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訓濤,王 霞,趙 飛,郭迪媛,張 斌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檢驗科,河北 張家口 075000)
CD13(氨肽酶N)作為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標記被廣泛使用。CD13的表達在淋巴細胞的造血干細胞早期可以被觀察到,但隨著淋巴細胞的成熟而逐漸消失。有研究結果顯示,急性B淋巴(母)細胞白血?。╝cute B-lymphocytic leukemia,B-ALL)患兒和少數成熟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CD13異常表達[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18例異常表達CD13的B細胞惡性腫瘤患者形態學和流式細胞術檢測結果,以提高該類疾病的診斷率。
選取2016年9月—2019年11月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經MICM分型標準診斷為異常表達CD13的B細胞惡性腫瘤的患者18例,其中男9例、女9例,年齡19~80歲,包括B-ALL 12例、慢性B淋巴細胞白血?。╟hronic B-lymphocytic leukemia,B-CLL)5例、瓦爾登斯特倫巨球蛋白血癥(Waldenstr?m'macroglobulinemia,WM)1例。
將18例患者骨髓涂片標本經瑞氏染色后,顯微鏡鏡檢200個細胞;同時進行組織化學染色,再行顯微鏡鏡檢。
取乙二胺四乙酸抗凝骨髓樣本1.5~2.0 mL,分離單個核細胞,采用四色免疫熒光標記[異硫氰酸熒光素/藻藍蛋白/藻紅蛋白/CD45多甲藻黃素-葉綠素-蛋白質復合物]。所用抗體包括:B系列CD19、CD9、CD10、 CD20、CD22、CD23、Kappa、Lambda、cyCD79a,T系列CD2、 CD5、CD7、cCD3,髓系CD13、CD117、CD33、cMPO,非系列標志CD34、 CD38、HLA-DR(美國BD公司)。采用FACSCantoⅡ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美國BD公司)。
細胞形態學分析參考2015年國際血液學標準化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aematology,ICSH)標準和法國、美國 、英國(French-American-British,FAB) 標準,流式細胞免疫分型分析參考歐洲白血病免疫學分型協作組(European Group for the Immun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Leukemias,EGIL)標準[2]。
12例B-ALL患者胞核不規則,呈扭曲折疊,染色質疏松,核仁1~2個,胞質豐富,部分可見空泡,呈灰藍色或灰紅色,胞質中可見細小的紫紅色顆粒,具有較高異質性(圖1),形態學誤診率為41.6%,流式細胞術檢測結果CD13呈較強表達(32.47%~98.73%,圖2),CD34占52.64%~96.85%(表1),側向散射(side scatter,SSC)呈不均一表現,等高線圖顯示呈斜形擴散(圖3、圖4)。5例B-CLL患者CD13占33.35%~70.97% ;1例WM患者CD13占20.11%,其共同特點為胞質中存在細小的紫紅色顆粒(圖5),SSC呈不均一表現。

圖1 原始細胞形態(×1 000)

圖2 B-ALL異常表達CD13流式散點圖

圖3 B-ALL患者CD13異常表達散點圖和等高線圖

圖4 B-CLL異常表達CD13的細胞形態(×1 000)

圖5 WM異常表達CD13的細胞形態(×1 000)

表1 12例B-ALL患者檢測與診斷結果
B-ALL患者免疫表型為CD34、CD38、HLADR、CD19、CD22、CD9、cCD79a陽性,異常表達CD13;CLL患者免疫表型為HLA-DR、CD19、CD5、CD20、CD22、CD9、cCD79a陽性,異常表達CD13;WM患者免疫表型為CD38、HLA-DR、CD19、CD5、CD20、CD22、CD9、cCD79a、 CD25陽性,異常表達CD13。
12例B-ALL患者中,1例EVI1陽性,1例MLL/AF4陽性,1例HOX11陽性,有2例患者入院5 d內死亡,未行基因型檢測,其他7例患者均為BCR-ABL1(P210)陽性;5例B-CLL患者和1例WM患者未行基因檢測。
骨髓細胞形態學分類是診斷B細胞惡性腫瘤的重要方法。本研究異常表達CD13的12例B-ALL患者中,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結果均顯示骨髓增生極度活躍,細胞胞體體積中等或較大,細胞形態不規則,胞核較疏松,呈粗顆粒感,胞核不規則,呈現出扭曲折疊,染色質疏松,核仁1~2個易見,胞質量豐富,部分可見空泡,因為顆粒的存在,胞質顏色呈灰藍色或灰紅色,顆粒分布不均,顆粒顏色、大小與原始粒細胞非特異性顆粒相似,較難區分,與文獻報道[3]一致。細胞胞核顆粒感、染色質疏松程度、胞質顏色和形態、是否有空泡、胞質中出現顆粒是分辨原始淋巴細胞和髓系原始細胞的重要鑒別點,B-ALL患者細胞異質性改變和胞質中出現異常的細小顆粒給形態學檢測人員帶來了挑戰,極易造成誤診,本實驗室形態學診斷率為59.4%,低于崔華等[1]對異常表達的B-ALL的診斷率(84.4%),可能與實驗室異常表達病例數較少有關,隨著經驗的積累,診斷率會逐步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CD13占32.47%~98.73%,但呈強表達,與髓系CD13表達相似,SSC呈不均一性表現,與部分混合白血病[4]特點類似,但未達到診斷標準;還發現等高線圖整體出現斜形趨勢,非常接近髓系白血病SSC的特點(呈不均一表現),但B-ALL異常表達CD13圖形中,SSC起點較髓系SSC起點小,可能與其胞質中顆粒較小有關。成熟淋巴增殖性疾病流式細胞術檢測很少加入髓系抗體,我們在觀察患者外周血時發現大量異型淋巴細胞,抽取骨髓染色后發現胞質中存在異常的細小紫紅色顆粒,考慮到異常表達CD13的B-ALL胞質中出現同樣細小紫紅色顆粒情況,加做了髓系相關標記,發現了5例B-CLL和1例WM異常表達CD13的情況。RAIMBAULT等[5]在對3個中心的1 037例B淋巴慢性增殖疾病患者CD13表達的研究中發現,CD13的表達與WM的診斷有顯著相關性,CD13可能在IgM副蛋白分泌中起作用。鑒于AGARWAL等[6]提出骨髓微環境在WM發病機制中具有重要意義,CD13可能在淋巴漿細胞與基質的相互作用中發揮重要作用,與漿細胞分化有關。
綜上所述,細胞胞核考慮淋系但胞質出現異常顆粒,應考慮淋系異常表達CD13,可降低誤診率;CD13在成熟淋巴細胞增殖性疾病中的表達可能與其功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