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6日,國務院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明確規定,任何企業、組織和個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不得脅迫、引誘、教唆未成年人文身;各相關部門應當履行部門職責,發揮部門優勢,加強對未成年人文身治理的支持和配合,形成整體合力。“未成年人有沒有文身自由”這個話題也終于有了“定論”。
文身與未成年人犯罪
? 2020年4月,江蘇省沭陽縣街面上發生了一起未成年人聚眾斗毆的案件。一群十四五歲的小伙起了沖突,互相之間動起手。
? 沭陽縣人民檢察院辦案檢察官葉梅在提審的過程中,突然發現了這樣一個細節:其中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小李不停地往下拉扯自己的衣袖,好像是想蓋住什么。葉梅撩開了小李的衣袖,隨后大片的刺青映入眼簾。小李告訴葉梅:“自從有了這些文身,我就覺得自己不是好人了,實在不想給別人看見。”
? “那你為什么會去文身呢?”葉梅很好奇。小李告訴葉梅,他是和朋友學的,但沖動文身后,很快就后悔了。因為親朋好友和同學們的眼光,讓自己覺得很難堪,去文身店問了后才知道,清洗文身很貴也很痛,只好遮遮掩掩。
? 葉梅梳理了3年來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后發現,70%左右的涉案未成年人身上都有文身,且大部分都是暴力圖案。是文身導致了未成年人犯罪?還是犯罪的未成年人都會去文身?初步調查后,葉梅發現,未成年人文身和犯罪這二者之間,雖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但文身對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確實會有影響。葉梅表示,當未成年人出于好奇或者崇拜等原因選擇文身,特別是文上一些暴力圖案后,這種一時沖動的盲從行為所導致的“社會”情結,又對未成年人造成一種思想上的束縛。
? 在江蘇沭陽縣步行街上,遍布著大大小小十幾家文身館。章某的文身店坐落在步行街上。因為店面小、收費低,文身店自2017年6月1日營業以來,生意一直很好。據章某交代,幾年內共為幾百人文身,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小孩,一般都是十五六歲。當時,社會上對未成年人文身現象意見不一:有人認為,未成年人文身是私事,小孩愿意就行;有人認為,未成年人文身是家事,只要家長認可、同意就行了。
文身亂象治理背后
2020年,沭陽縣人民檢察院成立辦案組調查發現,文身館混亂無序和行業失管問題比較普遍。不少文身館沒有任何證照,購買的顏料、器械、用品用具等來源不明;消毒意識不強,極易造成文身創面感染及傳染病傳播風險;有的文身館違法開展洗文身業務,給不特定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帶來損害。
? 沭陽縣人民檢察院認為,沭陽縣衛生健康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清洗文身、文身經營主體的主管部門,未履行監管職責,導致文身館長期無證無照經營,侵害社會公共利益。隨后,他們向兩家行政單位發出了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這份檢察建議催生了對全縣范圍內文身行業的專項整治,共排查文身館20家,責令停業兩家。
? 值得關注的是,當時法律沒有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即沒有明文規定“不得為未成年人文身”。據葉梅介紹,《辦法》出臺之前,對文身行業問題通過行政公益訴訟促進治理,存在著行業歸屬不明、監管主體不清、行業規范缺乏等困境。而且,僅靠行政手段也難以達到個案懲治和公益保護效果。
按照法律規定,對于缺乏行業規范導致侵權行為難以被監管的,檢察機關可以通過民事公益訴訟的方式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2020年12月25日,檢察機關就對文身店主章某啟動民事公益訴訟立案程序,立案并開展調查取證工作。
? 2021年5月6日,宿遷市人民檢察院以章某為未成年人文身侵害未成年人的身體權、健康權向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5月24日,在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施行當天,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判決被告章某立即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行為,并在國家級公開媒體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一審宣判后,章某當庭表示不上訴并愿意積極履行判決確定的義務。
? 判決不是終點。記者了解到,《辦法》明確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教育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對未成年人產生文身動機和行為的,應當及時勸阻,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文身。對此,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浩表示,《辦法》已明確規定,任何企業、組織和個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不得脅迫、引誘、教唆未成年人文身。因此,以往店家宣傳的“家長同意就可以”不符合法律規定,屬于違法行為。
? 周浩建議,《辦法》出臺后,各地應積極按照其相關規定,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務的違法行為制訂監督、處罰的機制;相關部門應廣泛開展宣傳活動,促使商家合法合規經營,讓全社會攜手打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一方凈土。
(摘自《中國青年報》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