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杰,劉君智
(湖南水利水電工程監理承包總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7)
我國工程監理制度是1988年從云南省魯布革水電站建設開啟,至今經歷了試點階段(1988—1992年)、穩步發展階段(1993—1997年)、全面推廣階段(1998—2005年)和規范提升階段(2006—)四個發展階段。
1988年7月,原建設部發布《關于開展建設監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建設監理制度,2000年12月,國家標準《建設工程監理規范》的發布是系統全面規范監理工作的里程碑,2000年5月,科技部等部委發布《關于深化科研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推動包括設計院在內的科研院所改制,諸多監理企業陸續由事業單位改制為公司制,隨著監理市場化的深入,監理服務行業的市場競爭與日俱增。
隨著市場化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認同核心競爭力對企業發展的關鍵作用,但是對特定行業(例如水利企業)的研究不多,對工程監理企業提升競爭力缺乏理論指導,特別是在如今追求經濟效益的時代,漠視核心競爭力,必然會使監理企業喪失對重、大型工程的服務機會。
本文以筆者所在水利監理企業為研究對象,闡述水利工程監理行業的特殊性,強調水利監理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應對“全過程咨詢,新型融資模式咨詢,數字化工程應用”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核心競爭力帶給監理企業的機遇。
通過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以及對工程監理行業現狀及問題的分析,對筆者所在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內容進行鑒定,對其中的主要因子進行調查,提出對核心競爭力富有實際意義的提升措施,充實工程監理企業發展的研究內容。
1.4.1 研究內容
1)對水利行業的現狀及核心競爭力的歷史研究進行簡述。
2)參考湖南水利水電監理承包總公司(以下簡稱湖南水電監理)所處的歷史環境和現狀,闡述水利監理企業發展中遭遇的問題及新時代市場的要求。
3)對同行業的同事、高層管理者、項目部監理人員進行調查,確立湖南水電監理的核心競爭力的內容體系,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構建水利監理企業核心競爭力模型,并確定關鍵因子。
4)根據行業的實際情況和核心競爭力模型關鍵因子,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完善企業發展的價值鏈。
5)對水利監理企業的未來進行合理構想,闡述核心競爭力的動態穩定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1.4.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歷史資料研究法、文獻查閱法、PEST法、調查研究法、歸納演繹法、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
通過查閱資料,對監理企業現狀、國家及市場經濟規律對工程發展的新規劃、監理行業的新要求、監理招投標競爭中的普遍問題等進行分析,確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解決企業發展問題的關鍵。
工程監理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為提高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避免資源浪費的出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明確了監理在工程建設中的地位,確立了監理單位的市場主體地位。
由圖1可知,2006—2019年間監理行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呈增長趨勢,但增長的百分比從40%降至8.6%又升至38.9%,說明2010—2015年間監理企業的發展并沒有較好地滿足國家和市場經濟的要求,監理業務范圍沒有拓展。這一點,通過圖2監理企業數量的同比增長也可以說明,但總體增長遲緩。

圖1 2006—2019年全國工程監理行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趨勢圖

圖2 2010—2019年全國工程監理企業變化趨勢圖
水利工程往往單體大,建設期長,涉及專業多。例如,監理專業包括地質、水工、機電、金結、測量、試驗、移民、環保等;工程因素包含自然環境、施工環境、社會環境、經濟環境等。此外,水利監理市場采用單位資質和人員資格雙重控制,凡此種種,無疑對水利工程監理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利行業企業競爭更加激烈。
當前監理行業競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但不限)如下:
1)監理企業具有一定地域上的競爭優勢。
2)工程監理企業之間惡性競爭,如:價格戰、渠道戰。
3)營銷費用在服務酬勞中占比過大。
4)誠信度偏低。
筆者經歷了監理招投標及合同談判的全過程,感受到該行業存在的區域性帶來一定程度局限,部分監理企業在監理業務上采取的低價中標,使得服務質量不能滿足合同要求。
上述現象雖時常遇見,但并不是監理行業的全部,不能夠完全代表監理行業的競爭真相。湖南水電監理就曾憑借自己的優質服務獲得一些較大的工程項目,如:江西峽江水利樞紐、廣西百色水利樞紐、寧夏沙坡頭水利樞紐等,不僅獲得了建設單位的好評,而且均榮獲了“大禹獎”,這些“正能量”同樣值得我們思考。
新時期國家對工程質量、安全要求的提高促使市場對監理服務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提出“創新工程監理服務模式”,鼓勵監理企業向“上下游”拓展服務領域,提供項目咨詢、招標代理、造價咨詢、項目管理等多元化的服務,鼓勵監理企業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新型融資方式的咨詢內容和模式。
筆者立足于所在的湖南水電監理,通過對公司管理人員、監理部工作人員、項目參建單位相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問卷進行回收、整理、錄入、分析及總結,所采用的統計分析方式主要依托SPSS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錄入,歸納和統計分析。
筆者通過假設檢驗,以隨機抽取樣本推斷總體特征,獲得一般性結論。
筆者通過紙質問卷和電子問卷隨機對50名同事和在職工作人員進行調查,共計收回30份問卷,問卷回復率>50%,但是30個樣本含量仍偏少。
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如圖3。

圖3 職務、年齡調查統計圖
3.2.1 核心競爭力因子分析
問卷調查過程中的5個一級指標,分別是“企業綜合實力、技術人員、設施設備及技術、管理水平、企業文化”,調查樣本量30,為方便統計分析,5個一級指標的重要性被定義為“一般=1,重要=2”。根據統計可知,對于企業綜合實力、技術人員、管理水平的重要程度在樣本中得到一致認同;設施設備及技術、企業文化兩項未得到全部認可。
根據技術人員二級指標抽樣列表統計,假定總體對該5項指標的看法為很重要,依據樣本情況進行t檢驗和Bootstrap檢驗,數據表明該5項指標屬于很重要的程度均大于5%,其中后4項概率超過50%,因此該假定基本可信。
根據設施設備及技術二級指標抽樣列表統計,假定總體對該4項指標的看法為重要或者很重要,依據樣本情況進行t檢驗和Bootstrap檢驗,數據表明該4項指標屬于很重要的程度均大于5%,其中“信息水平”屬于重要以上程度,很重要概率超過50%。
根據管理水平二級指標抽樣列表統計,假定總體對該9項指標的看法為重要或者很重要,依據樣本情況進行t檢驗和Bootstrap檢驗,數據表明該9項指標屬于很重要的程度均大于5%,其中“部門合理性、部門貫徹性、制度系統性”很重要概率超過50%,檢驗值=3的假定基本可信。
根據企業文化二級指標抽樣列表統計,假定總體對該4項指標的看法為重要或者很重要,依據樣本情況進行t檢驗和Bootstrap檢驗,數據表明該4項指標屬于很重要的程度均大于5%,檢驗值=3的假定基本可信。
根據列表統計數據表明:監理企業核心競爭力組成部分中5個一級指標(企業綜合實力、技術人員、設施設備及技術、管理水平、企業文化)均占據了重要的成分。
5個一級指標所屬的二級指標(成立時長、年收入、社會聲譽、市場份額、受關注度;技術人員數量、整體水平、技術人員占比、重量級專家、學習培訓;配套業務設備、技術創新、信息水平、項目經驗;組織結構、部門合理、部門貫徹、制度系統、制度合理、管理人才能力、管理體系完整、管理體系靈活;社會影響力、員工對文化認可度、文化對業務影響度)屬于很重要級別。
3.2.2 核心競爭力因子優化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核心競爭力的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進行二次優化,選擇出更為重要,影響更深遠的因子,以便于企業能夠集中力量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效率。
根據指標的T檢驗結果,分別對二級指標構建判斷矩陣如下:
令(成立時長,年收入,社會聲譽,市場份額,受關注度)=(A1,A2,A3,A4,A5)。
采用和積法計算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得特征向量:
WA=(0.074,0.215,0.215,0.121,0.375),λmax=5.033一致性檢驗:C I=0.008,C R=1.12,C R=0.007<0.1,因此,矩陣具有較為滿意的一致性。
令(技術人員數量、整體水平、技術人員占比、重量級專家、學習培訓)=(B1,B2,B3,B4,B5)
采用和積法計算判斷矩陣,得λmax=5.085。一致性檢驗:C R=0.0190<0.1,因此,矩陣具有較為滿意的一致性。
令(配套業務設備、技術創新、信息水平、項目經驗)=(C1,C2,C3,C4),采用和積法計算判斷矩陣,得λmax=4.037。一致性檢驗:C R=0.014<0.1,因此,矩陣具有較為滿意的一致性。
令(組織結構、部門合理、部門貫徹、制度系統、制度合理、管理人才能力、管理體系完整、管理體系靈活)=(D1,D2,D3,D4,D5,D6,D7,D8,D9),采用和積法計算判斷矩陣,得λmax=8.07。一致性檢驗:C R=0.007<0.1,因此,矩陣具有較為滿意的一致性。
令(社會影響力、員工對文化認可度、文化對業務影響度)=(E1,E2,E3),采用和積法計算判斷矩陣,得λmax=3。一致性檢驗:C I=0,因此,矩陣滿足完全一致性。
參照層次分析結論,筆者認為,監理企業對于核心競爭力的把握應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1)企業綜合實力:企業年收入、社會聲譽、受關注度;
2)技術人員:技術人員占比、重量級專家、學習培訓;
3)設施設備及技術:技術創新、信息水平、項目經驗;
4)管理水平:部門合理、部門貫徹、制度系統;
5)企業文化:社會影響力。
從筆者的角度,以上各因子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性和因果性,例如:社會聲譽、社會影響力和受關注度相關,企業年收入既是企業運行目標,也受到企業各方面影響。
監理企業首先應當健全內部架構,完善管理制度,科學管理;其次著重增加技術人員占比,積極提升技術人員的水平,營造技術創新的氛圍;最后,順應時代需求,推行工程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培養一批相關領域核心人才,提升企業的社會影響力。
湖南水電監理的項目中,以“寧夏沙坡頭水利樞紐”為例,當時項目上的技術人員后來均成為了公司的主要領導人進入管理層,可見技術力量之強。該項目獲2007年度“大禹獎”,公司的形象和服務水平也贏得了寧夏水利行業的高度認同,并形成長期合作關系,這也是因為技術人員提升公司社會聲譽的典型案例。
工程技術服務行業作為技術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的服務行業,集成了眾多學科且跨越了眾多專業,需要大量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無論是企業管理能力、工程技術能力、信息處理能力都需要依靠人來實施,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于專業人員干專業的事。無論是水利工程監理企業還是其他行業,要想在市場背景下持續發展,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作用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