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乾相
前不久,賈平凹先生的最新筆記體小說《秦嶺記》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是賈平凹從事文學創作半個世紀以來,在國內出版的第19部長篇小說,也是他第一部以“秦嶺”命名,潛心為秦嶺作傳的作品。面世不到一個月,《秦嶺記》就躋身2022年5月“文學好書榜”榜首。
開頭結尾,寓意深刻
“中國多山,昆侖為山祖,寄居著天上之神。玉皇、王母、太上、祝融、風姨、雷伯以及百獸精怪、萬花仙子,諸神充滿了,每到春夏秋冬的初日,都要到海里去沐浴。時海動七天。經過的路為大地之脊,那就是秦嶺。”不忘來路,方得歸處。《秦嶺記》以充滿神話傳奇色彩的開頭,引出了深山中一個個光怪陸離的小故事,也給這些離奇的故事設定了宏大的注腳。
? 作者好似一個深入秦嶺的外鄉人,一筆一筆地記著這里的見聞:豺狼出沒的倒流河,幡然悔悟的黑順,金剛不壞之身的和尚,移炸藥的狐貍,誰也見不得誰的豬,通人性的狗,奇奇怪怪的村子,悲歡離合的壘石……每一個故事都短小精悍、耐人回味,透著山里人的樸實和生活的瑣碎。
? 《秦嶺記》的開篇,寫一個山里后生,名叫“黑順”,卻總是和父親對著干。最終,“黑順”順從了父親的遺愿,將父親葬在了河道里,哪知道這是他父親無奈的反話,最終導致墳墓被大水沖毀。拋開故事情節,這與《聊齋志異》的開篇《考城隍》,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考城隍》“開宗明義第一篇”,突出了“人生百行孝為先”的孝道思想。人若不孝,一切將成為笑談。《秦嶺記》里的第一個故事,就不同凡響。
? 小說的結尾,貫穿始終的一條線是“萬世文字之祖、千古士儒之師”的倉頡。這一章中,寫了倉頡書院里一位叫“立水”的學生,熱衷于寫文章,“自信而又刻苦地要在倉頡創造的文字中寫出最好的句子”。這位“立水”,我感覺就是作者賈平凹的化身。賈平凹,原名賈平。在《秦嶺記》一書中,從賈平凹創作的插圖的落款看,“平”字是出頭的。出頭的“平”字,恰恰就是“立水”二字的合體。這樣的解讀,或許有點牽強,但似乎更接近文本的本來面目。
《秦嶺記》,始于傳說,終于傳說;始于秦嶺,終于秦嶺。在我看來,這部筆記體小說看似是寫秦嶺,可以稱為秦嶺之山川草木志、動物志、村落志、人物志,其實是站在中華民族的父親山、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的高度來寫,歸根到底寫的是傳承數千年的中華文化。
書寫秦嶺,用心用情
秦嶺,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百度”一下可知,廣義的秦嶺,西起甘肅省南部,經陜西省南部到河南省西部,呈東西走向,全長約1500公里,南北數十公里至兩三百公里;狹義的秦嶺,指位于陜西省境內包括太白山、終南山、華山等在內的秦嶺主體山脈。 在地理學家眼里,秦嶺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是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在氣候學家眼里,秦嶺是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秦嶺與黃河分別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 秦嶺之大,磅礴千里;秦嶺之美,鐘靈毓秀。它聚合了天地靈氣,孕育出優秀的人才。千百年來,秦嶺因自然景觀秀美、生態資源豐富、人文遺存眾多而享譽海內外。可以說,中華民族最引以為驕傲的古代文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座樸實無華的巨大山脈。
? 回顧賈平凹的作品,從《兵娃》到《商州初錄》《臘月·正月》《浮躁》,到《白夜》《秦腔》《古爐》,再到《帶燈》《老生》《山本》,賈平凹所寫的故事,皆發生于文學地理意義上的秦嶺南北。賈平凹在《秦嶺記》的后記中自嘲:“我笑我自己,生在秦嶺、長在秦嶺,不過是秦嶺溝溝岔岔里的一只螻蟻,不停地去寫秦嶺,即便有多大的想法,末了也僅僅把自己寫成了秦嶺里的一棵小樹。”
? 2017年寫《山本》時,賈平凹曾說,秦嶺是“一條龍脈,橫亙在那里,提攜了黃河長江,統領著北方南方”。2021年寫畢《秦嶺記》,他卻不知還能怎么去說秦嶺,“幾十年過去了,我一直在寫秦嶺,寫它歷史的光榮和苦難,寫它現實的振興和憂患,寫它山水草木和飛禽走獸的形勝,寫它儒釋道加紅色革命的精神。先還是著眼于秦嶺里的商州,后是放大到整個秦嶺。如果概括一句話,那就是——秦嶺和秦嶺里的我”。這次書寫,他將70年來的生命洞察融在字里行間,自言“所寫的山山水水、人人事事,未敢懈怠、敷衍和油滑順溜,努力寫好中國文字的每一個句子”。這相較于陳忠實先生《白鹿原》創作隨筆《尋找屬于自己的句子》一書所表達出的追求和心態,可謂如出一轍!
? “筆記小說古已有之,魯迅曾將這種內容較為駁雜、寫法較為自由的文類大致分為‘志人’和‘志怪’兩種。《秦嶺記》兩者兼有。行文貌似實訪照錄,本事趨于志異奇談。閱微雜覽間,隱約可見生存的時變境遷之痕、風俗的濾濁澄清之勢,以及山地深處的人生底細和生活況味。”《人民文學》雜志今年第二期首發《秦嶺記》的推介詞,言簡意賅,概括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