修課,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可以為這些專業的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養提供良好的素材。圍繞本門課程,通過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入,教師在教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同時,能夠將其中包含的誠信精神、合作精神、可持續發展理念、愛國主義精神與職業道德意識等豐富的思政元素融入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成為提升和完善自我的有機養分。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市場競爭模式已經從原有的企業間單打獨斗進一步演變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鏈這一組織逐步確立為市場的運行主體與競爭主體。近年來,我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呈穩步發展態勢,2020 年物流規模再上新臺階,全國社會物流總額300.1 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5%,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也成為企業獲取第三利潤源和贏得競爭優勢的必要途徑,各行各業對于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愈來愈重視,《供應鏈管理》是工商管理類和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專業的核心課程。本課程主要內容涵蓋供應鏈管理要素與運行機制、供應鏈構建與優化、供應鏈運作的協調管理、供應鏈合作伙伴關系管理、供應鏈物流管理、供應鏈庫存管理、供應鏈采購管理、供應鏈生產管理、供應鏈企業組織設置與運行管理和供應鏈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對企業應用價值高、應用企業范圍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專業人才也具有良好的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同時,在社會互聯互通、組織分工細化和可持續發展背景下,企業在實施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過程中更需要員工具有良好的合作共贏、資源整合、自律機制、誠信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等良好素養,這些均體現了思政的內涵要求,因此,在《供應鏈管理》課程中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是行業發展的需要。
《供應鏈管理》課程是學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和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主要講解在21 世紀商業環境日益變化、企業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企業如何突破邊界、擴展企業管理的范圍、與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實行企業的聯動性管理共同贏得競爭優勢。在分工日益明確、注重核心競爭優勢的培養、外包與整合、合作與共贏的時代背景下,本門課程具有較多、較好的思政元素,如合作共贏、資源整合、自律機制,誠信精神等,也具有較強的時代特征,如綠色物流、可持續發展、全球供應鏈等。
目前,在《供應鏈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雖然也在結合教學內容,自覺或不自覺地實施了對學生正確的三觀指引、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的引領、科學思維的培養、職業倫理的教導和健康人格養成的教育,如在“供應鏈成熟度模型”講解時會與學生們自身成長成才結合,啟迪他們獨立自主、團結協作、多贏共存的思考。但是,總體來說,目前這些具有思政內涵的教育行為都是零散的、無組織的、以單純灌輸為主和不知效果如何的教師本能行為,缺乏與課程恰當結合地、系統地、有意識地進行有效組織、讓學生主動參與、能夠進行反饋評價的教學設計與實踐。因此,如何在這一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挖掘出教學內容中所蘊涵的思政元素,并結合專業知識深入思考,構建出《供應鏈管理》課程特有的思政教學體系框架,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組織方式,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專業課程和課程思政,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并能夠進行合理的反饋評價,實施潤物細無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引領和順其自然的隱性思政教育是急需解決的核心教學問題。
首先,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識別與選擇其中所專有的思政元素,提煉專業課程中蘊藏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接著系統梳理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構建課程教學內容思政體系;然后,探尋符合專業課程的教學組織過程和教學方法,落實教學內容思政體系中的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徑,同時形成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實踐思政體系;最后,設計本課程思政建設效果的評價方法,根據教學內容思政體系目標與教學實踐思政體系目標進行達成度評價,提出改進建議。
3.2.1 思政元素維度。思政元素可分為家國情懷、正確三觀、人格修養、辯證唯物主義、科學思維五大類別,進一步可將此五大類別劃分為具體的小類,形成相對完備的思政元素體系。《供應鏈管理》課程共11 章40 課時,內容豐富,蘊含的思政元素也較多,深入解構、解析每章、每節的教學內容中所特有的思政元素,進行深化和提煉,精選合適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如可在第六章供應鏈物流管理章節上增加思政教學內容:“綠色物流”這一節的教學內容在課本上的知識內容為綠色物流的概念、綠色物流管理和綠色物流管理的實施策略。在本節教學時教師就“低碳供應鏈”進行展開分析,綠色低碳作為現行政府大力倡導的環保事件,不僅需要政府和企業的支持,更主要的還需要人民積極踐行,從學生素質教育和大局觀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倡導學生從日常中實施低碳行動。
3.2.2 教學過程維度。在教學前,對照教學內容,篩選出教學知識內容中所專有的思政元素,結合相應的思政元素設計《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目標、方法和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按照思政課程的教學目標,實施恰當教學方法,進而完成教學內容,并及時觀察思政教學成效;教學后,對照目標進行回顧總結,檢查學生作業,分析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設計。在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雖要注重課程與思政內容的結合,拓寬了課程講解內容,但絕不能由此增加學生的作業量,專業知識與思政思考盡量均在課堂上消化,不要用自己的想象力限制學生的想象力,積極倡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思政思考。
3.2.3 課程思政評價維度。依據行為觀察、調查分析法,設計合適的課程思政效果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分階段實施觀察和調查,分析觀察和調查結果,給出科學的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適應性反饋,對教學方法進行適時調整,將評價結果及調整方案應用到后續教學過程中。
3.3.1 默會教育法。教師自身完善師德師風,加強人格修養,明道、信道,在教學風貌、愛崗敬業、政治素質、人文情懷、視野思維、紀律維護等方面,踐行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者,更好地擔負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3.3.2 對分課堂法。將課堂時間劃分為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導兩個時間段,先教后學,教師講授課程重點、難點、內容框架及自然引出內容相關的思政要素,學生進行個性化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化討論學習、師生對話學習、學生報告學習,通過師生、自我、生生、生師多種互動學習方式實現課程及思政目標。
3.3.3 五類對立方法相結合。在課程思政實施策略選擇上,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共性與個性相結合、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五種對立方法相互補充的教學方法。
3.3.4 分組教學法。利用小組教學等方式,將學生分為各個學習小組,教師可以把案例等日常作業布置給學生,設計一些發散型的題目,驅使各小組學生互相合作,取長補短,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
3.3.5 調查統計與行為觀察混合法。設計檢驗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調查和訪談問卷,在不同班級、分不同教學階段進行調查統計,檢驗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設置觀察目標,觀察不同班級、不同教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及思政表現,結合調查統計法進行分析,尋找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進行循環完善。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離不開物流和供應鏈人才的支持。高校承載著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與發展,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就必須全面推進《供應鏈管理》的課程思政建設。結合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合作共贏、資源整合、自律機制、誠信精神。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深刻學習領會課程思政元素,通過建設路徑頂層設計、把握課程思政教學的維度、多方面實施思政融入課堂方法,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從而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貫徹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供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方面的人才儲備。專業課教師應從思政元素維度、教學過程維度、課程思政評價維度等方面把握課程思政教學,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運用,促進專業課程體系的深化和大學生的高質量發展,為黨和國家發展培育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