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珍(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廣西 來賓 546199)

書 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任務型教學法
作 者:徐淑娟
出版單位: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01月
定 價:38.00元
ISBN:9787517024873
任務型教學區別于講授型教學,引起授課方式的巨大變化。以充分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抓手,以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等實際應用能力為目標,通過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階段的教學任務布置,重點關注學生英語學習過程,尤其應用核心詞匯進行閱讀、交流與寫作的能力提升。學生利用自身掌握的英語知識,借助工具書、與人合作交流和網絡工具手段完成任務,一方面鍛煉了英語的自我學習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另一方面夯實了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在不斷應用中銘記于心。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任務型教學法》,在詳細論述任務型教學基本理論與實踐方法基礎上,延伸至網絡環境和跨文化視角的任務型教學拓展,強化教學評價方法應用與教師角色轉變的重要意義。
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法,要注重課堂前中后三個階段。首先,合理設置課前預習任務。英語課程的預習,學生興趣培養與課堂內容了解同樣重要。以往的英語課前預習,學生不僅完成比例不高,而且局限于詞匯記憶與課文背誦。機械式的英語學習方式,與教師課堂講授重合,無法調動學習興趣,課堂成效不理想。采用任務型預習方法,教師根據本節內容構成課堂設計,合理構思預習任務,將本節核心詞匯由死記硬背調整為了解應用,注重詞匯蘊含的背景材料和典型應用句式。同時將枯燥的課文背誦轉化為理解圈劃,結合預習題目,有針對性獲取文章信息,通過圈劃重點詞匯及語句,掌握快速閱讀方法。在課前預習任務設置過程中,要注重問題難易度及與學習生活緊密聯系程度。嘗試將詞匯句子與學生重點關注熱點及周邊事結合起來,增加應用頻率和內容講解,激發學生學習課堂內容的濃厚興趣。該書第三章,論述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依據,指出合作學習理論應用于課前預習任務提出與完成,有利于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和團隊協作能力,促使學生通過努力完成預習任務,加強詞匯記憶應用,豐富閱讀技巧。
其次,精心構思課堂教學環節。課中教學任務設定質量,直接影響任務型教學法應用成效。學生經過課前預習,對當堂內容已有了解。在教師對核心詞匯、語法和課文材料進行細致講解之后,通過設定課堂任務,強化對知識點理解掌握,增強應用能力。延伸同義詞的區別與應用,即為課中任務的典型代表。教師可以適當拋磚引玉,列舉該程核心詞匯及其同義詞,并分析區別,呈現應用舉例。可以授權學生應用工具書及網絡工具,以小組為單位,通過任務分工,快速準確全面地查閱全部資料,在小組內部討論并確定應用場景區別,并附上應用例句。教師在任務設計中可以加入場景模擬環節,讓學生在理解同義詞應用區別后,通過小組在課堂時間交流,鍛煉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強化基礎知識掌握。教師在學生完成課中任務后要詳細點評,尤其指出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的知識錯誤,在溝通交流中出現的不恰當詞匯及語句,將不同小組及每名組員點評納入到英語學科考核中,摒棄以期末考試成績評定優劣的單一形式,提高學生課堂教學任務完成的重視程度,強化英語學習過程關注。該書第四章,闡述任務型教學法的價值,指出其最大價值就是注重學生英語學習過程的變化,增強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提升。
再次,恰當安排課后提升內容。英語學科屬性,決定了課后提升的必要性。一方面對于英語基礎較差,課堂內容理解較慢的學生,可以通過課后復習實現對課堂內容的掌握和拓展應用;另一方面對于底子較好,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充分利用課后提升任務,完成口語與應用能力自修。依據學生學習能力恰當布置課后學習任務,可以有效保護學生自尊心和學習熱情,切實感受到自身英語能力進步與提升。網絡溝通工具的普遍應用,為師生英語一對一在線交流提供了平臺,符合當代大學生熱衷的交流形式。讓大學生從英語應試教育模式中根本轉變,由師生在線交流開辟英語口語練習訓練場,最終過渡到職場應用實戰場。該書第七章,介紹網絡環境對任務型教學的影響,強調網絡工具是雙刃劍,只有強化教師在網絡應用中的指導作用,才能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提升英語聽說讀寫水平,更好地實踐任務型教學法。
準確把握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的交流屬性,以學習積極性提升作為改善教學成效的契機,以課堂任務完成作為提高英語水平的手段,促進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廣泛實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