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部于2017 年頒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構建“十大”育人體系,其中課程育人居于首位。高職院校課程的80%是專業課,學生80%的學習時間用于專業課學習,所以專業課是課程思政的最主要實踐場所,在發揮課程育人功能方面有獨特優勢。
高職院校各專業培養方案中,專業課所占比重最高。通過對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的調研,各校均參照教育部《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標準(試行)》制定培養方案,總學時在2 700 左右,課程類型設置分為公共課和專業課兩大類,其中公共課在總學時中的占比為18%,專業課在總學時中的占比為82%。可見,專業課課堂是大學生學習時間最長、活動空間最廣的場所,理當發揮課程育人主渠道作用。
高職各專業按照國家計劃招生,每個專業的學生人數一般以1~2 個標準班為限,分班之后班級人數大多在標準班額40~50 人之間,因而專業課課堂以標準班或小班教學為主,以新疆職業大學商學院八個專業為例,近三年專業課教學班人數普遍在40 人左右。專業課小班教學,學生課堂參與度高,專業課教師在授課時可關注到每位學生,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知識教學,能更好地做到入腦入心,實現育人效果。
通過2019~2021 連續三年對新疆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報考理由的調查,學生報考專業的第一原因是“行業標桿人物的感召”,他們對物流行業“對社會的貢獻”、“與生活的密切度”和“辛苦程度”也有準確的認知。學生選擇就讀專業的初衷是對專業的熱愛。基于這樣的初衷,在專業課學習中學生對專業知識有較強烈的渴求心,對系統掌握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實現人生理想抱有熱望。所以,專業課課堂在完成學生職業認同感引導、激勵學生行業自豪感和專業使命感等育人功能方面具有優勢。
高職專業課的教學目標,是素質、知識和能力三者的統一。以物流管理專業核心課《物流運輸管理》為例,其課程教學目標設計如表1 所示:

表1 《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教學目標
課程育人教學方案是根據教學內容、梳理課程思政元素,將其融入專業知識點。這些思政元素作為專業課每一教學項目甚至每堂課的必要內容,學生以小組方式參與案例分析、視頻講解、材料解讀,從而達到預期效果。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有七個項目組成,其課程育人教學設計方案如表2 所示:

表2 《物流運輸管理》課程育人教學設計
課程育人的效果是軟性和隱性的,不能通過單一考試方式進行效果評價,《物流運輸管理》課程的育人效果采用互動觀察評價、專題作業評價和知行綜合評價等方法,側重關注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思想、情感、價值觀等變化,具體為職業操守、專業價值認知和行業相關熱點問題分析等能力,具體如表3 所示。

表3 《物流運輸管理》的課程育人效果評價
隨著互聯網+教學時代的到來,以互聯網平臺資源和工具進行教學已成為常態。教師按照教學過程實施教學,課前布置預習和知識梳理,幫助學生養成自律學習和行為習慣;課堂采用小組討論、任務驅動、項目情景模擬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習內容有探究性和啟思性,學習形式有合作性和參與性;學生按照學習過程,在課前完成老師發布在互聯網平臺上的課前預習,課中以合作學習的方式參與小組項目,課后完成觀看視頻、提交感想、問卷測驗等作業,實現對學習過程中涉及的思政元素有情感上的共鳴共情、思想上的回應互動、行動上反饋投射,讓學生既獲得思想素養的提高,又掌握專業知識和能力。專業課實現育人功能的教學方法如表4 所示。

表4 專業課實現育人功能的教學方法
課程育人的主渠道是課堂,專業課有課時量大、上課周期長、課程內容廣泛且蘊含大量思政元素的特點,要不斷完善課程教學設計、優化課程內容設置,用高超的教學技巧實現育人功能與專業知識教育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