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平
(甘肅省莊浪縣第三中學,甘肅莊浪 744600)
強化農村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是確保數學教學改革質量的前提條件。數學學習能力并不是指某項特定的學習方法,而是對學生綜合思維和數學探究能力的總括,是學生積累數學知識經驗、分析解決數學問題以及開展數學實踐活動的必備技能品格。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模式長期桎梏于灌輸式教學觀念之下,缺乏創新教學手段和理念的支撐,致使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止步不前。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明確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發展遲緩的原因,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和補足,從而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邁入更高的層次,構筑和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結構。下面我們就對這一目標進行教學策略研究。
縱觀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培育現狀,整體的培育效果并不盡如人意,這不但有悖于新課程改革提出的素質教育核心思想,也拖慢了農村初中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進度,從而影響農村初中數學教育體系的順利革新與完善。教師想要切實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必須先明確數學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弊病,這樣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地調整教學策略。經過深入的分析研討,我們將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發展遲緩的成因總結為以下兩點:
第一,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脫離現實生活,影響學生抽象思維以及數學建模能力的發展。數學課程知識和日常生活之間存在相互滲透的關系,農村初中生的認知經驗較為匱乏、高階思維能力也有待開發,教師唯有從生活入手,才能破除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所遭遇的阻礙。然而現階段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黏合度不高,這直接影響學生抽象思維以及數學建模能力的發展,從而無法顯著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第二,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欠缺互動性和創新性,學生無法習得科學的數學探究方法。從本質上來說,數學學習能力就是對綜合性學習技能和數學思維品質的概括,農村初中生數學學習能力培養不善,歸根結底是教學模式欠缺互動性和創新性,一方面導致學生的高階思維品質得不到良好的訓練,另一方面也難以培植學生的學習技能和自主探究習慣,從而削弱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主體意識。這些都是提升農村初中生數學學習能力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提升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是一項長期任務,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落實的,雖然初中生對數學課程已經不再陌生,但是隨著數學課程內容的日漸艱深,學生的認知經驗以及學習能力也在經歷著雙重考驗,教師唯有堅持不懈地開展數學教學創新,才能確保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持續提升和完善。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與數學素養的構建和培養來講起到至關重要的奠基作用,基礎性教學結構如果出現疏漏,就會影響學生整個數學知識技能體系的構筑成效。扎實的數學基礎是保證學生開展有效思維發散和學習能力訓練的前提條件,教師唯有著力完善學生的數學知識技能體系,才能使學生在數學探索過程中少走彎路、少做無用功,從而助力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大幅提升。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時應該加強應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側重于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自主能動性,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技能體系,這樣一方面可以切實更新陳舊的數學教學結構,另一方面也能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引導學生自主體驗數學探究的精彩和趣味,從而為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順利提升保駕護航,攻克農村數學教育體系改革難點。
基于多元化教學手段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措施如下:
第一,創設視圖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云資源中下載一些和數學課程有關的短視頻和圖片,然后在講解復雜數學知識點時投屏展示給學生,鼓勵學生認真觀察短視頻和圖片內容,先合作探討其中的數學現象和有價值的信息,再指導學生閱讀和對照教材,找出相對應的概念知識,這樣學生就能結合圖片和視頻資料,順利建立對數學知識的具象感知。
第二,編制趣味口訣,幫助學生快速記憶數學概念。大部分小學生對記憶數學概念都有著較強的畏難情緒,教師可以把和數學公式、定理相關的概念以及學習方法轉化編制成趣味口訣,比如學生在寫多位數時,經常混淆寫數順序或是遺忘多位數中的“0”,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套寫法口訣:寫數須從高位起,哪位是幾就寫幾,若是位上沒單位,用0 站位須牢記。教師一邊鼓勵學生復述幾遍口訣,一邊口述幾個多位數供學生練習,這樣學生就能快速記憶和掌握多位數的寫法。
上述我們談到,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緩慢的重要成因,是數學教學沒有緊扣生活化教育思想,這不但和農村初中生的思維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相背離,也會導致數學教學脫離生活本質,讓學生陷入非理性思考的數學學習誤區,進而給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造成不良影響。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滲透生活化教育思想是農村初中數學教學模式革新需要始終遵循的金科玉律。具有生活氣息的數學課堂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學習主體性,也能多維度強化學生的高階思維品質與數學學習能力,是完善學生綜合性知識技能結構的第一要素。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培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時應該夯實生活教育理念,重點加強生活化教學引領,幫助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開展有效的思維對話式學習。這樣一方面可以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應用意識,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學生數學抽象和建模能力的發展,這些都是農村初中生養成良好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標志。
基于生活教育思想的數學學習能力培養策略如下:
第一,借助教室環境和物品開展教學。教室中的環境和物品最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也是創設生活化情境的優質資源。教師可以根據具體課型加以利用。比如,在講解方位類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每個學生的排位和座次向學生設問:“同學們,從你的位置來看,某某同學處于你座位的哪個方位呢?”學生在真實場景中可以直觀看到自己的位置和該同學的位置,迅速辨明和說出該同學的方位,從而鍛煉了空間觀念和數學抽象能力。
第二,還原生活場景開展教學。在應用該策略時,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中引入學生共有的生活經驗和實例。如在比較數字大小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分糖果的生活場景,將糖果作為教具分成不同數量的組,然后鼓勵學生數一數、比一比,說出哪組糖果最多、哪組最少,這樣學生對數字大小的概念模型就產生了深刻認識。
具有互動、探究以及合作成分的數學學習環境,是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最佳培養皿。在互動探究中,學生的思維張力會成倍遞增,不但可以實現數學學習能力和內在潛能優勢上的互補,也能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創新精神。通過合作探究,學生也能更輕松地應用基礎性數學知識技能解決復雜的數學問題,這個過程就是鍛煉和強化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過程。然而就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講,課堂教學最突出的缺陷就是互動成分不足,教師長期占據數學課堂的主體位置,學生對教師有著強烈的依賴心理,不但無法感受到參與互動學習的快樂,也制約著學生自主意識和數學學習能力的突破性發展。在這種條件下,農村初中數學教育體系很難得到高質量的重塑和優化。因此,教師在提升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過程中,應該著力構建互動型教學模式。這樣一方面可以調整不科學的數學教學結構,對師生課堂角色定位進行有效的翻轉;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的互動熱情和自主能動性,從而以多向互動驅動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持續提高,使農村初中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數學探究技能產生質的飛躍。
基于互動教學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數學問題能力的策略如下:首先,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上為學生投屏展示數學教材主題圖,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自由討論主題圖中的事物以及數學現象,并將難以理解的問題運用簡潔的語言記錄在草稿紙上;其次,教師鼓勵各小組學生依次匯報在合作探究中發現的問題,并把這些問題匯總整理在電子白板屏幕上,形成本課的探究任務和目標;最后,教師可以針對問題向學生發放一些學具,指導學生參考教材中出示的探究流程,合作解決疑難問題,從而高效發展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和互動意識。
衡量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標準,不單單是學生對基礎性數學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更為關鍵的是學生綜合思維以及數學探究能力的發展情況,教師在培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時,必須全面考慮到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數學探究技能的訓練需求,才能更有實效性和導向性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數學思想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技能、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最常應用的數學理論,數學思想不僅是一種科學的思考方法,也是學生參透數學概念知識本質的重要思維工具,學生能夠透徹掌握數學思想、靈活應用數學思想,就意味著掌握了數學學習能力發展的奧義和真諦。因此,教師在提升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應該廣泛滲透數學思想,強化學生的綜合思維和數學學習能力。這樣一方面可以培植學生的理性精神和邏輯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啟發學生的心智潛能,引導學生感知數學現象的變化規律,從而進一步增強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育效果。
在具體教學操作中,教師應該重點滲透數形結合、類比、隱含條件等數學思想。比如,在講授數字知識時,教師可以應用電子筆在白板屏幕上畫出相應數量的卡通圖示,引導學生結合圖形感知數字的意義。再如,在帶領學生分析應用題題面含義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和條件摘錄到草稿紙上,依據這些信息挖掘題面中的隱含條件,這樣學生就能領悟隱含條件思想,并高效解決數學應用題。
開展實踐類教學是提高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同時也契合數學學科特性以及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需求。缺乏實踐內容的數學教學模式是不完整的,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也會局限在課本理論之內,很難獲得進一步的強化和完善,教師唯有深刻認識到這些,才能把握培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關鍵點,從而重新整合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目標,收獲更為豐碩的能力培養成果。因此,教師在提升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過程中,應該樹立全新的實踐教學導向,結合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培養需求和數學課程內容,加強資源整合、積極為學生設計實踐類數學探究活動。這樣一方面可以順利破除灌輸式教學模式弊病,補足數學教學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技能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精神,從而切實完善農村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加快數學教育體系革新發展進程。
在具體策略實施上,教師應該以實踐操作替代傳統的灌輸講解。比如,在數學圖形類教學中,教師在帶領學生初步認識圖形特點后,可以鼓勵學生使用直尺、三角板、圓規等學具親手畫出平面圖形。對于立體圖形,教師可以給學生發放膠水、紙卡等材料,指導學生動手折疊和拼組,通過親身實踐得到美觀的立體圖形,并在實踐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交流共享制作成品,從而切實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技能和手動實踐能力。
總而言之,受多重因素的影響,農村初中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升較為緩慢,教師唯有落實教學創新,才能驅動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持續強化。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農村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整合多元化教學手段以及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建更具科學性的數學學習模式,多維度滿足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發展需求,全方位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數學探究技巧,從而改善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的僵化格局,助推學生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