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距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院70周年紀念日僅差4天。然而,陪伴人藝70年的“七一勛章”獲得者,表演、導演藝術家藍天野,在這一天卻永遠地離開了他一生摯愛的話劇舞臺,享年95歲。《北京人》里沉默寡言的曾文清,《茶館》里意氣風發的秦二爺,《蔡文姬》里風流倜儻的董祀,《家》里道貌岸然的馮樂山……藍天野被譽為中國話劇“活化石”。
“七一勛章”獲得者
? “正在向我們揮手致意的這位功勛黨員,就是藍天野。他今年已經94歲了,入黨將近76年,是北京人藝的原演員、導演。他將一生奉獻給人民文藝事業,為中國話劇藝術的繁榮發展作出重大貢獻。”2021年6月29日,央視實時轉播的“七一勛章”頒授儀式上,一身深色西服,打著領帶,神采奕奕的藍天野走下禮賓車,坐上輪椅進入神圣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藍天野老師對于北京人藝,就像一面旗幟、一個精神支柱。”北京人藝副院長馮遠征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藍天野在獲得“七一勛章”時,劇院里從上到下都非常激動,“為藍天野老師獲得如此高的殊榮感到由衷的驕傲與自豪”。
? 戲劇是藍天野一生鐘愛的事業。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最早感興趣的是繪畫,走上戲劇這一行起初是為了做好黨的工作。
? 1945年,18歲的藍天野正在國立北平藝專學習繪畫。離家數年的三姐石梅從解放區回來,作為地下黨員的她,這次回家的任務之一就是在北平開展地下工作。他們家就自然成為北平地下黨的一個秘密聯絡點。
? 進步的思想點燃了18歲藍天野的熱情。他開始主動為姐姐分擔一些革命工作。看到他逐漸成熟起來,姐姐開始讓藍天野做更多黨的宣傳工作,并介紹他入黨。因為身處敵占區的危險,藍天野入黨沒有儀式、沒有宣誓,但他生前清楚記得那個日子——1945年9月23日,經上級黨組織批準,藍天野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旁人看來是高風險的工作,可在藍天野看來并沒有什么,唯獨讓他感到遺憾的是,那時候年紀太小,“不能為黨做更多的工作”。
? 藍天野第一次登臺演話劇,是在國立北平藝專時,同學蘇民拉他參加學生劇團,藍天野演了《日出》里的黃省三一角。后來,為了更好地宣傳革命工作,共產黨地下組織成立了北平劇聯黨支部,藍天野成為其中骨干人員。因為外形條件好,應組織的要求,藍天野徹底放棄了先前所學的美術專業,轉而從事戲劇表演,帶頭為革命宣傳工作出人出力,無怨無悔。
“戲要落在地上”
? 藍天野去世一天后,6月9日晚,《茶館》再度登上北京人藝的舞臺,這部由老舍創作、藍天野等人主演的戲劇,一直是北京人藝的經典劇目。
? 1956年12月2日,老舍來到北京人藝,為全體演員念他的新劇本《茶館》。“聽老舍先生念劇本就是一種樂趣,他一邊念一邊講,有時還站起身來比劃……念完后,群情激奮!難得精彩到這份兒上的劇本。”多年后,藍天野的回憶仍讓人感受到他的興奮。
? 在老舍、焦菊隱等人的安排下,藍天野和其他演員一道,首先做的是體驗生活,他們跑遍了北京城的大小茶館,觀察各種老北京人。藍天野甚至還在路邊算命的人那里算了一卦,其實是為了琢磨對方的言談舉止。“當年《茶館》首次排練,花在體驗生活上的時間和精力,比用在排練過程中的還要多。”晚年的藍天野這樣說。
? 這樣腳踏實地的練習對藍天野影響至深,后來他反復教導北京人藝的年輕演員:“你表演,別飄在那里,表演最忌諱虛假造作。你們的戲要落在地上。”“藝術扎根人民,要為人民服務,年輕人應堅持體驗生活的創作傳統。”“你們學的都是表演方法。比表演方法更重要的其實一個是文化修養,一個是生活積累,甚至生活積累更重要……”
? 1989年,62歲的藍天野飾演電視劇《封神榜》中的姜子牙。拍攝前,他特意前往白云觀,向那里的道長請教各種道教法術的樣式。戲中姜子牙的武打動作,他都是自己完成,沒有用替身。他還根據自己對姜子牙和周文王人物關系的理解,重新寫了“文王訪賢”這場戲。電視劇中,藍天野將姜子牙的仙風道骨展現得精彩絕倫。至今,對很多人來說,一提起姜子牙,腦海里就會呈現出藍天野飾演的形象。“姜子牙位列仙班。”一位網友這樣形容藍天野的去世。
? 離休后的藍天野,有19年沒再演戲。2011年,在北京人藝的邀請下,藍天野再度出山,參演劇目《家》。多年沒有登臺的藍天野,挑戰了一個更有難度的角色,過去一直飾演正面人物的他,主動要求飾演《家》中偽善的馮樂山。
? 排演中,藍天野曾不小心摔傷,手指骨折,但他起身后的第一句話卻是:“對不住大家,讓各位受驚了。”第二天,他帶傷出現在排練現場,還要求導演讓自己上場。在藍天野心中,“戲比天大”的觀念多年來從未變過。
“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
? “爺爺,您現在身體感覺怎么樣?劇院6·12當天紀念活動,希望能放一段您的賀詞,您能給錄一段嗎?”
? “我現在住院,大約幾天后回家,我可以錄一段。”
? “爺爺,用我托一個朋友過去幫著錄嗎?”
? “不用,我可以錄。”
? 這是5月21日,藍天野與孫丹的微信聊天記錄,也是他們二人之間最后的通訊記錄。
? “他最后給我的回復是,6·12院慶,他要自己給我錄一段,腦子依然清清楚楚……”藍天野去世后,孫丹在朋友圈表達哀思,“老一代藝術家,我們大多只有仰望的份兒,但您真的是我們這一代有太多接觸的唯一一位老藝術家。而今天,爺爺走了……”
? 在馮遠征看來,藍天野更像是北京人藝的定海神針。“每每看到他們,我總是在想,我到了八十多歲還能演戲嗎?我到了八十多歲時,還能像他們那么精神矍鑠地站在舞臺上嗎?但話說回來,他們站在那里的時候,對于其他演員來說,他一下子就能把身邊人的心氣調動起來。”
? “德藝雙馨,就是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演戲。”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馮遠征說,這是藍天野留給北京人藝珍貴的精神財富。不僅僅是北京人藝,藍天野去世的消息,也讓整個網絡彌漫著不舍與哀傷,網友們紛紛獻上自己的祝福與哀思,“藍老,一路走好”“致敬,走好”……
? 其實,藍天野95歲的人生,已足夠豐盛而精彩。那位騎著自行車為黨組織護送情報的少年,那位聽從黨的安排走上演員這條路的青年,那位在《茶館》《北京人》《蔡文姬》等劇目中塑造出鮮明人物形象的實力演員,那位在85歲高齡擔任現實題材大戲《甲子園》藝術總監的老人,在口述回憶《煙雨平生藍天野》中,他回顧自己的一生說:“回首八十七載歲月,從記憶中撿拾起片片落葉,有過彎路和虛度,也有過充實和自得,或歡愉,或無奈,或悲憤,因成以往,都化作自己心中淡淡的趣事。”
? 為這本口述回憶作整理的羅琦,用曹禺話劇《原野》中的一句話來形容藍天野:“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強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