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明駿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教授、院長,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原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參事, “十三五”“十四五” 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副主席。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理論的探索者”,獲“改革先鋒”稱號。
“能出版林毅夫的書真是太榮幸了!”這是我在做這本書的過程中不斷默念的一句話。在世界格局變化莫測的當下,這樣一部具有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的作品將幫助大部分仔細品讀這本書的人找到方向。
林毅夫不僅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先行者,是將西方經濟學引入中國的經濟學家之一,還是帶領中國經濟學科實現本土化、規范化、國際化的中流砥柱。他見證并主導了我國經濟學科從“西天取經”走向自主創新的全過程。
1987 年,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從海外歸國的經濟學博士,林毅夫將先進的西方經濟學引進中國。而在實際工作中,他發現這些理論的出發點雖然非常好,但最終產生的結果和理論預期不一樣。

2008 年6 月,他出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是發展中國家擔任此要職的第一人。2009 年6 月,在任職一周年之際,林毅夫召開了一個內部研討會,會上他介紹了自己多年來在研究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發展和改革成敗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理論體系,并正式將此理論體系命名為“新結構經濟學”。新結構經濟學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的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用現代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一個經濟體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結構。在此之后,林毅夫致力于傳播新結構經濟學,創立了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培養后續力量,還帶領團隊到各地指導實際工作。《中國經濟的前景》正是對他近三年間的重要演講、文章、訪談的整理,沿著了解中國經濟、理解中國經濟改革、展望中國經濟發展可能性的邏輯,抽絲剝繭般將其中的暗線展示出來。
剛確定要做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先整理了林毅夫近年來的演講、文章和訪談資料,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的研究員趙秋運老師也不斷“補缺”,最后有上百篇之多。我們設定的篩選標準是符合當下情況,能詳細闡釋新結構經濟學的內涵和外延,與實際情況結合緊密,以及之前未被收錄等幾項,再按照介紹新結構經濟學——發展大局——細分領域(“雙循環”、創新、脫貧、醫療、綠色發展、大國發展)——展望的邏輯,從總到分、從點到面,引導讀者一步步深入認知中國經濟發展現狀和趨勢。
在編輯過程中,細細研讀林毅夫的文字也給了我們很多重新認識中國經濟的新思路。新結構經濟學的產業劃分令我印象尤其深刻,它將中國目前的產業分為追趕型產業、領先型產業、轉進型產業、換道超車型產業和戰略型產業,并說明了每個產業類型在不同階段應該如何發展,能夠有效幫助政府、企業找準定位,充分利用自身優勢。
林毅夫特別強調“知成一體”的重要性,即既要知曉理論,又要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還要從實踐中不斷去完善理論。新結構經濟學主張不同發展階段有相應的政策,然后去考慮相關的結構問題,這是新結構經濟學最重要的一個學術理念。在整個學術體系或者是整個新結構經濟學的學術理念上,它一方面強調要去做學術研究,知道道理,同時推行這個道理在實際政策中的實踐,通過實踐讓研究結果落地生根。這也是最終我們把這套書定為“知成一體”書系的原因(與《中國經濟的前景》一起推出的還有《論中國經濟的發展》,是林毅夫與新結構經濟學團隊合著,著重解釋新結構經濟學的理論可能和實踐效果),希望能把中國自己的經濟學理論更好地用以指導中國實踐。
多年來,林毅夫的觀點和他所倡導的新結構經濟學理念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各個節點都起著關鍵性作用。伴隨著“政策性負擔”“潮涌現象”概念的興起,“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只手有機結合、共同發力的主張,以及要素稟賦結構的提出,中國經濟的發展保持著自1978 年以來平均每年9.2%的增長速度,以這么高的速度持續如此長時間的增長,這在人類經濟史上是不曾有過的奇跡。2010 年,中國的經濟規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4 年,中國的經濟規模(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2021 年,中國實現了第一個百年目標,開始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在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新結構經濟學的偉大之處還在于,這個來自中國的理論不僅能夠比較好地指導我們自己的實踐,也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實踐有比較好的參考借鑒價值。二戰以后,一些發展中國家紛紛擺脫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地位,開始追求自己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希望有朝一日追趕上發達國家。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通過照搬發達國家的經濟學理論實現成功追趕的例子,少數幾個實現成功追趕的經濟體基本都是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近年來,新結構經濟學提出的經濟發展、轉型和運行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兩只手有機結合、共同發力的主張在埃塞俄比亞、盧旺達、塞內加爾等非洲國家的實踐中已經產生了顯而易見的效果。新結構經濟學不僅是我國經濟學科自主理論創新領域的一顆明珠,它的廣泛應用也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世界經濟的繁榮產生了正向影響。
新結構經濟學是第一個來自中國,也是第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學理論體系的自主創新。新結構經濟學以發展經濟學為切入點研究經濟轉型,但它實際上是對現代經濟學的一場革命,這場革命的核心是要改變長久以來發展中國家“西天取經”的心態,是林毅夫的堅持讓這種不可能變為了可能。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輩學者的謙遜睿智和胸懷天下。他多次強調,我們要總結自己的經驗,提出新的理論,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發展中國家的條件、機遇和挑戰比較相似,新結構經濟學對其他發展中國家也會有比較大的參考借鑒價值。
現在,新結構經濟學的意義已經超越了理論本身。林毅夫的視野和胸懷注定為新結構經濟學的發展、中國經濟的發展乃至世界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多種可能性。未來,中國經濟的前景注定被更多的人了解、接受,新結構經濟學思想也將流動到更多需要它的地方去,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