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193萬,比去年增加115萬。今年部分“雙一流”高校的招生計劃亦穩中有升。“雙一流”高校今年也推出了一些新專業,集中在新工科、新文科、新醫科領域,體現了對數字時代前沿、尖端技術人才需求的回應,也體現了高校響應黨中央和國務院號召,服務國家戰略的需要。
? 值得注意的是,“雙一流”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考慮到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轉專業政策比較靈活,有的高校提出“轉出無門檻,轉入有要求”,還有的高校以“100%自由轉換專業”而著稱。
大校園容納大規模招生
? “雙一流”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陣,但本科招生計劃卻差異很大。
? 北大、清華在我國高校中地位突出,但兩所高校幾乎沒有披露過每年的本科生招生計劃。根據兩校202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北京大學校本部本科畢業生2926人、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3154人,招生規模在“雙一流”高校中偏少。
? 但還有比北大、清華還要“精英化”的高校,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兩年,中科大的招生人數一直在提升,但尚未突破2000人。在從持續20年的1860人提升到1921人后,去年進一步提升至1950人,今年的招生計劃是1999人。
? 中國科學院大學同樣是中國科學院主管的大學,國科大2012年才更名成立,錯過了參評“985”高校,但其辦學質量在國內位居前列。其201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至今規模控制較嚴,2022年計劃招生400人左右。
? “雙一流”高校中也有學生規模較大的高校,吉林大學的本科生招生人數在“雙一流”高校中位列第一,2022年繼續保持在10390人;山東大學緊隨其后,2022年繼續保持在10250人。
? 校區多、校園面積大是這兩所高校的天然優勢。吉林大學的本科專業分布在長春市內的7個校區,山東大學按照兩個代碼(本部和青島校區、威海校區)招生。
? 相比之下,“雙一流”高校中跨省校區數量最多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招生規模略遜一籌,哈工大在哈爾濱、山東威海、深圳建有3個校區,2022年招生計劃一共7172人。
? 校區增多是“雙一流”高校招生計劃增加的重要原因。今年,南京大學招生計劃劇增500人,重要原因是蘇州校區啟用。南京大學在2022年江蘇省綜合評價招生簡章中就已透露,技術科學試驗班及分流專業在南京、蘇州兩地學習。
? 中山大學在廣東省內有3個校區5個校園,2022級新生大一將在廣州校區南校園集中培養,大一學年結束后進入高考錄取專業所在院系的校區(園)培養。
? 西部地區名校也有擴招。今年,蘭州大學擴招74人,至5024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則大幅擴招200人。
“舉全校之力”打造新項目
? 增加新專業是擴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招生辦主任李景星介紹,學校在全國率先開設智慧林業、智慧水利專業,新增農業智能裝備工程專業,新增強基計劃生物育種方向招生,還首次開設經濟學拔尖人才創新實驗班。
? 湖南大學一口氣新增了7個專業,分別是數字經濟、化學生物學、智能車輛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城市管理、人工智能和馬克思主義理論。
? 2022年,東北大學新增智能采礦工程本科招生專業。采礦工程是一個傳統甚至有些沒落的專業,但智能采礦工程專業依托采礦工程、信息科學和人工智能等學科,培養具備數學、力學和智能技術基礎的工程技術人才。
? 哈爾濱工業大學今年新增了藝術類專業,但與其理工科特色聯系緊密,包括校本部建筑學院的環境設計、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以及深圳國際設計學院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 中科大連續3年擴招,重要原因也是新增專業。2022年新招生的專業或方向有4個——統計、網絡空間安全、微電子、空間科學與技術。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楊鋒介紹,空間科學與技術是在物理、化學、地球科學以及計算機、信息等專業基礎上發展出來的交叉學科,研究地球、大氣、太陽系以及行星范疇的科學問題,隨著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測等任務的開展,我國對空間科學的人才需求量極大。這個專業是依托正在建設的深空探測國家實驗室進行培養。
? 新工科是新增專業最鮮明的標簽,清華大學新成立工科創新人才培養書院——為先書院,擬招收120人。為先書院的名字來自清華大學校歌“器識為先,文藝其從”。
? 武漢大學新增了智能制造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智能建造3個新工科專業,面向國家制造強國戰略、能源安全新戰略等需求,填補新型人才缺口,解決復雜工程發展瓶頸問題。
? 新醫科同樣表現搶眼。清華大學將原有的醫學實驗班升級為臨床醫學八年制“卓越醫師-科學家”培養計劃,預計招收60人。
? 傳統的醫學專業正在與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相結合。山東大學今年開招生物醫藥數據科學專業,這是2021年才新設立的專業。哈工大的生物醫學科學、智能醫學工程等專業今年新增招生。
?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雙一流”名校提前批的招生計劃仍然較少。“一些名校的提前批專業與普通批次專業是沒區別的,但提前批的分數線會低于普通批,不排除為了招收更多高分考生而縮減提前批規模。”一名了解本科招生工作的高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轉出無門檻、轉入有要求”
? 有的新專業并不面向高考生招生,比如,南開大學2022年新增數字經濟專業,也是全國首批獲批此專業的高校,入學后在新生中二次選拔產生。
? 在大類招生背景下,“雙一流”名校普遍設置了靈活的轉專業政策,滿足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要。
? 楊鋒介紹,中科大以“100%自由轉換專業”而著稱。第一是機會層面,100%有機會,所有人都有權利轉專業;第二是結果層面,100%能夠轉成功;第三是成才層面,轉換專業后100%能夠成才。
? 武漢大學的轉專業政策是“轉出無門檻、轉入有要求”。學生除了可以在本專業大類中選擇專業外,在大一下學期、大二下學期各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2022年有580名學生順利轉入心儀專業,成功率6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除部分特殊政策要求限制的學生外,其余學生在一年半以后可以申請轉專業;不限次數,每個學期都可申請。
? 蘭州大學大一學年末可以在全校范圍內申請轉專業,原則上不限定轉專業人數比例,轉入人數由學院根據專業情況確定,一般在300名左右。大二學年末,學院內或同學科類內轉專業不限制人數比例,由學院根據專業情況確定。
? 大連理工大學按照大連和盤錦兩個校區招生,盤錦校區學習成績位于大類或專業前3%的學生,可以申請跨校區轉專業,目前累計已有250余名學生轉入到大連校區學習。
? 綜合來看,除了個別大學實行不限次數和人數的超寬松政策外,大多數實行“轉出無門檻,轉入有要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一位社會科學院系負責人告訴記者:“理論上轉專業存在可能,機制是通暢的,但是各個專業為了控制學生質量和規模,都肯定會設置相應的條件。”
? 越來越多的高校推出雙學位項目,幫助學生多元發展。南開大學推出4個定制雙學位班,包括經管法班(經濟、管理、法學復合型人才培養試驗班)、PPE實驗班(哲學-政治學-經濟學實驗班)、FAS項目班(非通用語言專業與人文社科專業復合型國際化人才培養項目)、信息安全-法學雙學位試點班。
? 武漢大學的涉外法律人才雙學位試驗班面向所在學院新生進行二次選拔。這類雙學位項目在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中較多,主要以進校后二次選拔形式招生。
(摘自《21世紀經濟報道》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