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麗梅 劉江波 李建波 張愛平
地方資源具有豐富性、鮮活性和可及性,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在立德樹人的教育過程中可發揮獨特作用,是學生走進生活、主動體驗、獲得知識、提高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有效開發和利用學生身邊的地方資源,可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個重要抓手。
1.挖掘身邊地理資源,培育學生家國情懷和生態文明精神
北京師范大學燕化附屬中學由時任北京燕化公司書記吳儀與北京師范大學顧明遠教授牽頭創辦的,是北師大對外合作辦學的第一所學校。燕化公司擁有豐富的專家資源,工程師、科學家、勞模等有上千人。學校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開設石化科技課程,邀請燕化公司科技部、科學家演講團、燕化關工委講師團的科技專家和教授走進學校,或作科技報告和交流,或帶領學生走進企業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學習、領會前輩們“團結、求實、嚴細、創新”的燕化精神,幫助學生樹立對黨忠誠的意識和產業報國之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市場上口罩“一罩難求”,燕山石化發揚“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拼搏精神,舍小家為國家,10天交付熔噴布生產線,12天建成一座廠,為平抑口罩原材料價格做出了突出貢獻。返校后,學校以“疫情防控,我們在行動”為主題,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增強學生作為燕化人的自豪感和榮譽心,以及承繼“燕化精神”“燕化傳統”的使命感和擔當精神。
學校圍繞濕地公園優勢,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牛口峪水庫原為燕化公司污水處理廠,現在已經變身為美麗的濕地公園,成為燕山石化一張靚麗環保名片,先后被確定為北京市生態環境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環保科普示范教育基地。學校圍繞“牛口峪濕地公園”這一資源優勢,多學科協同,采用多種教育形式,開展科普學習、實地調研、課題研究等課程及活動。通過生態文明教育,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生態價值觀,自覺愛護自然,保護環境。
2.挖掘身邊社區資源,涵養學生法治精神和參政議政意識
學校與燕山法庭緊密合作,采取走進法庭和把法官請進學校的靈活方式,逐步把模擬法庭展示活動常態化。燕山法庭的法官們積極支持學校的模擬法庭活動,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幫助學校社團選擇、分析、講解案例,普及法律知識,指導審判流程,將真實的庭審現場完整呈現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身臨其境地學習法律知識,體驗審判的嚴謹和法律的威嚴。
學校教師帶領學生走進社區,以訪談的形式開展主題調研,體驗社會基層治理。社區負責人通過鮮活的民主管理和治理實例,為學生講解了社區居委會的構成及職責、社區民主管理與居民自治、小區物業服務等相關情況,讓學生對基層黨組織領導的社區網格化管理有了直觀認識,對社區工作有了深切體會。
為引領學生切實了解我國政治體制特色和優勢、提升綜合素養、踐行社會責任、培育參政議政意識,學校協調多方資源,以政治學科教師為主體,組成模擬政協指導團隊,通過社團活動,針對社會關注、學生關心的話題展開討論。深入基層社區,走訪相關部門單位,發放問卷,探究現象背后的本質,積極提出應對方案。走訪相關領域研究專家,請他們對問題進行診斷、把脈、指導。通過精心準備和深入調研,形成了詳實的數據、精準的分析、可行的建議,多次修改后形成模擬政協提案。2018年以來,我們先后參加了三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通過“界別討論”“提案展示”“提案答辯”“新聞發布”等環節進行展示。通過模擬政協活動,引導學生站在國家和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視角思考問題、對癥問政、建言獻策,自覺地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自己的青春智慧,為將來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設者、實施者、捍衛者奠基。
3.遴選京藏課程資源,厚植學生愛黨愛國情懷,增強自豪感
立德樹人、愛黨愛國、筑牢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學校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任務。學校利用承辦西藏班的優勢,組建課程開發團隊,遴選京藏豐富的課程資源,以家國文化為核心,開展民族團結和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教育。
學校以首都北京為資源平臺,開發了“我愛首都北京”校本課程: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外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燦爛的文明;通過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參觀學習,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的歷史,樹立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的責任感;通過北京豐富的文化資源組織主題教育活動,用多種方式培育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意識。
學校西藏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家住在邊遠的牧區,家長漢語水平很低,甚至不會說漢語,為了加強家校溝通,學校教師利用護送學生假期返藏的機會,在雪域高原召開家長會,并克服高原反應,以及長途跋涉引起的身體不適,堅持進行家訪,一方面了解學情、區情,另一方面也把溫暖和關懷帶到邊遠牧區,為厚植愛黨愛國情感、筑牢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挖掘課程蘊含的德育資源,根據不同年級和課程特點,科學定位德育目標,充分利用現實鮮活素材,合理設計德育內容、途徑、方法,在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同時,將積極的情感、端正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自然融入課程教學全過程,使德育層層深入、有機銜接,增強學校育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充分挖掘地方資源,推進落實立德樹人的過程中,我們致力于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合力,樹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和大教育觀念,在提高課堂育人質量的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引領他們在生活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做到學生自我內化與社會外化相結合。
編輯 _ 張曉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