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售即秒光”“買到即賺到”“二手交易可炒到近10萬元”……近期,“看得見,摸不著”的數字藏品被熱捧。記者調查發現,其熱炒的背后暗藏虛火,存在引發交易風險、非法炒幣、知識產權侵權等隱患。
價格爆炒超百倍,數字藏品交易暗藏虛火
? 近段時間,數字藏品交易頻頻引發關注:國際奧委會官方授權的冰墩墩數字盲盒發售,每個99美元,瞬間被搶購一空,再次上演“一墩難求”;國畫大師齊白石的原作《群蝦圖》首個社交化數字藏品在上海嘉禾拍賣會上,最終以30萬元落槌;美國數字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在佳士得拍賣會拍出約6900萬美元的價格……
? NFT全稱是Non-Fungible Token,也被稱為“非同質化通證”。其中,數字藏品領域是NFT落地最快的應用場景之一。不少看似普通的馬賽克頭像、圖片、視頻等數字藏品頻頻售出高價。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臺OpenSea上,單件數字藏品被賣到數百萬美元已是屢見不鮮。
“目前對于什么是數字藏品尚無定論,通常指使用區塊鏈技術獲取不可篡改的唯一標識后,在區塊鏈和數字藏品平臺上發布的數字藝術作品等?!敝袊苿油ㄐ怕摵蠒钪娈a業委員會執行主任于佳寧表示。
?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發行數字藏品的平臺超過100個,這些平臺“玩法”雷同。數字藏品獲得途徑包括預售、拍賣、抽獎、開盲盒、合成、拉新用戶注冊等方式。絕大部分數字藏品預售價較為“親民”——用戶花幾元到幾百元即可搶購,發售即“秒光”成為常態。
? 記者加入了多個1000人以上的數字藏品交易社交群。有人滾動發布每天首發的數字藏品的名單;有人向記者提供搶購新發行數字藏品的軟件。該軟件可在精確時間點里,對最新發布的藏品進行“秒殺”,售價為200元。
? 與此同時,首發“低價”的數字藏品的二手交易則“虛火旺盛”。社交網絡中,有的二手數字藏品價格被“爆炒”超百倍:有人出近1萬元求購發行價為39元的“杭州亞運會數字火炬”;發行價格19.9元的敦煌系列數字藏品單件被叫賣到1.5萬元以上;在多個平臺里,有的數字藏品二手價格甚至被炒到近10萬元。
多位玩家向記者表示,其并不在乎作品藝術價值和著作權的高低,“主要是看一些藏品價格漲得快,低買、高賣、不套牢,能賺錢才是‘王道’”。一位投資百萬元炒作數字藏品的人士透露:“目前,有莊家采取眾籌的方式在部分平臺炒藏品。有的平臺發覺后會和莊家聯系,幫莊家以較低的價格購入,之后對外放出利好消息,和莊家一起推動價格攀升,最后讓用戶接盤。”
? “即使不搞炒作,單開平臺也能賺一筆?!币患覕底植仄菲脚_開發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開發一個數字藏品客戶端價格只需要3萬元左右,如果將藏品發行在境外區塊鏈平臺上,幾乎不需要任何成本。他還給記者支招:“你每個月花幾千元雇傭美工專門畫畫。一幅畫就算首發價定在20元,發行2000份,馬上收益4萬元,回本快?!?/p>
? 北京鏈通律師事務所主任丁飛鵬表示,部分國內數字藏品平臺收入,一部分依賴發行費用,一部分依賴交易費用,“從趨利角度看,平臺除了避免合規風險外,沒有限制發行和交易行為的動力,也助長了炒作風氣”。
走上“風口”需跨過多個“坎”
? 記者調查發現,當前涉數字藏品的相關監管和法律規制仍存空白,數字藏品要走上“風口”需跨過多個“坎”。
? 交易中埋“坑”不斷。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涉數字藏品的相關投訴超過1000條,涉及強制售出、不發貨、提現無法到賬等問題。
? 數字藏品平臺交易安全問題也有所顯現。4月,某藝人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自己此前獲贈的猿猴頭像畫作的數字藏品被釣魚網站偷盜。此后,在國外NFT交易平臺上,該頭像在約1小時里,被分別以130以太坊(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臺)和155以太坊虛擬幣轉手交易。
? “這意味著,有人可通過人民幣購買數字藏品后,兌換成虛擬幣,再在虛擬幣交易合法的國家和地區兌換成外幣,存在利用數字藏品進行虛擬幣交易和洗錢的風險?!?國內某數字藏品平臺技術負責人說。而去年9月,央行發布相關通知表示“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存在法律風險”。
? 近期,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倡議,呼吁會員單位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三家協會從發行金融產品、提供交易服務、公開發行融資、計價結算、實名認證、投融資等多個方面,對會員單位參與NFT項目作出要求,旨在斬斷NFT的二次交易鏈。
? 專家表示,盡管國家對虛擬貨幣風險防范有明確規定,但對數字藏品等虛擬資產及衍生品的監管規則制訂仍有不足。相關部門亟須加大對NFT監管的探索和研究,盡早出臺相關法規,規避NFT產品惡意炒作、借用NFT概念集資詐騙等違法行為出現。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蘭天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