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戈君
(進賢縣水利綜合服務中心,江西 南昌 331799)

下埠嚴橋水閘屬中型工程,等別為三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次要建筑物為4級,臨時建筑物為5級,設計洪水標準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設計最大過流量為173 m3/s,水閘集灌溉和排澇為一體,主要用于農業灌溉與沿途村民生活用水。水閘興建于1958年,受當時經濟條件和設計水平限制,存在施工工藝落后及建設經驗不足等問題,經過長年運行之后,陸續出現諸多問題:閘墩混凝土、泄槽、閘室底板開裂或老化,表面缺少保護層;啟閉平臺結構比較單薄;排架柱露石或不平整;下游漿砌石擋墻存在破損,砂漿脫落,部分位置開裂;交通橋破損或不平整,存在嚴重的開裂問題,結構不安全;下游段被沖毀,消能防沖起不到作用;消力池尺寸不達標準;上下游缺少護岸;中間鑄鐵閘門存在一定程度變形或銹蝕,難以有效止水;啟閉機機座銹蝕嚴重導致難以啟閉;未建設啟閉機房;未設置安全監測和通訊管理設施及建設管理用房等。
一是加固壩體,采取加寬壩體斷面層、減緩壩坡或采用棱體排水的方式進行;二是防止壩基滲漏,采取垂直鋪蓋或水平覆蓋;三是合理布置溢洪道;四是排水設計,在基坑底部及周邊挖掘排水溝對坡面雨水和滲水進行攔截,或在工程上、下游圍堰處進行挖集水坑作業。
泄水閘選擇開敞式無坎寬頂堰水閘,設計水位23.35 m。堰頂高程為21 m,共3孔,孔口寬5 m,中墩厚1.30 m,邊墩厚1 m,閘室順水流方向長9.50 m,基礎高程與閘頂高程分別為20.20 m、24.83 m。工作閘門采用平板鋼閘門,頂高程和啟閉平臺高程分別為23.70 m和29.33 m,工作閘門槽與檢修閘門槽之間相隔距離保持2.90 m,電動葫蘆啟閉。在工作閘下游位置布置交通橋,橋面高程24.83 m,寬度4 m,兩岸土堤與交通橋按照平順方式連接。在各種運行工況頻率下,洪水閘上、下游水位及泄流量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各種運行工況頻率下水閘上、下游水位及泄流量關系表
一是沉降觀測與水平位移觀測。水平位移監測采取視準線的方式進行。在泄水閘所有閘段中墩位置建立一個測點,兩岸分別裝置工作基點和校核基點,以保證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其中泄水閘垂直位移監測采取精密水準法,各閘墩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監測點采取共用模式,再于閘址上游地基穩固的位置設置兩個水準基點。二是流量與水位觀測。在兩岸下游進行流量觀測,在每個泄水閘的閘前和下游流量觀測斷面岸邊,分別設置對應的水位觀測設施,實現全時段全方位的實時監控。三是揚壓力觀測,設置兩個橫斷面在泄水閘位置,要求所有的橫斷面位置都要埋設對應的測壓管,以實時監控基底承受的揚壓力數值。
2.1.1 消防設計
其一,沿河堤堤頂至主交通干道,要滿足消防車輛能夠順暢進入各個閘室;其二,閘室消防門設計為向外開啟,在開關站對應位置配備相應數量和規格的砂箱、磷酸銨鹽干粉滅火器和泡沫滅火器等;其三,電纜鋪設必須穿過樓板進入屏柜底部孔洞,穿樓板位置與進入配電箱底部的孔洞要選擇耐火堵料嚴密封堵,避免火情發生時外泄蔓延;其四,電纜吊架層與層間要選擇防火隔板進行隔離;其五,每間閘室及管理房都需要配備磷酸銨鹽滅火器[1]。
2.1.2 電工組織設計
一是在接近水閘管理房端部布置10 kV變電站,主變電站要安裝在周邊設置高度不低于2.5 m的圍欄內并加以保護;二是在管理房內布置4個低壓配電屏;三是布置防雷與過電壓保護設施,并且要求各個閘室的防雷接地與過電壓保護采用相同裝置;四是在屋頂設置避雷網以避免雷電波侵入,使用氧化鋅避雷器對10 kV進線進行保護,要求閘站金屬外殼與構建完全接地。
2.1.3 金屬防腐
鋼閘門及埋件的鋼筋外露部位,需要采用環氧類油漆進行防腐處理,鋅厚度要求≥0.16 mm,油漆底層采用“環氧富鋅防銹底漆”涂刷,其厚度要求≥0.08 mm,油漆總厚度≥0.38 mm,面層采用“厚漿型環氧瀝青防銹漆”涂刷,其厚度要求≥0.2 mm,防腐面積為650 m2左右。
施工過程中所需的油料、鋼材、水泥需要足額配備,塊石料與砂礫石可分別從東鄉縣石料場、溫圳撫河砂場購進;施工用水就近抽取河水,施工期間用電采取就近搭接電網的方式解決。
嚴橋水閘屬于中型水閘,其主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次要建筑物為4級,臨時建筑物為5級,根據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規范》(SL 303-2017),導流標準為5年一遇的洪水重現期標準。嚴橋1號泄水閘、2號泄水閘擬建設成互為導流排水的通道,具體為1號泄水閘建設施工時,2號泄水閘用于導流,反之則是2號泄水閘建設施工時,1號泄水閘則用于導流。導流程序為:當年的10月至第二年的2月期間,左岸灌溉閘和1號泄水閘施工;在水閘上下游河道建設圍堰擋水,通過左岸2號泄水閘導流;第二年10月至第三年2月,在2號水閘上下游河道建設圍堰擋水[2],利用1號泄水閘進行導流,2號泄水閘施工。
采取不同時段,根據兩水閘的洪峰泄流曲線及兩水閘閘下河道斷面的水位、流量關系及泄流曲線確定施工期閘上、閘下水位。其中,水閘施工期設計洪水位詳見表2,部分月份月平均流量數據詳見表3。

表2 水閘閘上、閘下施工期20%設計洪水位成果表

表3 嚴橋水閘斷面施工期設計洪峰流量成果表
根據主體建筑物工程量加固情況,各段建設時間最少為5個月,即當年10月至次年2月,導流流量為5年一遇的洪峰流量18.90 m3/s。1號泄水閘建設時,上游圍堰選擇采用袋裝黏土圍堰型,其主要用于臨時便道使用;下游圍堰則選擇采用均質土堰型,其中上、下游的內外邊坡施工都采取1∶1.5的比例進行,頂寬分別為5 m和2 m。2號泄水閘建設時,上游圍堰也選擇采用袋裝黏土并配備均質土圍堰型,下游則單獨采用均質土堰型,上、下游的內外邊坡施工同樣采取1∶1.5的比例進行,頂寬分別為5 m和2 m。需要注意的是在2號泄水閘施工期間,填筑上游圍堰時會造成部分河道變窄,因此需要拓寬該位置河道,以不低于15 m為參考標準。
一是在嚴橋1號、2號泄水閘間修筑一條0.14 km的道路便于施工通行;修筑0.5 km的道路用于工程施工區和料場區的材料及設備運輸。二是需要將生活區和管理區設定在閘址下游的右岸臺地位置,其高度應保持在24 m左右,占地面積需達到750 m2。另外,閘址上游的右岸臺地位置,需建一座混凝土拌和站,并配備攪拌機,采用動翻斗車運輸及澆筑施工。在拌和站周邊設置一個面積約800 m2的預制場,細骨料、混凝土、水泥堆積保存在拌和站周邊,施工倉庫建設面積約為200 m2,木材、鋼筋加工廠建設面積約為100 m2,配合搭建部分簡易庫房,建設簡易工棚。三是施工期間采取就近連接電網的供電模式,在保證用電安全的前提下布置配電設備并架設電線,向各施工區域供電,但仍需配備2臺柴油發電機以防突然斷電;在河道上游建設一座抽水站,配備80QW60-13-4型潛水泵,布置30 m×30 m×30 m的簡易儲水池,便于后續施工所需[3]。
病險水閘除險加固關系到水閘的安全穩定運行,對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下埠嚴橋水閘為例,就水閘除險加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進行了論述分析,以確保病險水閘除險加固的成效和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