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亮
摘要:通過對小煤礦安全管理現狀分析,從而有針對性提出加強小煤礦安全管理的防范措施,使小煤礦安全管理進一步改善,防范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
關鍵詞:安全生產;安全管理意義
引言:小煤礦是我國煤炭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煤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為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煤炭需求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小煤礦由于先天不足,加之安全基礎管理薄如,造成事故多發,是安全生產工作的一個“重災區”。煤礦安全是全國安全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改善小煤礦的安全生產狀況又是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重點。為保障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有效遏制小煤礦發生重特大事故,推動煤礦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定好轉,通過對貴州北部小煤礦安全管理現狀調查分析,從而有針對性提提出防治對策,促進煤礦安全發展。
1我國小煤礦安全生產現狀
(1)事故多發。小煤礦的產量近幾年僅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卻占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今年1-2月,全國發生煤礦事故15起、死亡29人,同比增加2起、14人,分別上升15.4%和93.3%。其中,重大事故1起、14人,同比增加1起、14人,均上升100%;未發生較大事故,同比減少1起、3人。15起事故共涉及11個?。▍^)。事故總量從多到少排名依次是,貴州2起、15人,甘肅、河南、內蒙古各2起、2人,云南1起、2人,山西、山東、四川、陜西、寧夏、新疆各1起、1人。(2)安全基礎條件差。小煤礦仍然數量過多,規模小、安全生產基礎條件差,生產工藝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責任不落實,規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規范,安全培訓不到位等安全基礎管理薄弱的問題突出、違法違規組織生產現象時有發生。(3)違法違規組織生產的現象比較嚴重。部分小煤礦甚至還存在證照不全仍然違法違規生產、建設,技改期間邊建邊生產,以整改名義代替采煤,超層越界、冒險蠻干等問題。
2加強小煤礦安全管理的意義
小煤礦事故多發,安全生產形式嚴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均衡,自然災害嚴重等客觀因素,也有思想認識不高、安全技術措施貫徹執行不到位、安全投入得不到保障等主關因素,安全生產基礎條件十分薄弱,所以加強小煤礦安全管理是做好安全生產的必由之路。
3小煤礦安全管理中存在問題原因分析
(1)不重視體制機制建設。一是管理制度不科學,多數民營煤礦還是采用“以人管人”的家族管理方式,沒有一套適合本礦的管理制度,即使有管理制度都只是流于形式,應付檢查,該罰的沒有罰,該獎的沒有獎;二是對礦級管理人員和工人沒有結合各礦實際完善切實可行的考核機制,導致管理人員和工人思想渙散、工作隨意性大、工人積極性不高,尤其是礦級管理人員不履職盡責,有些管理人員甚至抱著混工資的想法工作,能力水平差距大,未形成制度約束人、制度規范人、以制度提高工作效率的長效管理機制。(2)不重視技術人才培養和引進。一是業主對人才是生產力的關鍵因素認識不到位,仍然停留在“小煤礦”時的管理理念,認為礦長、總工程師及管理人員只是為了滿足檢查需要而配備的,只是用于承擔責任,業主自己才是最好的規劃師、工程師、管理者;二是從業人員文化水平和業務素質整體不高,現有從業人員年齡結構整體偏大,沒有新鮮“血液”融入,隨著煤礦信息化、智能化、機械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員素質提升太慢,不能滿足現代化礦井安全生產要求;三是工資福利發放不及時,得不到保障,許諾待遇不能兌現,導致社會信譽度下降,招工困難。(3)不重視采掘隊伍建設。一是沒有培養自己的采掘區隊,總認為出錢就能聘請到人到煤礦干活,只要煤礦不生產隊伍就全解散,有些煤礦甚至出現一年換幾批隊伍現象;二是缺乏保障機制,有能力的外來采掘隊伍因煤礦生活條件、工資支付以及不可預見下的特殊政策等原因離開;三是沒有為采掘隊伍施工創造條件,強行攤派任務,掘進進尺慢,采面推不走時不是認真分析問題,反而是聽信讒言,埋怨隊伍水平差,個別煤礦在考核中明確機電設備壞了由區隊負責,但區隊根本就沒有這個能力,煤礦管理層因私利經常對區隊出難題,相互排擠;四是煤礦在采、掘隊伍選擇時考察不全面,盲目引進采、掘隊伍,沒有長遠考慮隊伍建設問題,僅僅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而慌亂上隊伍,不注重新隊伍的考察考核,不結合本礦實際去選擇隊伍,尤其在最為關鍵的機電人員選擇上都沒有把好關,導致個別煤礦在更換機電人員后出現設備壞了沒人修甚至是不會修的現象[1]。(4)不重視機電設備維護保養。在機電設備管理方面,業主和礦級管理人員思想老舊,缺乏科學合理的機電設備管理理念,不能清醒認識到機電設備日常維護保養是正常生產經營的必備保障,連最基本的易損、易耗件配備都不能滿足正常生產需要,設備壞了再找廠家發貨或維修,煤礦卻長時間差欠費用,導致雙方合作不愉快,洽談協商時間耽誤太長,導致煤礦有效生產減少。(5)不重視安全生產投入和資金保障。近年來,多數煤礦對產業政策把握不準,生產成本控制不足,影響資金周轉,經營困難,尤其在保障煤礦安全生產上投入欠缺,常常是先扣骷髏,再打補丁,陷入惡性循環,沒認識到只有保障安全投入才能讓生產出效益[2]。(6)不重視安全發展長遠規劃。一是不重視日常安全管理中的隱患排查和治理,沒有形成系統治理隱患的理念,沒有在風險預控和源頭治理上下功夫,多是頭疼醫頭、腳痛醫腳;二是礦區優化布局不合理,單井規模能力小。礦井采掘規劃沒有考慮礦井災害治理時間和空間,沒有考慮節約化生產,沒有考慮提升單進,沒有理解國家提出的“一優三減”好處,錯誤地認為多布置頭面就是提升效率。
4小煤礦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1)淘汰落后產能,抓兼并重組。必須依法關閉非法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破壞資源、污染環境、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煤礦,通過資源整合、技術改造、改善礦井安全生產條件,淘汰落后的生產力。這項工作已經刻不容緩,這是一項煤礦“保命”的工作,個別煤礦仍然存在重生產輕建設的情況,導致工作推進緩慢,面臨產業淘汰的危險,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改變個別煤礦等待政策、觀望不前的錯誤思想。(2)抓安全生產標準化,動態達標長效機制。讓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落實到煤礦生產建設中,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從靜態到動態、從形式到實質的轉變,進一步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形成煤礦干標準活、標準干活的良好工作氛圍[3]。(3)抓智能化、機械化礦井升級改造。引進先進技術保障機械設備正常運行,引進技術團隊、設立礦山設備維修服務中心,為機械化開采、輔助系統智能化控制提供技術保障,解決綜采設備故障率高、易損易耗件配備不足導致煤礦正常生產時間少的問題,實現設備高效運行。
結束語:煤礦要從思想上轉變用人觀念,積極創造工作條件和用工環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提高團隊凝聚力,建設優秀班組,合理安排工作任務。對從業人員專業能力定期不定期組織開展安全教育培訓,提升煤礦從業人員加強專業理論學習,采取送專業技術知識到企業的方式,聘請專家到企業開展煤礦安全職業培訓,在機械化、智能化方面分別安排專項培訓,與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形成校企合作,開設煤礦相關專業,定向性培養煤礦專業技術人員,補充煤礦專業人才缺口,從而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適應新時代煤礦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培訓教材.國家煤礦安全檢查局人事培訓司組織編寫.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2]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安全評價[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2.
[3]張浩.關于煤礦安全管理的辯證思考.山東煤炭科技.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