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杰
(湖南百舸水利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7)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調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達到除害興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稱為水工程。水是人類生產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寶貴資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狀態并不完全符合人類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澇災害,并進行水量的調節和分配,以滿足人民生活和生產對水資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壩、堤、溢洪道、水閘、進水口、渠道、渡槽、筏道、魚道等不同類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實現其目標。隨著水利水電建壩工程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目前已進入流域梯級開發時代,大型水利水電建壩量大幅增加。然而,由于工程規模龐大,地理環境復雜,交通和氣候條件困難,大型水利水電大壩施工管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這就給水利行業推行工程總承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1]。
(EPC)工程總承包模式是指按照合同約定對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全過程或幾個階段進行總承包。該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國的石油化工行業,后在20世紀80年代被國人學習引進。起初這種模式主要運用于化工、石油等行業,與傳統建筑模式相比,(EPC)總承包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具有有效縮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減少糾紛、優化資源配置等優點,因此被逐漸拓展到其他行業,例如鐵道、市政、地鐵等,近些年也被運用到水利水電行業。在國內,水利水電總承包蓬勃發展,并逐漸將業務拓展到國外。例如國內已經有一些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建成的電站,例如鳳凰谷、喜河等。國外還有一些正在建設的例如贊比亞卡倫維希、菲律賓馬利萬斯等水電站。
(EPC)總承包過程一般分為六個階段:承接、規劃、設計、采購、施工、調試和驗收。從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階段,承包商成本管理工作的內容是不同的。

表1 EPC模式下各階段成本管理工作內容
目前國內政策環境為水利水電工程總承包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雖然國內工程總承包起步晚,技術不夠先進,管理模式不夠合理等,但是國家對工程總承包逐漸重視,加之一些良好的工程應用實踐,使得工程總承包在我國水利水電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發展。為了充分發揮工程總承包在建設中的作用,國家政策方面進一步頒布了相關規定。例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總承包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大力推薦工程總承包”,“建設單位在選擇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時,優先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除此之外,還有《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設計單位進行工程總承包資格管理有關規定》等均提出要支持和推行工程總承包的運用,2020年3月湖南省水利廳印發了《湖南省水利工程電子招標投標工程總承包招標文件示范文本(2020年版)》,給湖南省水利工程總承包提供了文件指導,同時也規范了湖南省水利工程總承包項目招投標行為。在這種良好的政策環境下,國內及湖南省水利水電工程總承包未來發展形勢一片大好[2]。
水利水電的體制改革也為工程總承包發展提供了優勢條件。《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和《關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導意見》的先后頒布,提出深化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創新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因地制宜推行設計施工總承包等模式,實行專業化社會化建設管理。例如,國務院2002年頒布了關于電力體制改革的方案,提出了主輔分離和電力設計、施工企業一體化改革。這些改革不僅有利于建設企業的發展,也為工程總承包模式創造了有利條件。
1)管理人員缺乏。設計院管理體制存在制約、復合型管理人才嚴重匱乏;水利相關部門的任務繁重,且缺乏具有一定專業素養又懂管理的水利工程技術人員;除此之外還涉及到資金管理,工程建設進度和質量監督等,而大部分基層水利部門短時間內無法配備專業人員,這嚴重影響了工程總承包的行業發展,亟待解決。
2)總承包商風險意識較低。水利水電總承包項目一旦確定,涉及到的建設資金大,配置人員多。不僅如此,每一項目都具有特殊性,受工程特定的地形地質等條件的影響,每個項目都是獨特的,無跡可尋。除此之外,有些風險只是隨著施工的進行才會慢慢顯現,這些風險在投標前期往往會被忽略,從而使得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出現資金談不攏的問題。因此,總承包商必須提高風險意識,切實加強內部風險防范和控制體系的建立。
3)政策不夠完善。相關政策例如《建筑法》中指出工程總承包需要同時具備設計資質及施工資質,但是工程設計資質證書上也明確了可以承擔資質范圍內的建設工程業務,但工程總承包在實際施工招標時,大部分設計院和施工單位往往不同時具備設計和施工兩個資質,因此還需要聯合其他公司進行投標,這可能會帶來實施過程管理職責不清等問題。
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是水利水電工程發展的趨勢。目前,水利工程總承包模式一般為一次總承包,承包商需要面對從工程承接、規劃、設計、采購、施工到調試驗收全過程的成本風險控制。在總承包模式下,實現科學、全面、全過程的成本管理是承包商項目管理的關鍵(圖1)[3]。為此,國內外學者對EPC模式下的成本管理進行了研究。來自美國的W.Edward Back教授和Karen A.Moreau教授對EPC模式下的信息管理、項目成本和進度的影響進行了專門研究;Sun Longlong[4]系統分析并提出了EPC項目各階段成本控制的要點、具體方法和可操作性;Chen Min[5]將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務按不同階段進行分解;Lan Guangyu[6]提出水利工程總承包項目成本管理應建立總承包商的全面成本管理體系。雖然國內學者提出了建立EPC模式下全過程成本管理的標準體系,強調了實現項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僅限于理論上的建議,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全過程成本管理標準體系EPC模型。

圖1 EPC總承包模式下的成本管理標準化體系
水利水電的發展關系到環境安全、民生安全和能源安全。在中國水利水電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中國要實現水、電的可持續發展和現代化,面臨著繁重的任務,完成這些任務,需要高素質的水利水電人才隊伍作為智力支持和保障。在人才管理方面,加快推進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選擇專業化隊伍從事工程建設管理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人才培養不僅需要培養具有較好的專業基礎知識,而且還要有一定工程建設思路和經驗,能夠很好協作的團隊,提高建設效率。在工程造價管理方面,要推動水利水電建設工程管理進一步完善,為建設綜合化、系統化、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工程管理開辟道路。未來研究重點可以著眼于四個方面:①所有大型水電建設項目的有效集成管理系統;②大型水電建設項目問題系統與模型系統的同構或同態;③大型水電建設項目模型系統與算法系統之間的同構或同態;④重大項目的可調整性,如在地質結構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大型水電項目如何影響生態環境。除此之外,工程總承包商需要進一步提高風險意識,加強內部風險防范和控制體系的建立。
水利工程總承包模式成本管理標準化體系建設,以成本確定和控制為重點,實施全過程成本管理,實現了各級成本控制目標,為實現總體成本目標奠定了基礎,實現了成本目標,這對提高承包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分析水利水電工程總承包的行業發展,政策導向以及前景趨勢,本文強調了工程總承包建設模式在中國水利水電行業建設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該模式克服了傳統建設模式的缺點,增強了水利水電行業的國際競爭力。雖然工程總承包模式還存在管理人才匱乏、政策不夠完善等問題,但是水利水電工程總承包的未來依舊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