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鈺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痹谛W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勞動教育呢?
1.運用教材中的勞動素材,滲透“勞動樹德”
人教版數學教材中提供了豐富的勞動教育情境和素材,如一年級上冊的“老奶奶喂雞”、一年級下冊的“小朋友參加植樹”等,這些勞動教育素材涉及的勞動種類和勞動者非常豐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讓學生明白,勞動不僅創造了物質財富,也創造了精神財富,強化勞動觀念,弘揚勞動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2.挖掘勞動中的數學文化,滲透“勞動增智”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適當介紹數學史料以及數學思想和數學的應用價值,滲透勞動啟迪智慧、勞動創造文明的教育。例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上冊“11-20各數的認識”一課中,在教材主題圖的基礎上增加了“古人計數”主題情境圖,讓學生模仿古人用手指頭數羊,數到10后,手指頭不夠用了,由此思考新的計數單位是怎樣產生的。這樣,學生不僅知道10后面的數是11,體驗到了“數(shù)源于數(shǔ)”,而且感受了十進制的起源,培養了數感。
我們的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認識數,也要滲透自然數的產生與發展過程。從“基本數覺→數數階段→實物計數→手指計數→符號計數”這一過程看出,人類在漫長的生產勞動中創造了文明,潛移默化地進行“以勞增智”的教育。
3.開展設計與操作性數學活動,滲透“勞動育美”
教師要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數學之美,滲透勞動創造美的教育。例如,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認識平面圖形”一課,首先通過讓學生觀察衣服圖案及明明家的墻磚圖案等來引入教學,先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了解生活中的這些圖案里有他們學習過的基本圖形,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并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之后,讓學生創作許多獨特的圖案。這種情境創設,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使學生在欣賞美、感受美的基礎上表現美、創造美。
在數學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一要把握好尺度,從教學需要、學生實際等出發,讓勞動真正成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要注意角度,融合勞動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數學教學,教師要從“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重角度尋找最佳融合點;三要創新方法,融合勞動教育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在勞動中獲得發展,教師要創新融合方法,讓學生能夠獲得多方面的發展。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推進多學科融合的‘勞動+’課程,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課題編號:CDDB2020304)結題成果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