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然山 張紅妮 杜萌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質量的提高,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尤為重視。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固廢垃圾,不但侵蝕著城市及周邊的土地資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的“形象”,另一層面來講固廢垃圾會逐漸污染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并破壞經濟社會的穩定、可持續發展。因此,全面優化固廢垃圾治理,是未來城市治理的必經之路,同樣亦為落實綠色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更是打贏環境治理攻堅戰的核心要素。
關鍵詞:城市垃圾;固廢處理技術;協同治理
引言:我國人口眾多,是垃圾產生大國,相關資料表明,國內現階段城市固廢垃圾年均近兩億噸,近五年每年增幅為百分之八左右。隨著我國工業發展速度的加快和產業轉型的升級,固廢垃圾產生的數量和種類呈規模性增長。同時,各企業為了利潤的最大化,也可能違規處置固廢垃圾,加速環境污染事件產生的可能。基于此,本文在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探究處理固廢垃圾的技術。
1當前我國處理固體廢棄物的現狀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高的提升,以社會飲品作為切入點,可以看出近些年品種豐富的奶茶飲品使得我國的固體垃圾的數量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作為備受社會大眾喜愛的飲品,在消費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較多一次性的奶茶飲品廢棄物,奶茶店的塑料杯和紙杯都是一次性的,形成的垃圾持續增加且難以被生態循環系統消化。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固廢垃圾治理面臨政府、企業、居民無法有效協調共進的問題,這些問題從根本上制約著固廢垃圾治理的全面開展,而隨著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程度的不斷提高,協同理論等相關理論為推進固廢垃圾治理提供了一種新的范式。環境保護刻不容緩,垃圾治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同時只有對垃圾進行分類,才能從根本上規避垃圾“二次污染”問題。
2當前我國固廢垃圾處理上存在的問題
2.1法律法規不完善
通過對國外一些國家的調研不難發現,發達國家在處理固廢垃圾上起步較早,在長時間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我國固廢垃圾減量化及資源化利用相對于歐美國家起步較晚,雖然近些年來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但目前對其研究側重于理論概念,對其實施的經濟環境效果評價沒有明確的量化指標,這使得相關單位以及消費者對該模式的實踐性仍持懷疑的態度,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存在諸多困難。近年來,我國各級地方政府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的相應政策措施,起到了推動行業發展的導向作用。但是目前我國并未出臺專門針對固廢垃圾減量化及資源化利用的相對完善的法律法規。雖然《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明確要求了生產者要進行清潔生產,但這僅僅是原則上的要求,并未進行實質性的規定和處罰措施,處理固廢垃圾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對單位建筑面積最高固廢垃圾排放量進行明確的要求,我國的法律文獻還不夠完善。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并未制定嚴格的定量指標,沒有定量指標的規定,監管部門就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管。缺乏有效的治理條例,在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很難標準化。
2.2資源化利用技術落后
目前,我國固廢垃圾分揀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科研人員及資金投入較少。另外,固廢垃圾產生企業和專業處理固廢垃圾的企業并不具備精細化的分揀技術、合適的設施和專業人員,多數企業在處理固廢垃圾時沒有做到合理的垃圾分類,這些也增加了后期資源化利用企業的分揀篩選難度,制約了我國固廢垃圾資源化利用進程的推進。固廢垃圾的分選程度決定了資源化利用后其產品的附加值,縱觀我國當前對于固廢垃圾的處理來看,對固廢垃圾的轉化利用率不高,盡管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也在提倡低碳經濟,鼓勵企業降低損耗實現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但是固廢垃圾回收再利用的企業依舊較少,加工產品往往用于再生骨料、蒸養磚和路基鋪筑材料,且總產量不高,附加價值低,產量波動較大。由于沒有形成有效的產業化模式,以及社會認可度不高,所以在工程中的應用也很有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發展固廢垃圾資源化利用技術,如先進有效的分選技術、再加工技術與分解技術,才可能降低資源化利用成本,保證再生產品的質量及產品的附加價值,提升企業的盈利空間。政府應與開設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進一步完善相關學科的建設,對口培養出適應綠色施工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復合型技術人員;施工單位應加強對員工的綠色施工繼續教育和相關知識的培訓,努力提高建筑業從業人員的綠色施工技術的應用能力。
3當前我國固廢垃圾的處理技術
3.1固廢垃圾分類治理
固廢垃圾在源頭進行分類即為垃圾分類治理的核心要素。分類治理需要通過政府部門、社區以及居民共同承擔。怎樣深化住戶分類意識,使住戶準確的實施固廢垃圾分類,減少后續處理的問題提升固廢垃圾的利用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只有經過有針對性的分類標準指導,固廢垃圾才可以實現再利用達到有效回收的目標。對差異化的固廢垃圾需實施嚴格的分類運輸,從根本深化分類轉運區域的布局,在轉運區域內加設有害垃圾暫存區以及可回收分揀區。分類處置是深化治理的有效手段,只有從根本實現分類正確并無害化處理,才可以達到循環再利用的核心目的。對于有害垃圾,需要通過正規有資質的公司定時、定點對固廢垃圾實施分類運輸。
3.2焚燒處理
集中焚燒處置是當前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處置方式。以北京為例:2020年,全市已建成44個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并投入使用,其中包括11家垃圾處理廠,每天焚燒16000t,主要滿足北京生活垃圾的處理需求。除了安全處理家庭垃圾之外,這些焚化爐還可以在現代技術的支持下,利用燃燒產生的熱量發電或取暖,并收集能源和利用資源。當然,燃燒會有污染物產生,例如會產生二噁英。雖然它可能在高于800℃的溫度下被破壞,但在設備維護或不能穩定運行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導致二噁英的產生。因此,下一步生活垃圾焚燒廠技術改進應在煙氣處理上進行完善提高。
3.3回收法
如紙類、金屬、紡織品、塑料等垃圾能夠被回收利用。在居民做好分類的前提下,回收公司通過有償回收等手段將有利用價值的可回收垃圾收集起來,運送到專門的可回收垃圾處理廠,對可回收垃圾進行清潔整理及后續操作。
3.4化學法
化學法有兩種,一是焚燒處理,二是熱分解。焚燒處理:焚燒處理前需要進行分類,比如干濕分離。一般的小區都會做垃圾干濕分類,濕垃圾主要是指有機垃圾(含水率高的有機物),居民將垃圾按照干濕分類投進對應的垃圾桶,垃圾被分類別運到垃圾處理廠。如武漢星火垃圾焚燒廠,將運回來的干垃圾放在垃圾倉內,通過機器攪拌均勻,進入焚燒爐進行焚燒發電[3]。熱分解:是將垃圾在高溫下進行熱解,使其中的能量轉化成燃氣、油、碳等能源。垃圾被熱解的過程中氮、硫、氨等元素保持原狀,對裝置腐蝕程度低。燃燒過程需添加輔助燃料,投資較大,適合經濟發達地區。
3.5堆肥法
堆肥法主要靠微生物分解,此類方法適用于有機垃圾。微生物分解分為厭氧發酵、有氧發酵。厭氧發酵:主要分三個階段,分別是水解階段、產氫產乙酸階段和甲烷階段。無氧發酵總體產氣量高,氣體成分甲烷和氫氣含量高。厭氧發酵的優點是垃圾在無氧或缺氧的環境中,不會散發難聞的氣味,發酵后能產生乙酸、甲烷等清潔能源,是較為環保的處理方法。缺點是要嚴控處理器內部的含氧量、菌種含量、PH值、含水率等,需要較為精密的監控。
3.6破碎處理
用破碎機破碎生活垃圾也是一種常見的處理手段。碎裂的目的也因垃圾類型而異。例如,在塑料或其他有機物質,碎裂后表面積的增加使得燃燒更加徹底,并減少了危險物質如二噁英的產生;對于機械和家具等廢棄物,破碎后便于運輸,減少了占用空間。值得注意的是,固體廢物在粉碎前進行分級,粉碎方法因廢物類型而異。例如,最堅硬的生活垃圾,如骨頭和木頭,必須用沖擊破碎,而韌性強的生活垃圾,如塑料和橡膠,除了球磨破碎、煮沸破碎之外,還必須用剪切破碎。
4固廢處理技術發展趨勢展望
4.1智能化的來及處理方式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大數據驅動下的“智慧城市”成為了推動城市科學化、智能化管理的手段,數字城市以城市為主體建立一個信息模型,通過各類收集手段對經濟、人文、自然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對其能夠實時調用[5],其中智慧大數據綜合監管平臺的建設是其中關鍵的一步。智能化平臺支持多方利益相關者參與管理過程、對固體廢物周期進行管理、對管理周期的適應性動態重新設計。除此之外,我國各地也建成了一些固廢大數據監測平臺,如神彩科技承建的福建省固體廢物環境監管平臺、東軟集團承建的遼寧省固體廢物及危險廢物“互聯網+”監管培訓系統、成都高新區建立了監控范圍內所有餐飲單位的餐廚垃圾智能分類系統和“地溝油”智慧監管平臺、成都市青羊區將垃圾分類數據納入大數據平臺體系。雖然目前大數據平臺建設被越來越多地區提上日程,但其大多面向城市固廢垃圾的收集處理處置和對危險廢物的儲存、轉運監測[2]。由于我國村鎮行政結構復雜,村組距離遠近不一,導致協同管理、交通聯動能力差,村鎮固廢大數據平臺的建立對于解決這些問題更有必要,更有利于進行固廢智能管理業務信息的上傳下達。
4.2固廢垃圾協同治理
城市固廢垃圾治理工作需要政府部門、市場以及社區等不同主體的全面參與,所以目前要摸索一條政府、市場、社區獨立又互動的協同治理途徑,市場主體主要涵蓋物業單位、資源回收單位,而社區則涵蓋了基層黨組織、廣大住戶等。從既有的模式進行分析,政府部門在垃圾分類治理工作中始終處于主導,不過在實際操作中政府部門由于具有強勢的特性,所以市場發展受到遏制,同時各相關單位持續投入缺乏積極性,社區中“各自為政”的現象時有發生,上述一系列問題直接影響了市場化和社區居民參與性。針對此問題,通過協同治理進一步明確政府、市場以及社區在協同治理構架中的職責,全面構建協同運作的治理機制,從根本深化住戶固廢垃圾分類參與的積極性。
4.3末端運輸處理
(1)分類運輸。流動回收網點包括八輛運輸車,運輸車通過平臺所傳輸的信息,第一時間對固廢垃圾進行收集,在垃圾沒有變質的時候,即可達到垃圾分類運輸的目的,這從根本弱化了垃圾存放時間長以及運輸過程中的二次污染。固廢垃圾車輛將垃圾運輸到轉運處置中心予以整體處理。(2)分類處理。可回收固廢垃圾經分揀轉交至再生資源利用單位,而廚余垃圾、易腐垃圾則經生物降解裝置予以無害化處置,使其變成生物營養土,并將其應用在園林綠化以及土壤改良之中。有害垃圾每月的二十五號通過環衛系統進行定點收集,同時環衛系統將這些垃圾進行集中存放,再將這些垃圾轉運至固廢處理站進行處理。而其它無法再生回收的垃圾,則會被運輸到位于城市郊區的固廢垃圾綜合處理電廠予以發電利用。
4.4封場屏障和生態修復技術
在通過該技術進行固體廢棄物的填埋處置過程中,應根據封場之后的實際用途對封場工程進行優化設計,其生物反應器主要應用的是濃縮回罐以及滲瀝液回罐等的方案,以此來有效降低固體廢棄物及其衍生物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危害,讓環境污染問題得以有效治理。在完成了封場之后,一定要對填埋場做好生態恢復處理。就目前的生態恢復處理來看,通常是在其上進行草坪的種植,再分期進行生態恢復。同時,在封場屏障系統的結構層中,從固體廢棄物表面一直到頂面應按照排氣層、屏障層、排水層以及植被層的順序進行鋪設,以此來保障處理效果。
5結語
綜上所述,固廢垃圾的危害有目共睹,固廢垃圾的治理一直是廣大群眾和政府部門關注的重點,環境保護刻不容緩,垃圾治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現階段固廢垃圾處理的技術存在“二次污染”等問題。而只有對垃圾進行分類,才能從根本上規避垃圾“二次污染”問題。總的來說,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任重道遠,需要政府部門、市場主體、第三部門以及小區住戶等各方協調起來,共同治理固廢垃圾。
參考文獻:
[1]王春燕.城市固廢處理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山西化工,2020,40(06):214-215+227.
[2]屈建.我國固廢處理技術現狀及展望[A].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7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科學與技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17:4.
[3]胡躍平,湯穎,范銘芳,薛琦.中國的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J].能源與節能,2014(08):103-105.
[4]王海北.我國二次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2019(09):1-11+17.
[5]龔波,楊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J].環境與發展,2017,29(08):99+101.
作者簡介:劉然山,男,漢族,1977.02.01,山東萊蕪人,就職于淄博市環境污染防控中心,科員,大學本科學歷,主要從事環境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