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 ]
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的發展改進了煤炭企業物資管理模式,煤炭行業運營技術創新朝著網絡化、信息化、集成化方向發展。物資管理體系在煤炭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是煤炭企業高質量發展轉型不可分割的重要環節、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結合煤礦企業物資管理的現狀和問題,針對實際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辦法,對我國煤炭企業物資管理的發展提供一些建議。
[ 關鍵詞 ]
煤炭企業;物資管理;綠色供應鏈;物聯網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5.004
1 引言
煤炭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據龍頭地位。自1978年至今的四十多年來,煤炭支撐了國內生產總值實現年均9 %以上的速度增長,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戰略地位。但近年來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不斷優化,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49.8億噸標煤,消費占比從2000年68.5 %降至56.8 %。近兩來在“聯合國代表大會”“氣候雄心峰會”“達沃斯議程”“領導人氣候峰會”等至少8次重大國際會議中,國家領導人宣布或強調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碳中和的目標使得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空間受到了嚴峻影響,煤炭行業進入新的降低生產規模、提升發展質量的轉型發展階段。
2 煤炭企業物資管理的必要性
煤炭企業物資管理涵蓋了采掘所需原材料到采購到原煤開采最后到原煤銷售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物資管理包括原材料的采購及供應商管理、物資生產計劃與控制管理、庫存管理、消耗管理等。在保證煤炭企業正常生產、降低煤炭開采成本、加速煤炭企業資金周轉、提升煤炭企業盈利能力和增強煤炭企業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物資管理體系在煤炭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是煤炭企業高質量發展轉型不可分割的重要環節、重要組成部分。煤炭企業的物資體系包括眾多部門,從物資采購部門到物資供應管理部門到一線生產礦井。在煤炭企業獨特的物資管理體系中,信息化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于大中型能源企業來說,沒有信息化管理,就沒有物資管理。隨著物聯網技術和數字經濟的發展,礦山物聯網技術將井上物資管理和井下物資管理結合是推進物資管理創新優化的最有效方法。
3 煤炭企業物資管理存在的狀況
3.1 煤炭企業的物資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不完善。
煤炭企業由于生產的特殊性,物資管理復雜多變。我國對煤炭企業的物資管理體系并未有相關統一的行業標準政策。由于地質條件、生產條件、產能等特殊性,許多企業并未建設完善物資管理體系。隨著煤炭企業產能的不斷提升,給煤炭企業落后的物資管理體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例如我國大型、特大型煤炭企業在不斷壯大過程中,兼并、收購、新建了許多礦井,這些礦井并不在同一省份,集團對礦井的相關生產管理和運營管理受限。下屬生產礦井由于自身條件管理模式復雜多變,并未形成統一高效且規范的物資管理體系。對于許多煤炭企業來說,井上的物資管理已經相對統一規范,物資計劃、審核、采購、領用的流程管理已經相當完善,但井下的物資消耗管理由于技術條件等原因無法做到實時監控,缺乏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各礦井參差不齊的物資管理體系、礦井物資供應鏈各流程協作存在無序作業、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協調、物資管理信息化落后等現象,導致運營績效低,礦井生產成本增高,人員冗雜不堪重負。
3.2 煤炭企業的物資管理人才缺乏
煤炭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時代象征,支撐了一方經濟的發展和壯大。但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煤炭企業由于地理位置、工作性質以及產業升級等原因,眾多人才并不愿意進入煤炭企業。物聯網、信息技術等相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由于煤炭企業屬于夕陽產業、落后產業,在就業時更傾向于去新興高新技術產業。煤炭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對物資供應鏈管理的忽視和“重安全生產,輕物資管理”的思想,導致一些煤炭企業物資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
我國在2015年開始推行的供給側改革去產能政策和國有企業人力資源改革政策也引起了一部分供應鏈和信息技術相關的專業人士流失。在此期間,各大煤炭企業一些機械化水平低、人工成本高、人員數量多的落后產能煤礦部分礦井被大范圍關停,大量煤炭企業員工失去原有工作,該部分員工普遍為輔助生產崗位或者職能崗位,包括眾多物資管理相關人員,也為煤炭企業造成了高昂的退出成本。這都加劇了煤炭企業物資管理人才的凋零,放慢了物資管理體系的改革和優化的腳步。
3.3 煤炭企業物資管理整合能力不足
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應用,使煤礦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給大型煤炭集團企業的物資采購、供應商管理、內部物流管理都帶來了新的挑戰和變革。信息化技術使內外部物流進行整合,促使物資供應鏈集成化管理。許多大型煤炭企業在物資采購中決策分析能力不強,掌握市場行情動態以及獲取物資價格信息等方面仍然欠缺。煤炭企業的信息化手段主要集中在生產管理和安全礦山建設方面,對延伸產業鏈、物資上下游協調方面的重視不足。雖然大型煤炭集團都相繼建立了物資供應管理公司,負責整個集團的物資管理采購和統一調配,但集團企業缺乏與外部供應商和內部各企業的協同。
4 構建綠色企業物資管理
由于煤炭資源的利用具有經濟、穩定、可靠的優點,且我國的經濟發展結構決定了煤炭消費在我國的能源主導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煤炭行業在碳中和的目標下,要轉變固有觀念,走科學規劃產能的道路,進入更加注重生產、加工、儲運、消費全流程的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經濟價值的存量時代。加速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既是碳達峰和碳中和的主要內容,也是能否實現目標的關鍵。煤礦發展進入全面信息化時代,煤礦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建設成為煤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技術支撐。煤炭資源和新能源技術深度融合,以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推動了能源系統向更加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發展。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的發展也改進了煤炭行業運營模式,煤炭行業運營技術創新朝著網絡化、信息化、集成化方向發展。
煤炭綠色物資供應鏈管理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最終客戶都包含在內,物資采購、原煤開采、物資供應管理、原煤洗選、原煤運銷等環節全部過程都綜合考慮對環境的影響。站在可持續的發展角度審視煤炭的開采生命周期,注重原煤開采的安全高效的同時優化生產要素,降低開采過程和運銷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同時與上下游企業建立綠色供應鏈同盟關系,在企業間的協調合作中提倡實現供應鏈管理綠色化,將可持續發展思想以及循環經濟發展理念貫穿于整個供應鏈的經營過程中,提倡供應鏈各節點企業不得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利益,應共同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
5 煤炭企業物資管理優化策略
5.1 加強煤炭企業頂層設計
我國煤炭企業要針對目前國內形勢做好最新戰略規劃,進一步抓好頂層設計和任務落實。煤炭企業要堅持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道路,完善煤炭質量管理體系,提高煤炭產品質量。同時,完善煤炭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推進物聯網、數字化智慧礦井建設。
5.2 構建完善物資管理體系,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
煤炭企業智慧礦井物資供應體系建設的核心是物聯網技術與裝備,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構成物資全要素、全生產鏈、全價值鏈全面鏈接的新型物資管理體系。通過對物資管理中設備、物資的舊物維修和廢物再利用,降低物資管理成本,提高物資周轉效率,建立一條煤炭清潔、高效的綠色物資供應鏈管理道路。
5.3 建立科技創新機制,培養物資管理人才
大型煤炭企業要建立科技創新組織體系,形成產、學、研、用為一體的供應管理協同創新機制。建立完善的科技投入保障機制,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水平。煤炭企業要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并對員工的科技成果實行獎勵機制,創造煤炭企業創新的氛圍,形成創新回報機制、創新補償機制、創新引導機制等。
同時,要制訂供應鏈管理的科技人才培養計劃,建立人才培養基地,與煤炭類院校、科研機構 、互聯網企業建立人才共建機制,提高煤炭企業的科技建設水平。
6 總結
煤炭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離不開智慧礦井建設,智慧礦井建設需要將物資管理運營活動放在重要位置。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應用,推動企業內外部物流進行整合,促進物資供應鏈集成化管理,實現煤炭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提高煤炭企業的發展能力,增強煤炭企業的競爭力,對煤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謝和平,任世華,謝亞辰,等. 碳中和目標下煤炭行業發展機遇[J]. 煤炭學報,2021,46(7):2197-2211.
[2]王國法,任世華,龐義輝,等. 煤炭工業“十三五”發展成效與“雙碳”目標實施路徑[J]. 煤炭科學技術,2021,49(9):1-8.
[3]周文超. 神華集團物資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探析[J]. 中國煤炭,2017,43(12):105-108,114.
[4]高彬,丁恩杰,董飛,等. 基于礦山物聯網的井下物資管理系統設計[J]. 工礦自動化,2018,44(1):99-103.
[5]武強,涂坤,曾一凡,等. 打造我國主體能源(煤炭)升級版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探討[J]. 煤炭學報,2019,44(6):1625-1636.
[6]毛濤. 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進展、困境及破解對策[J]. 環境保護,2021,49(2):61-65.
[ 作者簡介 ]
高婧祎,女,河南南陽人,上海理工大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財務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