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資源的網絡集群化管理工作,是指通過完全統一規范的網絡群體工作方法來實現對一個地區的網絡群體圖書室數據資料最高效的集成與資源共享,從而實現互聯網、自動化的網絡群體工作。圖書館網絡集群式管理模式是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在管理中實行總分館制,并根據地方人員數量、經營狀況、文化情況和公眾的需要等進行適當的布局,通過網上的資源共享項目來進行資源共享,隨時隨地為大眾提供館內公共服務,以提高本館的業務競爭力。本文對圖書館數字總分館建設展開探討。[1]
一、圖書館規劃中數字總分館建設的重要性
首先,在圖書館總分館建設過程中,數字總分館的建設是實現現代化圖書館運作模式的需要,也是推動圖書館資源和諧發展、實現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徑。從圖書館發展的整體視角上看,數字總分館的建設可以完善館內各個部門間的聯系,并達到與當地各圖書館的信息共享,使圖書室、文化站等服務機構達到標準化、規范化、網絡化的統一管理。通過建設數字總分館模式,還可以增進與外國圖書館的聯系,提高館內服務質量,讓常來該館的外國讀者感受到良好的服務。[2]
其次,數字公共圖書館的總分館建設,重要目的在于適應群眾日益增長的社會文化需求,并維護其相應的社會文化發展權益,基于廣泛性、公平性、公正性等基本原則,逐步建設完備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完善的社會文化服務。因此,數字總分館模式的建立,是進一步提高館內服務效率,更高效地整合公眾圖書館資源,實現本館社會價值的重要方式。同時,在數字總分館建設過程中,也比較容易地進行經費統籌、信息資源統籌和人才資源統籌等方面的統一管理工作,使人才、績效、信息資源、業務等工作實現統一的管理模式。
二、建設數字總分館模式的條件
(一)政府的支持
數字圖書館總分館制度對我國公共圖書館制度發展而言,是一件較為新穎、富有開創性的事業。[3]它是一個嚴謹復雜的工程,要求對人力、物力、財力等進行全面投入與協調配置,勢必要經過一個漫長曲折的發展過程。缺乏政府這個堅強后盾的支撐,我國數字總分館制建設是很難實施并繼續發展下去的。但縱觀我國數字總分館制的建設狀況,發展得較為成熟的地方,其總數字分館制建設均有政府作為堅強的后盾。[4]
(二)科學的管理
管理模式對整個管理系統的建設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唯有構建科學的管理體系,并持續推進改革創新,方可推動數字總分館科學、合理、有序地發展。因地制宜地打造高效科學的管理模式,是目前我國總分館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特別是在聯合制總分館管理模式中,由于行政的主導作用并不是十分明確,所以總館內部對所有分團缺乏強有力的管理。如何保證總分館體系內部相對緊密的聯系,保障整個系統的正常高效運行,科學高效的管理方式就變得更為重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蘇州“扁平化”管理模式。[5]
(三)先進的技術和設備
科學技術已成為信息時代的主要載體與工具,在社會系統成功運作中承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而信息化能力的欠缺將給各類管理模式造成功能上的障礙。特別是在全國分館財政上分級投入、分館之間資產相互獨立的情形下,要實現總館對分館的有效控制、監督和統一管理,領先的技術和設備是重要保障。在技術和設備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由我國企業自主研制的Interlib系統和哈爾濱一體化信息管理平臺。
Interlib管理系統支撐RFID的集中管理和全面使用,對RFID信息技術在公共圖書館的實現和運用有著成功經驗和資源優勢。目前,在已經進行的數字總分館建設中,東莞圖書室、廈門圖書室、杭州市圖書室等均采用了這個網絡系統,并實現了藏書自動盤點、藏書自動分類、ATM等自動服務。如此一來,各分館均無須配置新的網絡系統,即能夠利用網絡直接訪問總館服務器和數據庫系統,即便分館發展水平有所差異、種類不同,也能夠達到分館統一圖書檢索、通借通還的目標。
三、圖書館總分館機制的三大基本模式
(一)合作制總分館模式
合作制總分館模式也可以說是總分館的初級形式。從嚴格意義上說,這個管理模式并非真實的總分館制管理模式。在合作模式下,總館和分館之間是相對獨立的,縣城圖書館是不具有歸屬關聯的,而是各館間通過協議進行合作,以實現區域資源共建共享,完善共同文化服務體系為目的。[6]目前,實施該模式的我國特色典型有上海城市中心公共圖書館模式、無錫協作模式、哈爾濱中心城市共享管理模式、北京城市公共圖書館信息服務網絡模式。合作制總分館模式中,對總分館建設項目的資金投入主要為參加建設項目的地方各類資源,而總分館運營又缺乏相應的指令性文件做保障,可見在該模式中地方所發揮的作用相當小。這種結構體系基本上是以比該區行政級別更高的總分館為核心館,再向下延伸三級的總分館體系,總分館間可以建立協同機制,進行部分信息的共建共享或單純資源共享。雖然如此,但這種體系還是對總館的統籌水平和社會影響力有高度的需求。合作制總分館模式,很好地解決了由于技術、政策等因素造成的相互協調困難的障礙。通過總分館內部協調與配合,全面進行協同采購、協同資料提供、協同文獻咨詢服務、文獻技術研究和人才資源共享等項目,達到了人員、技術和資金上的優勢互補,是目前情況下總分館制的重要嘗試。不過,缺乏政策扶持的這種公共圖書館合資經營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公眾圖書館資源提供的普遍均等問題并沒有緩解。采用合作制分館管理模式的區域還有浙江省“網絡覆蓋式共享工程”、山西省“公共圖書館系統業務協同建設工程”和黑龍江“總分館制遠程延伸服務”等。[7]
(二)聯合制總分館模式
聯盟制總分館模式,比協作制總分館模式要更進一步,總分館體系的所有分館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了。它是目前在國內外應用最為普遍的公立圖書館總分館管理模式,基本具有總分館制的特征,但也并非完全的總分館制管理模式。目前,采用該種管理模式的重點地區包括嘉興城市一體化的公立分館服務體系管理模式、蘇州工業園區“政府購買”的管理模式。聯盟制總分館的管理模式下,總館與分館間聯系密切,總館對分館是服務上的直接領導關聯,[8]對分館實施技術指導與服務監管,并進行統籌管理文獻資料的購置、集成編制與整體統一調配,在總分館內部進行數據信息資源共享、通借通還等。但由于總館和分館之間的所有權是相互獨立的,分館的所有權歸屬于其他投資主體。這種管理模式已經有了強大的法律后盾作為支撐,如政府部門或行業機構,在部分地方都有指令性的法律文件指引,從而形成了具有地區性的法律管理體系化的公眾圖書室業務網絡系統,做到了圖書館共享,為地方圖書館讀者帶來了快捷優質的咨詢服務,同時又較好地避免了因政府管理體制不足而造成的各種弊病。這是在目前條件下,我國多數地方所采取的管理模式。不過我們也必須看到,該種管理模式下,因為投入主體和管理主體的不一樣,在信息資源共享、人才配置等方面勢必會出現兩者之間的沖突,進而影響總分館的整體運營效果。目前,采用該種模式的有天津社區分館模式和青島模式等。[9]
(三)城市協同制總分館模式
城市協同制總分館模式是比較貼近于國外總分館標準的總分館制度。就是在一種制度環境中,特別是在復雜體系中,其中的個體都應該成為對總體絕對服務的單位。當某一體系發生問題后,其資產就能夠被轉讓到其他可以正常運轉的單位中去,整體系統也不受到干擾。這種合作體現在整個總分館體系中,是指總館與分館之間的合作關系,從而能夠形成一個共同的服務體系。由于總館對分館具有一定的管理權,當某一家分館發生問題的時候,各級分館都有能力將其資產、業務等進行轉讓,并不干擾整體總分館體系的正常運行。與合作制總分館管理模式和聯合制總分館管理模式不同,城市協同制總分館管理模式并非是所有分團機構職能的簡單融合,而是在一種資源共享理念的導向下,由各級圖書室機構統一引導所有分團系統,通過分工和協作,以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總體能力最大化。目前,我國采用城市協同制總分館模式的有深圳市福大圖書館區管理模式、佛山禪城合作圖書室管理模式。
四、總分館模式規劃發展的建議
(一)優化管理模式
突破制度障礙,明確圖書館建設主體,促進行政主體謀求法律保護的系統性總分館制建設已取得明顯成效,其成本費用大范圍節約、服務效率最高。因此,應該進一步推動統一型總分館制的建設,以形成標準化、均等化的圖書館公共服務制度。同時,由于公立圖書館總館與分館建設主體不同,將產生多樣建設主體與多層級的管理單位。對于推廣系統型建設主體、統一管理單位服務的統一型總分館,也應該進行系統建設主體的上移建設。要沖破固有機制,由行政主體解決問題,自上而下統籌推進。由于現階段的統一型總分館有關人財物的來源不能得到地方政府的保證,因而不能確保長期運轉,不斷發展壯大。應在相關條例中,引入已經實施幾年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度,并通過立法確定政府部門與專業組織權責,實行管辦分開,使得統一型的圖書館總分館管理模式得到普遍推行。而唯有獲得政府政策支持和法規保護,公立圖書館總分館體系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并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建設。
(二)建立管理職能機構
在總分館系統中建立分館委員會的“法人治理結構”的最高管理機關,通過這種組織方式,把各分館的管理與經營控制權賦予總館,并輔以科學高效的控制、獎勵、約束等制度。這種的權力機制滿足了政府職能轉換和事業單位改制的要求。
(三)拓寬經費來源
總分館體系工程費用龐大,需要政府充分、持續地進行投資。而總分館系統的工程費用,大部分來源于承擔工程建設主體的地方財政。同時,國家和上級財政也要投入一定比例。在我國目前分稅制的公共財政體系下,基層政府普遍財政困難,無法保障建設當地分館所需要的費用。因此,應當積極吸納社會力量、民間資本以及個人捐贈,用于地方圖書館的穩定運行。
(四)深化數字化建設
數字圖書館是現代圖書館最新的發展形勢。以各級數字圖書室為節點,通過覆蓋全國的數字圖書室及虛擬網絡,最終達到資源共享的全面化服務目標。各公共圖書館也將主動建立數字圖書室,并做好宣傳推廣工作,為每個公眾提供數字化的文化信息資源。
(五)完善公共圖書館品牌,建立總分館特色服務
實現公共圖書館與分館系統的有效協調運轉,就需要由總館肩負復雜的統籌任務。因此,總館要具備很高的社會影響力與輻射力,這樣才能增強其對各分館系統的影響力,進而使圖書館總分館系統有效運行。總分館建設應當改變原來“大而全”的局面,要根據當地特色合理分配。例如發揮具有當地特色人文環境、產業優勢的藏書作用,形成有影響力的地方專門圖書室和有特點、有活力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中心。
五、結語
綜上所述,數字總分館建設已成為圖書館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數字總分館建設過程中,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共享系統建設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數字總分館建設的各個方面,進而形成有效的圖書館資源發展管理機制,為社會全面穩定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李傳欣.協同創新理念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發展模式探討[J].黑龍江檔案,2022(02):307-309.
[2]何欣.基于總分館制視角的聯合參考咨詢平臺比較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2(02):79-81+92.
[3]丁琴娥.總分館制:公共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作用的“放大器”[J].山西青年,2022(02):91-93.
[4]廖鑫欣.社會力量參與廣西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模式探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20):134-137.
[5]馬琳娜.圖書館總分館制的建設現狀與趨勢[J].科技世界,2021(24):53-54.
[6]欒玉華.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模式探討——以雷州市圖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0(07):20-22.
[7]王燕中.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現狀、問題及發展思考[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05):165-166.
[8]曾坤海.淺析縣級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J].今日財富,2020(10):80-81.
[9]伏菊英.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現狀、問題與發展趨勢的思考[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9(05):8-12.
(作者簡介:吳婷婷,女,本科,張掖市甘州區圖書館,圖書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總分館建設)
(責任編輯 肖亮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