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鳴民 徐煒彤 黎惠寧
近年來,隨著“朋克養生”一詞的興起,Z 世代的養生消費進入人們的眼球。憑借著強大的消費力,他們撐起了萬億級的健康養生市場,不同產品紛紛搶占這一賽道,并貼上“健康”的標簽,推出0 糖0 脂0卡的氣泡水、暖胃的可樂、美容養顏的飲料茶等朋克養生產品。而對于充滿多元性的Z 世代來說,他們需要的并不是傳統的養生產品,而是帶給他們新奇體驗的養生產品。
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一書中提出了“體驗經濟”這一概念,體驗經濟具有這樣的特征:消費只是過程,消費者成為這一過程的產品,當過程結束后,體驗記憶會長久地保存在消費者腦中,消費者會愿意為體驗付費。在多變而不確定的Z 世代看來,產品不僅是對物質需求的滿足,更是對精神價值與情感的滿足,他們關注在消費過程中的自我體驗,如同盲盒帶來的獵奇感一樣。
在工作和生活雙重重壓下,Z 世代早早意識到健康保險的重要性,并將其視作一道緩解焦慮的心理防線。據融360 維度調查,84.73%的Z 世代受訪者擁有醫療保險,購買醫療意外保險、疾病保險的受訪者也均在五成左右。慧擇互聯網保險平臺數據顯示,“90 后”在一周內順利投保中長期健康險的比例占到48%,決策周期相比“80 后”平均要快3.6 天。可見,Z 世代對于健康養生有未雨綢繆的意識,善于通過投保和規劃來抵御風險和提升安全感。
CBN 數據顯示,后疫情時代,線上中成藥市場近一年規模迅速擴大,增速明顯提升。中藥調理副作用少、使用便捷、療效確切等優勢最受關注,消費者希望通過調理達到日常保健、未病先防的目的。經濟轉型的時代背景下,奮斗中的Z 世代日漸重視健康問題,Z 世代的健康消費增速明顯高于“70 后”和“80 后”,消費占比顯著提高,而中醫養生成了他們的青睞之選。Z世代看重“養和防”,尤其關注補氣補血、補益安神,因此,高效便捷又有顏值的銀耳凍干等新中式食材和阿膠糕等即食滋補品受到Z 世代的歡迎,艾灸刮痧和古法足療等中醫館調理也風靡Z 世代群體。
Z 世代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亞健康問題,但面對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壓力和不穩定的情緒,年輕人希望保養身體的同時,又難以割舍為自己創造快樂的亞健康生活習慣,在權衡中選擇了非純粹養生之道—朋克養生。
一方面,Z 世代習慣在亞健康的焦慮中“找補”以重獲對生活的控制,如在熬夜玩樂時狂敷抗衰面膜,在大快朵頤后狂吃抗糖丸和酵素,改善睡眠、抗氧抗糖、控制體重等功能垂直的即時保健品日漸成為Z 世代自我慰藉的選擇。另一方面,Z 世代青睞于直接選擇朋克養生食品以兼得健康和快樂,主打“0 糖0 卡0 脂”概念的各類代糖飲料銷售火爆,以“光吃不胖”為噱頭的各種代餐產品也占據了Z 世代的飲食消費市場。
據融360 維度調查,近六成的Z 世代受訪者熱衷于收藏網上的健身視頻,但極少實踐,光說不練,只為獲得心理的滿足。Z 世代信奉動不如養、藥補不如食補的理念,將早睡早起多運動的傳統養生方式視為老套,表現出真誠的佛系:做不到堅持跑健身房,那就來個中醫館的拔罐、刮痧、正骨一條龍服務,健康靠躺平;吃不下阿膠、蛋白粉等傳統保健品,那就選擇開袋即食的黑芝麻丸、紅豆薏仁丸、維生素軟糖等零食化保健品,養生靠吃糖。
追求“萬物皆可潮”的Z 世代,養生也不能隨隨便便,“精致”“潮流”成了Z 世代養生的關鍵詞。飲食上,輕食、代餐、食療配餐的餐飲成為Z 世代的心頭好,精致多樣的保健品持續滿足Z 世代的需求,健身族選擇吃蛋白粉、代餐粉,熬夜黨愛吃褪黑素、護肝片,女性則青睞膠原蛋白補品、玻尿酸口服美容產品等。生活上,無論泡腳桶還是按摩儀,Z 世代都愿意多花錢選精致;Z 世代還熱衷于組“養生局”,搞“藥膳養生趴”“中醫館團建”,將推拿店和中醫館視為打卡新寵,約三五好友,體驗藥膳食療、經絡SPA,賦予傳統養生潮流新內涵。
Z 世代追求顏值,只有包裝更吸引人的產品才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Z 世代的青睞。同時,Z 世代更關注產品的概念,更樂意卷入產品的消費決策當中,追求花式養生體驗。艾瑞咨詢報告顯示,約40%的Z 世代偏好0 卡或低卡食品。面對高糖高卡的奶茶,Z 世代既不愿意放棄口感,也希望得到營養,于是低卡飲料應運而生,0 糖0 脂0 卡的元氣森林氣泡水正是瞄準了年輕人這一特征而進行營銷。一些產品則選擇從場景化體驗入手,打造食材新概念。銀耳凍干、膠囊茶語等新中式食材憑借高顏值、便捷、可即食的選品特點,一經推出便引發Z 世代的身體和精神共鳴,成為“斷貨王”。“凍干”“膠囊”“速食”等概念新奇有趣的同時,迎合了Z 世代年輕人快餐式養生、碎片化時間、快速化節奏的特點。
相對于通過管住嘴、邁開腿來改變生活方式從而養成好的生活習慣,Z 世代更偏愛購買具有養生屬性的產品來達到健康的目的,而繼續維持著不良的生活作息。這種一邊消耗一邊補償的養生方式是Z 世代最后的倔強。對于Z 世代而言,美容零食、低卡飲料等養生產品更多是心靈上的安慰劑,而非真正需要。處于亞健康狀態的Z 世代盡管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但卻還沒有達到需要修補身體的程度,而更多需要儀式感來緩解亞健康的泛化焦慮。既追求顏值口感又追求營養健康的Z 世代選擇了輕養生產品,從而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健康,完成自救的儀式感。在這個過程當中,年輕人心理得到了慰藉,帶來了感受性的滿足與體驗。
《2020 Z 世代消費態度洞察報告》顯示,銀耳羹、紅棗枸杞茶、阿膠咖啡等滋補產品正在改變傳統的食用方式,以零食化和飲品化加入藥食同源的養生食品行列之中。除了中藥材的加入深受Z 世代歡迎以外,帶有中華文化元素的產品也十分受Z 世代青睞。如山海咖啡館推出了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系列養生咖啡。而在國潮養生的賽道之中,老字號的優勢不言而喻。同仁堂、東芝等老字號紛紛發力,與天貓聯名打造“國潮行動”,推出氣血保健產品,以老字號新態度助力年輕人國潮養生。對于Z 世代而言,國潮消費的背后是對中華文化的符號式消費,當養生與國潮文化碰撞時,會引發不一樣的情感共鳴與滿足。
快節奏、高壓力的時代背景下,逐漸成為社會發展主力的Z 世代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亞健康問題,從中滋生的群體性焦慮引發了對養生的狂熱追求。Z 世代愛體驗,重悅己,趕潮流,這樣的群體特征帶動了新的消費風潮,Z 世代養生體驗經濟應運而生,養生的邊界也被不斷拓寬。把握Z 世代養生這一高增長領域,重視Z 世代的體驗、關注概念營銷、打好情感牌、迎合時代潮流等,都不失為值得嘗試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