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安徽省合肥市針對疫情防控“首設法律顧問團隊”,以加強對疫情防控政策和相關執法行為進行合法性審查。報道顯示,合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增設的這個法律顧問團隊,目前有18名成員,主要由市司法局相關工作人員、市政府法律顧問、骨干律師等構成。該團隊根據成員的工作經驗和專業方向進行分工,對于重大的防疫決策事項和相關執法案件等,先進行全過程的法律分析和研究,由團隊成員從各個角度進行充分討論后,再提出法律意見,以確保合肥市的疫情防控從決策部署到具體執行,全過程都依法合規,讓疫情防控走在法治軌道上。
合肥市這個舉措贏得了不少媒體和網友的點贊。疫情暴發后的兩年多來,各地都出臺了大量防疫政策,也進行了與防疫相關的大量執法行為,這其中有科學、合理、合法的部分,但在某些地方也出現不少僵化教條、違法甚至違反人性的“土政策”和亂作為。疫情初始時期,民眾對混亂是容忍和包容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土政策”和亂作為在一些地方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這難免激起部分民眾的怨氣,以及對這些“土政策”的合法性產生質疑。
這一現象也警醒了一些城市的管理者。除合肥外,安徽銅陵、蚌埠,江蘇鎮江、鹽城都開始加強對疫情防控政策和執法行為的合法性審查。銅陵市成立了“合法性審查專班”,來保證出臺的各項防疫決策依法科學有效;嘉興平湖市還推出了《防疫志愿者“法律防護服”十條》等小冊子,提醒志愿者注意在防疫中保護民眾的權利。無論是司法部門審核把關,還是請律師團隊介入審查,都是好事。地方在出臺防疫政策和進行執法行動時,只有注重合法性,避免出臺不合理、不合法的防疫政策,才能保障民眾的權利不被損害,也才能讓民心服氣,配合執法。
當防疫使局部地區隔離成為常態時,一個地方的管理者往往享有遠超過去的行政裁量權,這樣的好處可能是決策快速,但同時也增大了決策的風險,權力越大責任越大,這種行政裁量權過大同時暗藏著巨大的風險。這時就更需依靠法治來保障社會,否則某地管理者一旦出現判斷失誤,極易給整個社會和當地民眾造成難以修復的傷害。
法治就是在不確定中給人以確定感。只有讓地方管理者在法律的框架下活動時,才能讓身處疫情重壓下的民眾,感受到社會的安全感。
(摘自《鳳凰周刊》周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