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承林 肖創偉 李緒友 李春民 李萬德 萬文龍
摘要:通過對崇陽縣雷竹產業現狀調研,分析了崇陽縣雷竹產業的發展現狀、市場前景、基地建設等基本情況,并針對雷竹產業存在的問題,從組織領導、科學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雷竹;產業發展;崇陽縣
中圖分類號:S759.3+9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3020(2022)03-0076-03
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禾本科剛竹屬早竹的變種,出筍早、口感好、深受消費者喜愛。它原產于浙江余杭、臨安一帶,該地種植面積曾接近6.7×10? hm [1]。近年來,浙江產區過度采用雷竹覆蓋保溫促進栽培技術,尤其是長期連年覆蓋雷竹林地,出現了竹林大面積退化現象[2-4],導致優質雷筍需求量持續走高。崇陽縣是全國重要雷竹生產縣,對崇陽縣雷竹產業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崇陽雷竹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尋雷竹產業發展的主要對策,對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
1崇陽縣雷竹產業化發展現狀
崇陽縣位于湖北省東南部,素有“鄂南竹鄉”之稱,崇陽與湖南、江西交界,地跨113°43′~114°21′E, 29°12′~29°41′N,境內多丘陵岡地[5]。該縣雷竹主要種植在海拔800 m以下的低山、丘陵區和河谷平畈區,土類以紅壤為主,兼有黃棕壤和潮土,弱酸性,土層厚0.5~0.8 m。同時,崇陽屬農業大縣,縣域內污染企業少,空氣、水質、土壤環境質量均符合國家優級標準,非常適合雷竹生長,造就了崇陽雷筍口感甜脆、殼薄肉厚、潔白粗壯的特有品質。2015年12月2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崇陽雷竹筍”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目前,崇陽縣擁有雷竹種植基地4×10? hm左右,廣泛分布在12個鄉鎮,年產鮮筍6×10? kg,專門從事雷竹生產、種植和加工的竹農有3萬多戶,市場前景較好。
雖然崇陽縣雷竹產業已初具規模,但與江蘇、浙江等省雷竹生產強縣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特別是雷竹產業發展規劃、雷竹科學研究、銷售市場、雷竹龍頭企業、示范基地建設等方面,產業化有待進一步加強。
2崇陽縣雷竹產業化發展存在問題
(1)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統籌管理。崇陽縣雷竹產業管理機構涉及多個部門,林業局成立了竹產業化辦公室,農業農村局有種植業股(農業產業化股),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有工農業科技股,都具有指導雷竹生產、加工、推廣職能,但鄉鎮一級缺乏相應歸口管理或服務部門,職能不清晰,導致雷竹產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和竹農致富的作用也沒有充分發揮[6]。同時,崇陽縣雷竹產業發展規劃從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目標過大,可操作性、特色性不強。具體體現在雷竹種植面積上,未能根據雷竹的生長習性、農民種植積極性、種苗與資金來源、雷筍市場需求與可利用土地資源進行適當匹配。例如“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種植規模達6.7×10 hm以上,中長期發展規模更大,難以預期完成。目前種植規模基本維持在1.33×10~2.0×10? hm2之間,甚至出現萎縮現象。在雷竹產業方面,提出建設雷竹產業園、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雷竹產業融合示范園、雷竹產業田園綜合體等項目,但針對性不強,能夠落實引進的企業不多,投入的資金有限,產值利稅規模不大,同時缺乏配套政策,實施起來難度大,項目建設緩慢。
(2)雷竹科學研究不夠深入,良種品種少,項目級別低。崇陽縣雷竹良種應用及配套豐產技術研究還十分薄弱,因雷竹品種較多,筍農對雷竹優良品種辨別不清,如用寬葉雷竹、早園竹甚至高節竹等普通品種替代雷竹優良品種,導致雷竹良種種植面積只占總面積的50%左右。另外,沒有建立專門的雷竹竹種園;對河灘地雷竹造林及雷竹金針蟲、雷竹叢枝病等病蟲害防治技術研究不夠深入;雷竹無公害種植、雷筍綠色生產缺乏規范化研究,難以保證雷筍的產量和品質,經濟效益有待提高。此外,雷竹科學研究項目少,級別低,大多為咸寧市的科技項目,省級及以上林業科技支撐項目較少。在雷竹產業發展過程中,缺乏雷竹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技術服務隊伍不足,筍農普遍存在重生產輕管理的問題,相當部分雷竹林存在栽后不管的自然放任狀態。此外,隨著近幾年早出豐產栽培技術的推廣,稻草、谷殼的價格一直上漲,肥料和覆蓋的人工成本不斷增加,1 hm達到15萬元左右,高覆蓋投入制約著早出豐產栽培技術的推廣。因此,亟需研究稻草、谷殼的替代物或采用其他技術來降低投入成本,進一步降低早出豐產覆蓋成本。
(3)銷售市場單一,銷售渠道不暢。崇陽雷筍主要用于鮮食,價格高的冬筍銷售渠道主要依靠浙江省臨安市、杭州市余杭區等外地市場,湖北武漢、咸寧等地只有少部分商場和超市有零星銷售,沒有雷筍專業銷售市場;對于產量高的春筍,由于價格低,鮮食銷售渠道不暢,存在著筍農賣筍難、賤賣和甩賣的現象。雷筍加工方面,目前僅有瑞發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業從事雷筍加工,盡管生產有“天城”“瑞發”牌雷竹筍系列產品,但輻射范圍基本限于咸寧地區,品牌影響力不夠。既缺少成熟的雷筍銷售專業市場,又缺乏專業化營銷團隊,春季“有筍無市”的現象時有發生。雷竹造林后 3~4 年才有實質意義上的經濟效益,因銷售市場單一,廣大竹農對造林后的預期經濟收益存在疑慮,同時雷竹種植機械化設備缺乏,加之勞動力短缺,導致種植雷竹的積極性不高。
(4)缺乏龍頭企業拉動,品牌意識不強。崇陽縣雷竹生產企業規模小,加工科技含量較低,開發雷筍系列產品影響力不強,企業經濟效益不高,對雷筍的加工需求有限,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很難形成規模化效應,對推動和拉動崇陽雷竹產業作用不大。另外,大量鮮筍以向外銷售為主,由于運費、銷售成本高,導致雷竹經濟效益受到影響。同時大量鮮筍銷往外地,削弱了雷筍就地加工轉化、帶動地方經濟升值的機會。本地超市銷售的鮮筍基本上無注冊商標,產品包裝過于簡陋,甚至無包裝直接進入賣場,沒有自己的品牌,失去參與國內外雷筍市場競爭的機會[7]。
(5)缺乏雷竹示范基地,示范效應不明顯。雷竹示范基地是展示雷竹科技服務活動、提升雷竹科技成果轉化、促進雷竹產業增收增效的科技示范服務平臺,其在示范推廣雷竹新品種、新技術、開展農民技術培訓、加強雷竹專業合作社成員之間聯系、打造雷筍品牌上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浙江雷竹種植能手存在著“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思想,關鍵種植技術不輕易示人,尤其是銷售渠道不能共享,雷竹示范基地建設不理想,示范效應有限。
3崇陽縣雷竹產業發展對策
(1)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切實可行的雷竹產業發展規劃。建議成立雷竹產業化領導小組,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紐帶,以科技為支撐,建立雷竹產業基地,將農業農村局、林業局、科學技術和經濟信息化局的相關職能進行整合,各職能部門把雷竹產業發展規劃與國家、湖北省、咸寧市的發展規劃有機銜接,縣、鄉(鎮)黨委和政府把加快雷竹發展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完善種植結構、發展特色經濟、加快鄉村振興的一件大事進行落實,統籌國家、地方、集體、竹農之間的利益,合理利用土地自然資源和社會經濟資源,合理規劃布局,制定切實可行的產業發展規劃,引導企業和竹農生產適銷對路、高產優質的雷筍產品,達到生產上可行、經濟上高效的目的。
(2)加強科學研究和指導,建立雷竹竹種園。目前,崇陽縣雷竹生產上仍然存在品種不清、病蟲害嚴重、雷竹林地退化、竹種缺乏等問題,可聯合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業科學院、湖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共建“專家大院”,進行科技攻關;開展雷竹生產科技培訓,推廣雷竹良種、雷竹栽培、栽后管理、早出豐產覆蓋、鮮筍貯藏運輸等實用技術;大力推動精準施肥、遠程智能控制等現代信息技術在雷竹產業中的應用;建立雷竹技術服務檔案,指導竹農對雷竹林進行科學管理,不斷提高竹林的經營管理水平,將“竹園子”變成“菜園子”;建立雷竹竹種園,禁止在雷竹種植基地挖竹做種,推廣無病毒竹苗,加強雷竹優良品種資源保護,建立雷竹品種資源圃,發揮竹苗繁育優勢,以便實現雷竹資源永續高效利用。
(3)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完善雷筍市場流通體系。一是完善以“政府+協會(合作社)+種植戶”為基本運作模式,成立雷竹產業發展協會或雷竹種植合作社,在種植標準化的基礎上,以統一的品牌、規格、價格對外銷售,增強銷售市場的競爭力。二是構建以種植戶、協會(合作社)、大型城鄉超市、客戶為核心的雷竹銷售體系,支持大型連鎖超市直接對接品牌雷竹生產基地,在超市設立雷筍專區,集中展示銷售。三是加大系列產品開發力度,包括鮮筍、干筍、雷筍制品等,實行雷筍產品從鮮食向加工產品的轉變,注冊有地方特色的雷筍商標,做實“崇陽雷竹筍”地理標志產品,做強品牌,做到產品供不應求。四是針對春筍供求信息不對稱、銷售渠道過窄等問題,著力推動創新雷竹產品流通新模式,積極推進農商互聯或對接知名電商平臺,以聯產品、聯設施、聯標準、聯數據、聯市場為重點任務,支持在崇陽縣舉辦雷竹農商互聯大會,推動雷筍流通企業與雷筍經營主體全面精準對接,積極發展訂單生產。
(4)加大資金投入,扶持龍頭企業。雷竹龍頭企業是雷竹產業鏈的“鏈主”或“領頭羊”,具有相應的技術、品牌、人才、管理優勢,能帶動整個雷竹產業鏈的發展,甚至可以形成具有規模優勢和集聚效應的具有區域競爭力優勢產業集群。雷竹龍頭企業一般經營周期較長,資金回籠慢,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束縛發展的一大難題。地方政府需增強龍頭企業的綜合實力,扶持經濟實力強、科技含量高的雷竹企業,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8],多渠道籌措財政資金對龍頭企業的支持,例如崇陽縣政府出臺的《崇陽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特色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崇政辦發[2020]8號),通過加大雷竹產業的扶持力度,催生了像孟君雷筍生態家庭農場、浙農種植專業合作社等以雷筍生產為主的省級種植企業。另外,要引導金融機構對龍頭企業的支持,如加大授信力度,提高支持龍頭企業的信貸供給能力,要創新金融支撐體系,建立多元化融資渠道。
(5)加強示范基地建設,建立雷竹科技推廣示范區。雷竹示范基地作為集雷竹優良品種、雷竹豐產栽培、雷竹產品加工等先進技術為一體的綜合平臺,具有較強的可看性、可學性以及可操作性[9],對雷竹科技推廣有著科技先導、綜合服務、產業拉動等作用。建立雷竹科技推廣示范區能夠將雷竹新技術、新成果以及新品種結合,為農民提供示范,推動雷竹產業的發展。近年來,經過湖北省科研院所和相關高校長期研究,取得了多項雷竹科技成果,通過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范資金項目的帶動,建立了雷竹生產示范基地,開展相應的技術培訓和輻射推廣,尤其是通過雷竹早出豐產示范區建設,實現了雷竹經濟效益大幅提升。
4結語
湖北省崇陽縣竹資源豐富,雷竹產業發展有很多有利條件,但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及時加以解決,需要政府、科研院所和雷竹企業共同整合優勢資源,在雷竹產業發展規劃制定、雷竹科學研究、雷筍市場流通體系建立、雷竹龍頭企業扶持和示范基地建設等方面,積極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共同推動崇陽縣雷竹產業化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許晶晶.鄉村振興背景下雷竹產業創新發展對策—以江西省弋陽縣為例[J].江西農業學報,2019,31(11):127-131.
[2]陶林富.臨安市雷竹早衰退化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杭州農業與科技,2014(1):30-32.
[3]劉亞迪,范少輝,蔡春菊,等.地表覆蓋栽培雷竹林植被退化特征分析[J].竹子學報,2017,36(3):29-38.
[4]高志勤,江豹彪,王新屯,等.雷竹筍用林覆蓋措施對土壤養分的影響[J].世界竹藤通訊,2019,17(3):26-29.
[5]肖創偉,楊裕振,萬丹.雷竹低產林分改造技術[J].安徽林業科技,2017, 43 (1) :54-56.
[6]張輝.南江縣雷竹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華東科技,2021(5):449,451.
[7]王海霞,曾慶南,程平,等.江西省雷竹發展現狀與對策[J].世界竹藤通訊,2017,15(4):54-58.
[8]宋必成.淺談應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J].科技資訊,2018,16(1):104-105.
[9]龍娟,伍朝友,施永斌.農技推廣實驗示范基地建設的作用和意義[J].江西農業,2018(12):132.
(責任編輯:唐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