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偉生
(湖南水利水電工程監理承包總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7)
吉牛水電站位于大渡河一級支流革什扎河流域丹巴縣境內,由閘壩首部樞紐、22 km長引水系統、廠房樞紐工程組成。其中,閘壩首部樞紐建筑物包括左岸進水口、沖沙閘、泄洪閘和右岸擋水壩,閘壩壩頂高程為2 380.00 m,最大壩高23.00 m。
首部樞紐基礎地質情況:閘壩地基出露的基巖為震旦系下統變粒巖,并夾有云英片巖,巖層總體產狀N20~40、E/SE∠30~50,與河谷大角度相交,傾向下游偏右岸。變粒巖單層厚度一般大于2 m,具中細粒結構,厚層~塊狀構造,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長石及少量黑云母。閘壩區域基礎覆蓋層較厚,根據鉆孔資料最大覆蓋層厚度達80.80 m,且巖層結構較為復雜,自下而上劃分為4層,具體情況為:第①、②層均為礫石層,分別夾帶泥卵石和漂砂卵石,第③層為細砂層,上部地層③-2為中細砂含礫、下部地層③-1為粉細砂;第④層為礫石層,含漂砂卵石。
為有效提高閘壩地基承載力、減小建筑物沉降量,消除地基液化等問題,首部樞紐工程基礎處理設計采用振沖碎石樁,平均樁長23 m,共有樁數1 436根。振沖碎石樁現場布置呈等邊三角形,設計成樁直徑0.9 m,樁體間距2.0 m,碎石樁深入到巖層第③-1層底部。
1)施工現場總體規劃:全面規劃布置場內施工交通、施工排水、棄料場、沉淀池與清水池,同時做好現場照明設施,保證夜間連續施工。
2)場平:振沖碎石樁施工前先進行場地平整,根據“寧填勿挖”的原則進行,全面清除地面較為堅硬固體物,方便鉆孔設備順利鉆進。
3)場地清理:主要采用推土機、裝載機進行,在機械無法作業的區域采用人工挖除,現場清理應滿足振沖碎石樁樁頂設計標高。
4)現場測量與樁位布置:根據設計詳圖,現場繪制樁位測量布置圖,提交監理復核同意后,進行正式的施工測量布樁。同時,對每個測量定位的樁位按圖編號,并做好樁位標識。
5)技術交底。施工前,在現場施工準備工作基本就緒的條件下,技術負責人應把設計技術要求對現場施工人員進行班前培訓,落實各項技術質量保證措施。

圖1 施工工藝流程
2.3.1 沖擊鉆引孔
1)按施工圖紙放線確定的樁位埋設護筒,注意護筒埋設安裝的現場環境條件,及時與工作平臺固定,避免坍孔時護筒沉落或發生偏斜;護筒埋設好后,鉆機就位。根據批準的實施方案,護筒高1.5 m,直徑為1 m,護筒埋深1.3 m,頂部高出地面0.2 m;護筒中心與樁位中心的偏差應控制在5 cm以內。
2)泥漿制備。泥漿制備采用泥漿攪拌機攪拌,泥漿比重控制在1.1~1.25。
3)引孔。根據現場地質情況,鉆孔采用CZ-30型沖擊鉆機引孔,當引孔鉆機穿透閘壩基礎下方約21 m處的漂木層后,換用ZCQ-130振沖器進行引孔施工。鉆進過程中,應認真做好各項鉆孔過程記錄,及時與設計提供的勘探資料比對。若發現現場實際地層與設計資料不一致時,及時書面報請監理工程師,明確處理措施。
2.3.2 振沖器引孔與驗收
沖擊鉆引孔到位后,挪移沖擊鉆后立即進行振沖器引孔,引孔時按試驗確定的參數控制好水壓、水量及貫入速度。在引孔過程中,振沖器每貫入1~2 m,即記錄好該段的電流、水壓和時間;當引孔接近樁孔設計深度時,適當減小射水壓力,保持振沖器適當停留在孔底,直到貫入到設計終孔孔深。組織聯合驗收,檢查孔位、孔深、孔徑、孔斜合格后,實施清孔,清除孔內石渣,以確保工序施工質量。
填料采用級配良好的碎石,其飽和抗壓強度大于40 MPa,含泥量不大于3%,且無腐蝕性,填料粒徑控制在20~150 mm之間。填料時,采用強迫填料法,自下而上分段實施,邊振邊填;填料過程中保持小水量補給,滿足填料為飽和狀態的要求。注意:填料前應保證振沖器能貫入到原拔起前深度,防止漏振;填料過程中,沿孔口四周均勻下料,防止樁體傾斜,并嚴格控制每次加料數量,以不超過成樁0.5 m為宜。
樁體密實度直接關系到成樁的質量。振沖樁的密實度一般以振沖電機工作時顯示的電流作為控制標準。本工程采用ZCQ-130振沖器,加密電流90~180 A,留振時間10~12 s,加密段長度0.2~0.5 m。根據上述控制標準,從孔底開始逐段進行振密施工,直到設計壩基開挖高程以上1.0~1.5 m。
在振沖施工過程中,要求全程準確記錄好各時段、各工序的施工記錄,包括電流值、水壓和時間;填料每上升0.5 m,分段記錄好填料量、振密電流、水壓,做到記錄完整、真實、清晰。
在施工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振沖器的性能,包括電流表、電壓表的靈敏度;全程檢查振密電流、供水壓力、供水量、填料量、孔底留振時間、振沖點位置、振沖器施工參數等。其質量檢查標準見表1。

表1 質量檢查標準
施工完成后,由監理指定部位進行地基承載力試驗檢驗。
3.2.1 造孔質量控制
造孔施工工序質量控制主要包括孔位、孔斜、孔徑、孔深的控制,嚴格按程序辦事。其中:孔位中心根據首部樞紐控制網及其控制基準,精準測量放樣,確定孔位,經業主、監理、設計、施工四方聯合檢驗后格后方可開始造孔。
振沖器造孔過程中,應保證振沖器始終處于自重懸垂狀態,避免造成孔斜;為保證孔徑質量,振沖器應做到下振、上提重復2~3遍以達到擴孔目的。為保證孔深質量,在振沖器導管上每隔1 m用電焊做一標記,便于及時判斷是否達到設計孔深,最終保證導管上部露出地面在1 m以上。
3.2.2 制樁質量控制
影響制樁質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水壓、加密電流、填料量和加密段長度。
在造孔的過程中,根據土質和強度確定水壓和水量,同時保證孔內充滿水,防止塌孔。在接近孔底時,降低水壓,防止樁底以下的土層受到沖擊破壞。在填料振密過程中宜采用比較小的水壓和水量。
加密電流是指振沖器在規定的留振時間內,電流穩定于某一數值,該電流即作為填料密實度的加密電流,當這一穩定電流數值超過規定的加密電流時,該段樁體才能判斷為加密施工完畢。
在填料過程中,人工作業,均勻下料,不宜過猛過急,嚴格控制加密段長在30~50 cm,以保證樁體密實度滿足設計要求。
3.2.3 振沖樁施工過程與質量檢查驗收
1)施工方法選擇。在施工過程中,根據實際施工設備情況,進行了兩種方案的試驗比較:
一是采用“130 kW直接振沖法”試驗:在試驗孔附近任意選點進行振沖試驗,共試驗12個孔,振沖造孔至5~6 m,結果無法貫入,振沖器劇烈跳動,電流過大。試驗結果表明采用“直接振沖”的方法無法貫穿第④層。
二是采用“沖擊鉆造引孔后振沖”的方案施工。選用CZ-30A型沖擊鉆機,開孔直徑85 cm,孔位偏差不超過5 cm,孔深達到地基③層底部或穿過振沖器無法穿透的部位;孔斜率不超過1%,具體的施工情況見表2。

表2 造孔施工記錄表
通過比較,選定“沖擊鉆造引孔后振沖”的方案施工,施工完成后進行試驗檢測。
2)質量檢查檢測主要結論如下:
根據動力觸探和標貫試驗結果,振沖碎石樁在設計深度范圍內均勻性較好,密實度滿足設計要求。
根據單樁豎向抗壓靜載荷試驗和超重型動力觸探檢測結果,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700 kN,壓縮模量≥60 MPa。
根據復合地基的計算結果,樁距2.0 m的復合地基承載力為(368~369)kPa>300 kPa;壓縮模量為(25.4~25.6)MPa>25 MPa;復合地基抗剪強度為:φsp=31.8°~31.9°>25°,在VII度地震條件下近震、遠震均不液化,滿足設計要求;樁距2.5 m的復合地基承載力為(311~326)kPa>300 kPa;壓 縮 模 量 為(18.4~19.6)MPa<25 MPa;復合地基抗剪強度為:φsp=31.5°~32.0°>25°,在VII度地震條件下近震、遠震均不液化,滿足設計要求;樁距3.0 m的復合地基承載力為(267~269)kPa<300 kPa;壓縮模量為(15.9~16.1)MPa<25 MPa;復合地基抗剪強度為:φsp=29.8°~30.1°>25°,在VII度地震條件下近震、遠震均不液化,滿足設計要求。
吉牛水電站閘壩壩基采取振沖碎石樁處理完成后,通過14組樁體超重型動力觸探試驗、14組樁間土標貫試驗及5組復合地基靜載試驗等多種檢測方法,分別對單樁的承載力和復合地基的承載力、抗液化等指標進行了檢測。
檢測結果表明:振沖碎石樁的密實度達到設計要求密實狀態,在設計深度范圍內,樁體均勻性較好;樁間土標貫擊數均大于Ⅶ度地震液化標準貫入錘擊數臨界值。靜載試驗成果及原位測試結果表明復合地基承載力>350 kPa,滿足設計要求。最終,振沖碎石樁在吉牛電站閘壩、廠房地基處理中得到了全面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