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安徽師范大學召開全校干部教師大會,宣布省委、省政府關于聘任中科院院士李亞棟為該校校長的決定。生于1964年的李亞棟是知名化學家,曾任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
? 近期,高校人事調整密集,多位在學術領域卓有成就的院士走上了校長崗位。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以來,至少有9所高校的新校長具有院士身份。
11天5位院士履新校長
? 據教育部消息,1月7日,中組部在東南大學宣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的任命決定,黃如任東南大學校長(副部長級)。她也成為今年第一位走上高校校長崗位的院士。黃如2015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等職務。
? 2月17日,深圳大學召開干部大會,宣布毛軍發擔任該校校長。毛軍發生于1965年,2017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 2月18日,山東石油化工學院領導干部會議召開。時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鄧云鋒主持會議,向徐春明頒發院長聘書。徐春明一直致力于化學專業研究, 2019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 4月21日,陸林被聘任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校(院)長。陸林主要從事精神心理疾病的臨床診療技術和發病機制研究, 2017 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
? 從5月30日到6月10日,在短短11天內,有5所高校迎來院士校長:5月3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龍騰任北京理工大學校長;6月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樹新任重慶大學校長,他主要從事智能機器人技術、機械系統動力學與控制、先進制造技術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6月5日,中科院院士張鎖江任河南大學校長,他是化學工程專家,主要從事離子液體與綠色過程研究;同日,中科院院士李蓬任鄭州大學校長,她是分子生理學家,長期從事脂代謝和代謝性疾病研究;6月10日,中科院院士李亞棟任安徽師范大學校長。
?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時,2022年已經有9位院士任高校校長。
?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范逢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大學校長是對學校發展有重要影響的“關鍵少數”,大學的校長人選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校的發展狀況。
高校為何爭相引院士
? 院士出任高校校長與各地引才政策密切相關,從相關聘任儀式上官方講話或新任“院士校長”的表態看,“匯聚人才”“爭創一流”“科教融合”等成為關鍵詞。
? 例如,在鄭州大學與河南大學的校長聘任儀式上,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都提到人才問題。在鄭州大學校長聘任儀式上,他談到,把引育人才、匯聚人才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大事來抓,吸引更多豫籍優秀才俊報效家鄉。
? 在陸林受聘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校(院)長的干部會議上,山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提到,聘請陸林是省委著眼山東省高等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深化科教融合改革實際,結合校(院)領導班子建設和事業發展需要,經過通盤考慮、充分醞釀、慎重研究作出的決定。
? 2021年10月31日,時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毛軍發表示,目前,我國頂尖高校的總體實力與量化指標在國際上處于一流水平,“盡管如此,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我國高校重大科學發現和重大技術發明還不算多,同時在開創新的學科方向、推動科技重大進步、解決國家‘卡脖子’難題等方面仍需努力”。
? 有輿論稱,院士當校長,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無論對推動科技攻關,還是解決“卡脖子”難題;無論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更好結合起來,還是強化研究型大學建設同國家戰略目標、戰略任務的對接等,都有獨特優勢,可發揮自身所長。
? 從過往的案例看,有些院士出任校長后,對高校科研成果的落地起到了積極作用。
? 2018年11月1日,李元元出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他長期從事粉末冶金、材料加工工程和機械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當選院士之前,李元元就積累了多年的高校校長經驗,2003年,他出任華南理工大學校長;2011年,他任吉林大學校長。
?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時任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吉大的科研成果每年應用在吉林省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產生的新增產值超過100億元,除了傳統的支柱產業外,新興的醫藥產業、生產服務業等,絕大部分新的增長點都有吉林大學的貢獻。
?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記者,院士做校長后,除了他們的學術經驗等因素外,也會對學校產生一些積極作用。他說,現在有些高校存在校領導和專任教師競爭一二級教授的現象,有的校領導不作科研,卻要爭教授,這是一種不健康的現象,也不能服眾。院士做校長后,這方面問題就不會存在。此外,在學校內部管理制度方面,有些校領導層中缺少外部血液,存在“近親繁殖”現象。“這不利于學校長期發展,從外部聘請院士做校長后,有利于破解這種局面。”儲朝暉說。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周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