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達 陳康
當地時間7月13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1.3%,同比上漲9.1%,再次刷新40年來的最高紀錄。市場人士普遍擔憂,美國通脹高企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不會出現放緩跡象。通脹陰霾揮之不去,將加劇美國經濟墜入套退的風險。
在美國勞工部公布9.1%的通脹率后,美股三大股指期貨集體跳水。由于擔心美國及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全球黃金和石油價格也都大幅下挫。
彭博社引述經濟學家的話稱,盡管所有人都預期6月CPI數據會上升,但高達9.1%時通脹數字仍令人意外。這標志著一個重要的信號:美國通脹仍未見頂。雖然7月以來油價有所下降,但晚些時候,通脹仍會再次上升。
美聯社稱,在過去的一年里,消費者一直在為幾乎所有東西支付更高價格:油價飆升、食物和房屋租金更加昂貴、汽車和賓館住宿費用價格更高。隨著很多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速度超過收入增長速度,凸顯了通脹對很多家庭經濟狀況帶來的殘酷沖擊。
報道稱,不斷上漲的物價打擊了消費者的信心,他們對美國經濟的信心急劇下降,拖累了拜登總統的支持率,給拜登和民主黨中期選舉的選情帶來了重大政治風險。在最新民調中,有40%的美國成年人說,解決通脹問題應該成為拜登政府的頭等大事, 比去年12月份的14%大幅度上升。
對于新的通脹數據,拜登政府此前頻頻甩鍋俄羅斯。為了平息民眾的怒火,白宮又拋出“通脹過時論”。拜登13日表示:“雖然今天公布的最新通脹數據高得令人無法接受,但它并未反映近期的改善。實際上,這一數據已經過時了……今天的數據并未反映近些天來汽油價格下跌的全部影響。”
福克斯新聞網稱,拜登政府正在努力尋找美國通脹水平已達峰值的證據,但他們沒有找到好消息,6月份的通脹數字表明物價仍可能繼續上漲。,報道稱,物價快速上漲已成為拜登的政治負資產。拜登把物價上漲歸咎于疫情導致的供應鏈中斷、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但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政府史無前例的刺激政策在推升物價上漲過程中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法新社稱,由于擔憂美歐高企的通脹拖累全球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13日表示,全球經濟前景“顯著變暗”并可能進一步惡化。IMF12日再次下調美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同時上調美國失業率,并警告稱,通脹全面上升或將對美國和全球經濟構成“系統性風險”d格奧爾基耶娃稱:“2022年將是艱難的一年,2023年可能是更加艱難的一年,經濟衰退的風險會增加。”▲
環球時報2022-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