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國民教育水平普遍提升,群眾的觀念也在逐漸發生改變,尤其是對精神文化層面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樣也促進了我國群眾文化活動的不斷發展。文化的繼承和發揚離不開基礎性的實踐和探索,特別是基層文化館承擔著滿足基層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組織與開展公益性的文化活動,實現了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職能作用。基于此,本文將深入探討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發揮自身職能作用,以期為相關研究者提供參考。
一、基層文化館與群眾文化概述
(一)基層文化館
基層文化館主要是為基層群眾文娛活動提供場所的機構,服務對象就是基層人民群眾。基層文化館為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組織與開展各式各樣的文娛活動,并在其中發揮文化宣傳、思想教育等一系列作用,以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群眾文化
群眾文化是人們在業余生活中通過一些文化活動實現自我參與和自我娛樂,在一定的文化活動指引下,得到了自我精神層面的滿足。群眾文化活動的類型主要有三種:一是廣場活動,例如廣場舞等,由群眾自發組織;二是團體活動,像腰鼓隊社團、老年合唱團等,屬于民間團體組織;三是館類活動,例如藝術館等,主要是政府組織的。
二、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特征
群眾性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特征之一,只有面向廣大人民群眾并滿足群眾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推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當下由于群眾的年齡結構、教育結構、職業經歷、性格特征等各不相同,喜好也存在差異,實踐中群眾文化活動很難用一個標準迎合大眾的偏好,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推進,因此,文化館必須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更好地服務于群眾并準確把握群眾文化活動的特殊性,才能真正落實文化活動的針對性。
一是參與人群的廣泛性。新時期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群體廣泛,不分年齡、性別、職業、教育背景,上至耄耋老人,下至會走路的孩童,都樂于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來,感受文化活動的真正魅力。
二是活動形式的多樣性。當下不管是從類型上還是內容上,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都體現了多樣性和豐富性特征。例如,一些基層文化館組織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覆蓋歌舞表演、書畫創作展覽、合唱培訓等不同內容,較好地豐富了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滿足了人們文化方面的需求。
三是參與方式的靈活性。新時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新媒體的壯大,群眾除了現場參與群眾文化活動,還可以選擇線上了解群眾文化活動的信息并進行在線互動,避免了活動時間和活動地點的限制。
群眾文化活動已經成為當下人民群眾休閑娛樂的重要方式,基層文化館在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活動的內涵,關注群眾文化活動的真正意義,在實踐中真正做到讓群眾滿意的同時,提升群眾的文化素質。
三、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
基層文化館既是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場所,還是重要的文化宣傳中心,使群眾能夠在具體活動中不斷豐富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受到先進思想的熏陶。
(一)服務與示范作用
新時期隨著社會的發展,基層文化館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時扎根群眾,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積極發揮出基層文化館的示范引領作用,讓群眾在文化活動中感受到基層文化館的服務。各地由于具有地區所屬的文化差異,導致群眾文化活動會在客觀上受到地區差異的影響,群眾文化活動的地區性差異、區域性差別和群體性差異,導致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難度,所以借助基層文化館實現群眾文化活動的有序、有效開展存在一定難度。基層文化館要充分認識到群眾文化的價值和作用,根據群眾對文化活動的不同需求進行討論和分析,特別是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者要注重加強相關調查和研究,不斷擴大基層文化服務的范圍,在合理的活動范圍內進行多樣化的活動,如可注重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性,增加活動內容的豐富性,積極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其中,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內涵。實踐中基層文化館要依托地域文化特色,組織和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貼近群眾生活的有意義的文化活動,如此既能讓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滿足,又能在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中了解地方文化特色,加入主動保護并傳承傳統文化的行列中。
(二)監督與導向作用
基層文化館全程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之中,不斷加強管理,對相關文化活動內容給予一定的監督,通過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使群眾文化活動真正貼合時代的要求,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寓教于樂,保證文化活動主題積極向上,促使群眾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有效提升廣大人民群眾文化鑒別能力。
要想落實監督和導向作用,基層文化館就必須從需求的角度出發,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和導向機制,通過制度和機制來起到引領作用,目的是鼓勵人民群眾更好地參與到文化活動中,通過豐富的活動內容更好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
(三)組織與宣傳作用
基層文化館是區域文化的傳播者,也是區域文化的參與者,其能夠在活動中將一些區域文化融入群眾文化活動中,豐富群眾文化的內涵,宣傳區域文化特色,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基層文化館要積極擔負起區域文化宣傳的重任,注重本土特色文化的展示,促進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
四、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實踐策略
(一)完善文化館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群眾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而作為基層文化館,針對新時期群眾對精神文化層面的要求不斷提高這一實際,為保證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基層文化館自身硬件設施必須及時完善。基層文化館要在充分考慮本地區群眾文化需求的基礎上,及時更換老舊的設施設備,加強場館建設,使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興趣與熱情得到激發,進而最大化地發揮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作用。基層文化館可因地制宜,根據群眾文化需求加強館內舞蹈排練廳建設,或是增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等,以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豐富程度。例如,揚州市文化館以人民群眾滿意為首要任務,處處貫穿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既突出體現了作為社會公共文化設施的定位,也在服務中實現與市民的互動。在揚州市文化館103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中,有19個大中小活動場所,其中包括:6000平方米的群藝廣場、設有300個座位的多功能演藝廳、800平方米的標準展覽廳,以及各為400平方米的舞蹈排練廳、綜合排練廳、未成年人活動廳。同時,預留眾多業余社團活動室和專業藝術工作室,以及一棟培訓樓。
(二)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與形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對群眾文化活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我國一些基層文化館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呈現出整體質量不高、開展頻次低、活動內容單一等問題,無法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基層文化館組織的群眾文化活動要打破常規,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文化活動內容與形式,以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基層文化館除組織開展常規的歌舞展演活動外,還可根據地區發展實際科學策劃文化活動。例如,宣城市涇縣公益影片播放活動,播放的公益影片內容覆蓋面廣,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義、孝、廉為主,引導群眾注重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人人爭做精神文化的傳播者。此次活動受到了居民的喜愛,取得了很好的傳播和教育效果。
(三)加強文化館人才隊伍建設
要想保證群眾文化建設的質量,基層文化館就必須重視群眾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首先,要制定人才引進計劃,提高人才準入門檻,以優厚的條件吸引專業能力過硬、熱愛群眾文化事業的人才加入。其次,要重視對現有人員的培訓,通過優厚的待遇留住現有人才,要落實從業人員的工資待遇和編制問題,使他們消除后顧之憂,并定期進行培訓,以提升其專業能力和理論水平。
(四)重視人民群眾的文化活動需求
新時期背景下,要想保證群眾文化建設的順利開展,基層文化館必須關注群眾的思想動態,及時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
首先,基層文化館可以定期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的相關負責人召開工作會議,針對群眾反映的群眾文化活動相關建議或意見及時給出解決方案,同時討論新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與形式,并就群眾文化活動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不足進行討論,確保群眾文化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其次,基層文化館可以助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積極征求廣大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真正體現群眾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只有將群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從真正意義上保證群眾文化建設的實效性。
例如,“幸福文化快線”是鄒城市在新形勢下根據群眾需求創新打造的新型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目的就是建立溝通城鄉、服務基層、惠及民眾、迅捷便利的文化信息站、文化通道和公共文化服務平臺,通過整合全市農村文化大院、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場所等陣地資源,聚集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熱心群眾等人力資源,將公共文化服務的觸角延伸到鎮街、村居、社區的各個角落,哪里有群眾需求,“幸福文化快線”就會到達哪里,滿足了群眾的多元文化需求。
(五)充分發揮志愿者的重要作用
在基層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過程中,為使群眾文化活動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必須充分認識到文化志愿者的重要作用。基層文化館可以選拔業務能力強、政治素質過硬的文化志愿者,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務隊,助力群眾文化事業的發展。所以,基層文化館要注重挖掘優秀的群眾文化志愿者,充分發揮文化志愿者的示范帶頭作用,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宣城市招募志愿者170人,組建了作家、書畫家、攝影家、音樂舞蹈家、戲劇家5個文藝小分隊。各小分隊實行統一注冊、統一管理,利用節假日、雙休日等時間,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創建文明城市等志愿服務活動,受到了群眾的廣泛歡迎。
另外,基層文化館還應建立有效的志愿者服務機制,在確保其穩定性與長效性的基礎上,使志愿者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充分發揮,促進群眾文化工作獲得更好的效果。
(六)加強數字文化館建設
互聯網和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使公共文化的傳播方式出現了變化,數字文化館建設成為當前基層文化館面臨的又一挑戰。基層文化館只有與時俱進,積極引進數字化相關人才,加強數字文化館建設,才能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
例如,東莞市文化館啟用數字文化館“文化莞家”后,網上平臺正式上線,線下互動體驗空間對外開放,數字文化裝備展同時向市民開放參觀。為了配合“文化莞家”啟用,市文化館還聯合悠派智能推出了東莞數字文化展。展覽通過展出全息投影技術、3D裸眼技術等10多臺高科技數字設備,向市民展示了數字文化產業最新創新成果,為市民奉獻了一場文化盛宴。
五、結語
綜上所述,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想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基層文化館就要找準自身定位,做好活動的組織與策劃,充分發揮自身的服務與示范、監督與導向、組織與策劃作用。同時,隨著群眾對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增長,基層文化館要多措并舉,多管齊下,采取有效措施來提升基層文化館的作用,從而推動群眾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金東亮.發揮基層文化館職能效益,打造有地域文化標識的群眾文藝活動品牌[J].戲劇之家,2020(13):230.
[2]劉宗衛.探討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策劃創新力度[J].農家參謀,2020(08):250.
[3]馬國珍.群眾文化活動中如何發揮基層文化館的作用[J].民族音樂,2019(06):50-51.
[4]郝慶芳.群眾文化活動中如何發揮基層文化館作用[J].現代企業,2019,11(06):93-94.
(作者簡介:張瑩,女,碩士研究生,濟南市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