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金磚國家航天合作聯委會首次會議順利舉行,開啟星座數據共享與交換工作。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共建金磚遙感衛星虛擬星座,第一階段將建立遙感衛星的虛擬軌道星座,第二階段為真實星座,五國遙感衛星與地面接收站協同組網觀測。

6月4日,航天科技集團隆重推出科普IP形象藍虬虬。藍寓意航天,仰望著浩瀚宇宙,專注于星辰大海;虬是有角的小龍,植根于泱泱華夏,壯大于自立自強。藍虬虬將作為航天科普小使者,與航天科技工作者并肩,弘揚航天精神,傳承航天文化,傳播航天知識。
5月,祝融號火星車探測到含水礦物,發現了近期水活動跡象。祝融號火星車著陸區及火星北部平原可能含有大量可利用水。5月18日,祝融號火星車已轉入休眠模式。
5月9~12日,國際電信聯盟召開會議。由中國牽頭立項的IMT-2020衛星無線電接口國際標準報告書主體部分完成,這標志著5G衛星國際標準化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5月中旬,中國科學家提出通過太空望遠鏡開展巡天計劃,尋找距地球約32光年的太陽系外宜居類地行星。這將是國際上首次專門在近鄰類太陽型恒星周圍尋找宜居類地行星。
截至5月下旬,中國團隊通過“中國天眼”FAST已經發現約500顆脈沖星,并計算出快速射電暴的起源證據。近日,中國天文學家觀測到首例持續活躍快速射電暴。此外,“中國天眼”首次探測到“黑寡婦”脈沖星新現象——致密雙星系統中等離子體的極端湍流現象。
近日,世界首幅1:250萬全月球地質圖發布。這幅地質圖以嫦娥工程數據為基礎,充分利用國際成果,主要包括12341個撞擊坑、81個撞擊盆地、17種巖石類型、14類構造等。
中美德聯合團隊利用位于智利的ALMA干涉陣,首次成功對銀河系中心的原恒星盤直接成像。環繞著新生恒星會產生吸積盤,也稱“原恒星盤”,堪稱恒星誕生和成長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