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維(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性矛盾凸顯,經濟增長面臨下行壓力。2015年,我國提出“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增有減的結構性減稅是一項重要的財稅政策。通過一系列結構性減稅政策,尤其是“營改增”政策,使我國稅制結構、稅收負擔水平更加合理,有效發揮稅收對宏觀經濟的調節作用。物流業是一個復合型產業,其子行業包括交通運輸業、倉儲業和郵政業,屬于第三產業中的現代服務業。企業是國家經濟的微觀主體,其成長性一直是股東、政府等多方利害關系人共同關注的焦點,保持較好的成長性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管理者的基本使命。
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實施是否對企業的成長性起到促進作用呢?本文以2012年率先實施“營改增”試點的九省市物流企業為例,研究結構性減稅對該行業企業成長性的影響。
近幾年,物流業涉及的結構性減稅政策主要有: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改增”試點及擴圍、自2016年5月起至2019年4月間多次的增值稅稅率調整、2019年4月1日起允許抵扣國內旅客運輸服務進項稅額等政策。這些政策最終都體現在對物流業增值稅的影響上。
根據2020年《中國稅務年鑒》統計,物流業涉及的稅種主要有15個,增值稅占比最高,為44.49%,其次是企業所得稅,為31.15%,兩者占比之和超過75%。
由此可見,以“營改增”為代表的結構性減稅政策對物流業整體稅負有重要影響。
對于稅收負擔的衡量一般采用相對值指標,即稅負率。對于宏觀社會的稅負率,一般采用國家征收的稅額與社會產出總量或總經濟規模的對比關系。本研究借鑒王聰[1]的研究方法與結論,測算方法為:
物流業稅收負擔率=物流業稅收總額/物流業增加值×100%
王聰以2004—2019年《中國稅務年鑒》中的物流業稅收總額與《中國統計年鑒》中的物流業增加值為數據來源,統計得出我國物流業稅負在2011年達到最高值9.90%,自2012年“營改增”后逐年遞減,在2017年降至最低點8.29%。由此可見,從宏觀數據分析,以“營改增”為代表的結構性減稅政策確實降低了物流業稅負。
企業成長性一般指企業規模擴張以及收入、利潤的增長。不同學者對衡量企業成長性的方法有不同的理解。古典經濟學派以企業規模的擴張來反映企業成長性,而對“規?!蔽疵鞔_定義。在新古典經濟學中明確“規?!奔串a出規?;蜾N售規模。隨著生產力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能力與資源對企業成長性影響日益加深。
國內學者對企業成長性的研究分為兩派:一派是基于財務指標進行分析,如張超、孫英雋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和公司成長性具有極強相關性。另一派認為企業成長性是外部投資者衡量投資風險時考慮的重要因素,除進行財務指標分析外,還應考慮企業面對的市場和宏觀經濟環境。大量學者將托賓Q值作為企業成長性評價的代理指標。
托賓Q值是指企業的資本市場價值與其重置成本之比。當托賓Q值大于1時,說明企業創造的價值大于投入成本,表明企業有很強的發展潛力,企業成長性高,被投資者看好。反之亦然。
托賓Q值將企業財務指標與市場價值結合,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兼有理論性和實踐的可操作性。因此,本文以托賓Q值作為衡量物流企業成長性的指標。
凱恩斯學派稅收理論倡導國家應對經濟進行干預,IS-LM模型反映了稅收與投資、消費之間的反向變動關系,政府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可以刺激投資與消費。但這一稅收理論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經濟滯脹時期,這一理論是否有效受到質疑。貨幣學派稅收理論倡導遵循市場調節作用,高稅率導致高稅負,打壓投資,不利于市場和行業發展;而減稅可能導致通貨膨脹,不利于經濟發展。供給學派的相對價格稅收理論認為,邊際稅率和稅收彈性共同決定消費機會成本大小,邊際稅率提高,稅收彈性提高,消費機會成本降低,即低稅率能刺激投資,有利于經濟增長。另外,供給學派提出“拉弗曲線”理論,主張減低稅率有利于經濟發展。根據拉弗曲線圖,稅率與稅收收入呈倒U型,政府在制定稅收政策時應當使稅率盡量靠近最優稅率。
1.稅收負擔與企業投資
企業規模的擴大離不開投資活動,企業擴張帶來收益增加,進而促進企業成長。因此,企業投資活動與企業成長性關系密切。稅收負擔對企業投資活動存在替代效應與收入效應,稅負降低會促進企業投資,因為稅負降低相當于企業收益增加,企業自由現金流量也會增加,從而促進企業加大投資規模,企業擴張,加快企業成長。曹東坡[2](2019)認為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實施整體上對企業投資具有增長效應,同時,減稅對于企業投資結構調整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2.稅收負擔與企業融資
企業規模的擴張需要大量資金,稅費的繳納導致企業資金流出,過重的稅負導致企業自由現金流量不足,融資可以解決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是稅收成本會減少企業利潤,從而使得相關財務指標不理想,增加了企業融資的難度。另外,稅負的減低可以促進企業資本結構更合理。王躍堂[3]等(2010)研究發現所得稅稅率與企業財務杠桿呈正相關性。由于繳納流轉稅直接導致內部現金流出,企業資金短缺會增加企業發行債務的動機。
結構性減稅是在維持政府稅收收入相對穩定的情況下,通過稅收制度改革和一系列稅收政策,降低企業稅收負擔,提高企業可支配收入,促進企業增加投資,刺激消費需求增長,企業擴張,提高生產供給,企業資本市場價值增加。所以,結構性減稅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還對企業成長起到促進作用,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
前文已對結構性減稅對物流企業稅負的影響、企業成長性評價指標、稅負與企業成長性的關系、結構性減稅對企業成長性影響進行了理論分析。綜合以上理論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結構性減稅帶來的稅負降低與物流企業成長具有相關性,并起到積極作用。
本文基于雙重差分模型(DID)構建如下模型:

其中,β是主要待估參數,δ是誤差項,其他變量同表1。

表1 主要變量定義與說明
本文選取物流業三個子行業交通運輸業、倉儲業和郵政業上市公司2012年前后各三年數據,即2009-2015作為樣本。剔除2012年以后上市的企業,剔除變量數據缺失的企業,剔除被ST或者 ST*處理的企業,剔除退市的和名字變更的企業,剔除數據異常值。所有數據均進行了winsorize縮尾處理。
經過篩選,最終得到132個試點行業樣本公司。本文使用的與樣本有關的財務數據主要來自國泰安(CSMAR)數據庫。
從表2可以看出,托賓Q值均值大于1,說明企業創造的價值大于投入成本,表明物流業有很強的發展潛力,企業成長性高,被投資者看好。但標準差大于1,最大值為5.9076,最小值為0.2276,說明個體之間差異較大。稅負均值0.0918,標準差0.6201,中位數0.0469,最小值-0.0654,最大值16.1910,說明有個別企業出現負值,可能是固定資產投資較多導致增值稅進項稅額多。毛利率均值0.2569,標準差0.1812,中位數0.1953,最小值-0.2255,最大值0.9114,說明行業平均毛利率為正,大部分企業應當是盈利的,但有個別企業虧損。股票收益率均值0.4210,標準差1.1399,中位數0.1914,最小值-0.5989,最大值21.5263,說明各企業之間股票收益率差異較大。企業規模均值22.5525,標準差1.4486,中位數22.4989,最小值17.6413,最大值26.9609,說明企業規模差異較大。

表2 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表3為采用Pearson對變量間的相關性進行檢驗。模型是為了研究結構性減稅稅負與企業成長性之間的關系,通過表4可以看出稅負TAX與企業成長性指標托賓Q的相關系數為-0.0280,兩者呈負相關性,且在5%的水平上顯著,這也證明了前文假設。說明結構性減稅政策能夠促進企業成長。

表3 Pearson相關性分析表

表4 回歸系數表
另外,表3中除毛利率GPR對稅負TAX的相關系數達到0.598外,其他各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較小,說明各解釋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
根據模型回歸結果,稅負TAX的系數為-0.464,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說明稅負對企業成長具有抑制作用,稅負與企業成長性存在負相關性。
股票收益率RET、資產負債率LEV系數都為正,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說明股票收益率越高、資產負債率越高的企業成長能力越強。企業規模SIZE系數為負,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說明企業規模越小成長能力越強,擴張速度越快。固定資產比重PPE系數都為正,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說明固定資產比重越高的企業成長能力越強。
本研究還將前文中的被解釋變量做了替換以進行穩健性檢驗,將成長性指標替換為企業營業收入增長率。
企業成長性GROW=(本年營業總收入-上一年營業總收入)/上一年營業總收入
企業的營業收入增長率一定程度上也表示了企業經營成長的情況,并且在前人的研究過程中也有將該指標作為成長性的單一指標進行衡量。因此以該指標衡量企業成長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經檢驗,研究結果具有穩健性。
稅負與企業成長性呈負相關,即稅負降低能夠更好地幫助企業成長,結構性減稅帶來的稅負降低與物流企業成長具有相關性,并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