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辰
(甘肅省古浪縣第一中學,甘肅古浪 733100)
新課程理念下,倡導教師從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下解放出來,轉換學生的學習方式,將學生從傳統的“知識灌輸”模式下解放出來,引導學生在參與、動手、探究的過程中,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只有積極探索一套以“探究”為中心的高效課堂模式,才能促使學生在知識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思維、能力的全方位發展。高效課堂旨在用較少的時間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高效課堂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學生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強調了學生在知識探究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學生以課堂主人翁的身份積極思考、與同伴進行溝通和交流,最終在探究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構建,促進思維和能力的發展,并逐漸形成積極的情感,使其真正愛上化學這一門學科。
化學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參與者、引導者和輔助者,自身具備的教學觀念直接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雖然新課改的實施提出了全新的教學理念。但在調查中發現,當前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依然束縛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中,過分關注自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始終束縛在“知識灌輸”教學模式下,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另外,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忽視了教學反思,制約了高中化學教學的進步和發展,難以滿足新課改下的化學教學需求。
新課改下,教師必須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需求,靈活開展課堂教學。但在調查中發現,化學教師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束縛,經常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只關注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知識點,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基本上都是采用“知識灌輸”的模式開展教學,在課下則是借助“題海戰術”的模式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同時,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常常將重點集中在考試內容上,不考的內容就不講。如此一來,致使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基本上都是一知半解,難以真正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嚴重制約了知識的遷移和應用。
建構主義者認為,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促進核心素養時,必須要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改變自身的角色,引導學生在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深度構建、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但在調查中發現,受到滯后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制約,教師在“功利化”教學思想的影響下,致使化學課堂呈現出“一言堂”的形式,教師只負責講、學生只負責記筆記。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氛圍枯燥無味,學生不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難以真正實現課堂交流、課堂互動,嚴重制約了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
面對探究式高效課堂的內涵,教師不僅要重視教學評價,還應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尊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但在調查中發現,高中教師依然束縛在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中,評價方式古板、評價內容單一、評價主體集中在教師層面中,忽視了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參與性;同時,現行的教學評價標準、評價語言忽視了學生的發展,嚴重制約了教學評價的價值。
在最新的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堅持“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基于此,在構建高中化學探究式高效課堂時,教師必須要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首先,正確認識教育的本質。新課改下,教師應明確教育不單純是應付高考,而是將學生培養成有用的人才,在教育中不僅要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文化知識,還應關注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積極的情感等,真正成為一個健全、有用的人才;其次,正確認識化學學科的本質。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化學學習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還應促使學生在學習中發展自身的綜合能力,形成端正的學習態度,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以及科學的世界觀等,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再次,對師生角色進行重新定位。新課改背景下,化學教師必須要對師生角色進行重新定位,應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將自己置于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啟發者、輔助者,結合學生的需求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知識構建等;最后,正確認識教材。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教材觀,尊重教學內容,但又不能局限于教材中,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拓展和延伸,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在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中,受到應試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制約,學生產生了極強的“被動性”“依賴性”,嚴重阻礙了探究學習的開展。面對這一現狀,為了保障探究式學習的順利開展,將學生從“被動式”的學習模式下解放出來,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知識探究中,教師必須要靈活運用情境教學模式。具體來說,情境教學就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多種途徑給學生創設出針對性、真實性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對其產生探究興趣,使其自主參與到化學內容探究中。例如,在“過氧化鈉的性質”探究式教學中,為了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段有關潛水的小視頻,學生在視頻觀看的過程中會集中注意力,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接著,教師結合視頻的內容,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潛水員的面具中含有什么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和氧氣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為什么潛水員靠著面具能夠在水下待那么久呢?過氧化鈉在生活中具有什么作用?嘗試將反應的原理寫出來,并運用雙線橋對其反應原理分析出來。如此,借助梯度性的問題情境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其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問題探究中。同時,在特定的情境中,學生也實現了化學知識的遷移,為高效探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問題是探究活動的起點,提出問題是探究式教學的基礎,直接決定了探究式教學的質量。面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打造探究式高效課堂時,必須要科學設計探究式問題。首先,指向化學核心素養、化學教學內容,科學設計出具有啟發性、探究性的問題;其次,教師在設計探究問題之前,還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學情,明確學生的化學知識掌握情況、學習能力、認知思維發展等,設計出與其“認知發展區”相契合的問題;最后,還應選擇最佳的引導方式,將其呈現在學生面前,以便于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探究實現知識的遷移。設計完問題之后,教師應指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考,在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化學內容,真正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例如,在“化學反應的方向”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時,可結合教學內容、學情,設計了一些具有啟發性、開放性的問題,即:在地球環境中,高山流水、低水高流的現象是否會自動發生?如果要實現這兩種現象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在進行低水高流的時候,如果外界停止了做功,這一過程是否還能繼續?這一系列的問題十分有趣,可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將其與所學的化學知識聯系起來,引導學生結合化學概念對其進行思考。之后,教師繼續提出問題:高山流水是自動進行的自然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高處的水一定會流向低處嗎?流動的速率如何?學生在問題的繼續探究中,完成新知識的初步探究,最終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合作探究作為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尤其是在化學知識的探究學習中,由于其具有極強的抽象性、邏輯性,部分知識已經超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范圍,學生在探究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這一現狀,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時候,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指導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群策群力,通過相互交流和探討,集思廣益、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化學知識的深度探究。以“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為例,物質的氧化性、還原性是教學的重難點。基于此,教師設計了合作探究的任務,即:過氧化氫中的氫元素的化合價為+1 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1 價。那么,過氧化氫是否具備氧化性?還原性?之后,按照小組合作的學習原則,將全班學生劃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引導學習小組圍繞探究的任務,通過交流,結合所學的知識,共同設計適宜的實驗方案,科學選擇實驗器材,對探究學習的任務進行驗證。如此一來,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真正保障了化學知識合作探究的順利開展,也促使學生在小組交流中開拓了思維,真正實現了知識、能力、思維的全面發展。
與其他學科不同,“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最為顯著的特征。同時,在最新的課程標準中也強調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要求教師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時,應給學生提供主動探究實驗、體驗實驗的過程,使學生在知識形成、聯系、應用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等,真正促進化學核心素養的落實。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在優化課堂教學時,不僅要重視化學實驗教學,還應將傳統的“演示實驗”進行適當改編,使其成為探究實驗;也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內容,大膽提出猜測,制作實驗方案、確定實驗步驟,引導學生圍繞實驗方案進行自主操作、觀察思考、交流和探究等,最終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如此,真正實現了化學實驗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內化了所學的知識,也促進了自身的動手、觀察、分析能力,落實了化學核心素養的要求。例如,在“金屬的幾種重要化合物”教學中,就圍繞“氫氧化鋁為兩性氫氧化物”進行實驗,引導學生結合給出的藥品,通過小組交流,共同設計實驗方案并進行實驗驗證。在這一過程中,有的小組將氫氧化鋁沉淀分為兩份,分別滴加鹽酸、氫氧化鈉溶液,觀察試管中的現象;還有學習小組在氫氧化鋁沉淀中滴入氨水至過量,然后分別在兩個滴管中滴入鹽酸、氫氧化鈉溶液,觀察試管中的反應現象;還有一小組學生分別將氫氧化鋁沉淀逐漸加入盛有氫氧化鈉、鹽酸溶液的試管中,并觀察現象。如此一來,不同小組學生圍繞自行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促使學生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完成了化學知識的高效學習,真正促進了化學核心素養的落實。
教學評價是構建探究式高效課堂的關鍵,也是落實化學核心素養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基于當前化學課堂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化學教師必須要從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下解放出來,指向化學核心素養、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教學評價。一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應將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都納入評價中,使教學評價更加全面、客觀,能夠精準反映學生的探究學習情況;另一方面,在優化教學評價時,還應從“教師評價學生”的模式下解放出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彌補自身中存在的不足,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積極開展探究式學習已經成為一線教師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必須要從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結合探究式高效課堂的內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優化教學設計,通過創設探究情境、設計探究問題、優化小組合作、重視化學實驗、健全教學評價等,促使學生在有效的探究中促進知識、能力、思維的共同發展,真正實現探究式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