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華


天目山作為浙江省唯一納入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劃的“森林與野生動物類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孕育出了數之不盡的物種,也孕育出了大地之野這所特殊的自然學校。
2016年成立的大地之野,以天目山為示范基地,將生態文明宣傳、自然教育實踐有機結合,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實踐意義的保護區實施自然教育的特色道路。為少年兒童提供自然環境中的沉浸式跨學科情境教育,并作為體制教育的拓展補充,為中小學提供一站式研學實踐綜合服務。
大地之野天目山基地擁有上萬方自持營地,各類教學與生活設施完備,課程體系成熟,運營團隊及人才儲備充足,并面向全國持續開展自然教育、營地教育類人才培訓。歷年來屢獲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國家自然學校試點單位”、浙江省首批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職業教育研究所教育培訓基地等榮譽。
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典型完好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植被類型多樣,垂直帶譜明顯,并有以柳杉為代表的古樹群落。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2351種、各類動物(含昆蟲)5024種,有中國特有屬25個、天目山特有種17個。有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6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73種。地貌景觀獨特,人文資源豐厚。數十年來,保護區開展了數次資源綜合調查和專類調查,出版了綜合資源調查報告、植物志、動物志和天目山志以及各類教學實習手冊,為自然教育課程編寫提供了豐富的基礎資料。
大地之野天目山基地(天空之城)教學及生活區達88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00人住宿,有6個教室,1個可容納250人的會議室,2000平方米的活動草坪,2500多平方米的規范竹林空間。依靠天目山的森林、山地、鄉村資源,可開展各種類型的自然科學、戶外探索、自然藝術課程,以及豐富的親子活動與研學活動。
大地之野自然教育課程體系,以體驗式、探究式學習為教育路徑,以培養自然科學素養及認知世界與擁抱世界的能力為核心教育目標,為“在自然中成長的世界公民”提供視野、思維、素養、能力、情感的培育。課程更系統化、更具自然保護地特色、更貼近教育本質。
自然活動、自然課程、研學課程三個維度。在科學、藝術、探索、人文四種類型之下,已開發和實施面向3—12歲兒童的上百種課程,并提煉出30余件精品課程。自然活動與課程系列對象為幼兒園至小學階段學生。在橫向的層面上,課程包含植物、動物、自然物質、自然現象和自然整體等方面的主題。在縱向的層面上,根據兒童認知發展水平和特點,不同年齡階段的課程呈螺旋式進階,在具體的活動目標和內容上會有層級的劃分。此外,大地之野充分考慮不同季節的基本特點,設計和編排特色主題活動與課程,力求兒童能獲得更充分的體驗。橫縱交錯,形成整個“大地自然”系列課程的內容網絡,幫助兒童獲得整體、全面的自然體驗和認知。
研學課程主系列主要對象為中小學生。此系列課程在基于幼兒自然情感、自然能力和自然認知發展的幾個主題若干個活動與課程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研學課程包括守護生活、覓境生態、尋蹤生命三大主題。守護生活主題通過人與自然對生活的浸潤,培養學生的自然德育觀、自然行動力、自然生態習慣;覓境生態主題通過認知自然現象與自然物質,豐富自然知識,培養學生的自然生態觀,從而更好地適應并改善自然環境;尋蹤生命主題通過認知動植物,感受生命的活力和意義,培養兒童對生命的敬畏心、愛心、責任心。整個“大地研學”系列課程從生活、生態、生命三個方面,喚起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學習生存智慧從而適應社會生存;認識人與自然、探索生態系統背后的科學規律;認識自我,珍惜生命,享受生活。
大地之野自然學?,F已擁有45名科普專職人員。一是建立了日本、北歐國際前沿自然教育名師與國內一流大學教授組成的常設顧問專家庫。二是建立了具有環境教育、戶外、藝術等多領域多項認證資格的全職專業導師團隊。全職專業導師團隊成員均參加過LNT無痕森林、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自然體驗師、自然教育戶外安全急救課程等內容課程的數十次培訓,持有初級戶外教育師、中小學生教師資格證、AHA-HS美國心臟協會國際急救員等證書。三是未來將逐步打造中國自然教育一級梯隊。營地定期開展安全培訓,目前有浙江省紅十字會救護員12人、建筑消防員6人、安全生產管理員2人、安全員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