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本著“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教育”的使命,學校在原有課后服務基礎上,探索服務升級,撬動學校“減負提質”工作。
1.重塑學校育人生態,實現“五育”并舉
學校將課后服務與下午3:30之前的課程聯系起來,有鏈接,有補充,錨定育人目標,全面實現“四個一”的基本要求,即一項勞動技能、一項藝術才能、一項體育技能、一項科學實踐,力爭使學生每日在校既充實豐富又能學足學好。
學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能力培養目標,設計了課后服務“學生發展體系”(見下表),為“五育”并舉開辟了“新戰場”。
同時,利用亦莊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集群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拓寬課后服務資源,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走進金風科技、京東方等企業,探訪南海子公園、涼水河公園,開展實踐類課程。
2.探索服務升級,保障全員參與
學校課后服務分為“三大時段”“五大模塊”。
“三大時段”,即下午3:30-4:30答疑輔導、4:30-5:30興趣選修、5:30-6:30延時托管。“五大模塊”是指從服務內容上分為“級部答疑輔導”“級部特色選修”“學校特色選修”“學生自主社團”“大掃除(每周五)”。全時段面向所有學生提供服務。學校課后提供多類多樣可選擇的學習內容,供學生和家長進行“菜單式”選擇。在課后服務開啟前,發布學習內容名稱、授課教師、授課方式等,學生及家長根據發展需求和興趣通過學校選課平臺在線上選課,實現了自愿可選、公開透明、及時高效。學校課后服務的開設滿足了學生發展需求,全校目前共2398名學生,下午3:30-4:30和4:30-5:30的課后參與率分別是96.88%和86.36%。
校長全面負責并推進課后服務工作,教導中心負責總方案和分步實施計劃的制定,級部根據學生特點和教師特長,開展具體工作。多部門聯動,充分利用學校操場、體育館、圖書館及社區等場地,提供圖書、樂器、體育器材資源,確保服務工作順利開展。學校黨員教師、特級教師、骨干教師在學校的各項工作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特級教師7人,區級骨干教師11人,級部主任、學科組長、中層干部28人,全員參與到課后服務中,跨越班級界限,服務更多學生。在他們的帶動下,全校教職工214名(除病假、產假外)全員參與。這樣,實現了校內資源的充分供應,優勢共享,從而保證了課后服務質量。
3.關注實際獲得,形成閉環管理
從方案討論制定、工作推進實施,到過程監督管理、質量評估反饋,學校對課后服務工作的各個環節都進行了深入思考,并扎實做細。學校成立“高品質課后服務領導小組”,每日巡查課后服務情況,嚴把質量,及時溝通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課后服務管理辦法》,醞釀出臺《課后服務教師學生手冊》,有效保障學生實際獲得,提升課后服務質量。
學校自2018年起就倡導學生在校完成作業,一直努力達成在“輔導答疑”這60分鐘內3-6年級學生在校基本完成書面作業這一目標,為探索“書包不回家”行動,積累了初步經驗。2021年,學校啟動“作業研究項目組”,集結特級教師、首席教師、學科骨干,加強作業統籌,開發相應資源,并做好作業監督評價工作。在作業的針對性、個別化上重點發力,努力解決“作業設計及輔導”這個痛點。對于學困生,重點幫扶。年級學科組研究幫扶方案,在課后服務階段一對一解決學困生難題,同時請專家針對作業設計尤其是學困生輔導進行培訓。
我們研究作業設計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作業模式:日常作業嚴控時長,各學科確定作業類型和內容,將作業設計納入日常教研內容,注重分層和反饋;假期作業有“四類兩式”,即審美情趣類、生活體驗類、創意制作類、總結反思類,導學任務式和自主項目式。級部統籌,注重實踐探索和自主創新。學校出臺《作業布置及批改展評工作方案》,級部主任參與監督管理,作業采取展評形式,對教師日常教學起到促進作用,提高學習任務的設計能力和評估能力。
教師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圍繞科學實踐、勞動實踐、文化藝術等幾個領域建立個性化特色興趣小組,供學生自主選擇。中高年級學生自己開設并管理興趣社團。
此外,學校重視學生及家長的評價反饋,每學期進行兩次全員“課后服務質量調研”,通過數據發現優勢、找到問題、尋求辦法。
4.大膽改革,試行教師4.5個工作日
要保證學生校內學足、學好,打造高品質的課后服務,必須充分保障教師的身心健康,激發教師積極性,發掘潛能。學校教代會通過了《北京亦莊實驗小學教職工課后服務崗位工資分配辦法》,提高課后服務工資標準,按勞分配、多勞多得,每月統計服務情況,服務薪酬隨工資按月發放。
大膽改革,在充分調研試點基礎上,修訂《北京亦莊實驗小學彈性工作方案》,全員參與管理,實現早到早下班、晚到晚下班,充分保證教師固定工作時長。試行教師4.5個工作日。每周教師在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且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活動的前提下,可申請“自主休息日”,選擇0.5天個人休息日,逐步做到彈性工作4.5個工作日。同時,創設校內休息空間、開設教師社團活動、心理熱線等,有效保障教師權益和身心健康。
編輯 _ 李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