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歐陽利 韓暄 唐鋒國 魏煒
西城區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示范區,學校以“教、學、評”一致性為突破點,建設并完善校園數據平臺,完善多視角、多維度的教學評價量規,建設基于大數據支撐的課堂教學評價系統,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深度學習研究,建設與完善數據追蹤評價系統。
1.基于學科核心素養,體現“教、學、評”一致性
“教、學、評”一致性是新課程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與對學生學習活動過程與結果的評價形成有機的循環體,使教師和學生在融入教學的課堂評價中把握學習與教學的情況,使學生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學科核心素養。為此,要重點把握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評價這三個教學環節。
教學目標是實現“教、學、評”一致性的根本,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要多結合學生已有的學科知識和生活經驗,使學生充分理解新知,逐步形成知識網絡。教學策略上,要根據教學目標確定課堂的教學方向,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達成概念建構、方法體驗和素養提升的目標。教學評價要加強過程性評價,保障教學質量評估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制定多方面多維度的教學評價量表,利用評價的診斷、激勵及調控功能,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2.基于大數據支撐,構建教學評價體系
學校從學科核心素養出發,采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建立并完善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落實的評價量規,構建教學評價體系,進行基于課堂教學行為大數據的客觀、全面的診斷與分析,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改進,推進各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體現“教、學、評”一致性,培養全面發展的中學生。同時,通過建設網絡課程管理系統,更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對教學過程的追蹤和評價。
教學評價工作從五個方面開展:教師自評和他評,職員自評和他評,學生評價教師,中層干部自評和他評,班主任自評和他評。其中,學生對教師的“評教評學”內容主要從評價量規出發,包含了多視角多維度的評價。學校結合“評教評學”的數據、教研情況、教師專業發展的情況等因素,評估學科組的建設,做出調整與改善。
今后,學校將繼續打通應用系統數據接口,建設基礎數據支撐平臺和課堂教學評價系統,完善數據追蹤評價系統。通過新高考改革下的智慧校園應用之“教、學、評”一致性實踐研究,匯聚多平臺、多應用、多數據、多場景,形成校園整體教學大數據,通過評價量規分析、大數據追蹤等推進課堂深度學習的開展,以技術和環境融合創新研究推動學校整體工作的開展。■
本文系2021年西城區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國家級示范區建設專項課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評一致性實踐研究”(項目編號:SX2021Y11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