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任 燕

國網安陽縣供電公司員工開展“三夏”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張琳琳/攝
6月20日,安陽縣瓦店鄉的萬畝高標準農田里,玉米播種機在田間來回穿梭,灌溉用水通過運用平移式噴灌、中心支軸式噴灌、卷盤桁架式噴灌、自動伸縮噴灌等8種灌溉模式流入田間,供電人員正在全力做好灌溉用電保障、電力設施保護,為夏糧豐收和后續玉米播種提供了可靠供電保障。位于項目核心區的科技數控中心,是確保廣潤坡項目實現數字化、標準化、智慧化的科技“硬核”。
“在這片高標準農田上,準備搭建基于物聯網的智慧農業管理系統,融入信息采集、圖像識別、無線傳輸、自動控制、預警防控等先進的現代農業管理技術,多項技術將在河南省首次大面積推廣應用。不久的將來,我們通過大系統平臺可以實時掌握小麥、玉米等作物生產的關鍵數據,哪塊田里缺水了、土壤是否該追肥了、有沒有發生病蟲害,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我們根據作物長勢自動調整水肥藥的配比,然后肥隨水走,點點鼠標就可以了……”正在科技數控中心操作的智慧農業團隊成員馮副研究員告訴筆者,高智能化農業種植對電的依賴更高了。
受2021年7月暴雨洪澇災害及秋汛影響,安陽縣冬小麥播種時間整體推遲,加強田間水肥管理是促進晚播小麥生長的關鍵手段。國網安陽縣供電公司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施工效率,于2021年年底前完成農田機井通電臺區災后重建工程,及時滿足農田灌溉用電需求,另一方面配合廣潤坡14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任務,加快建設機井高壓配套設施。
“真是趕上了好時候,咱種地就能全部實現數字化,我們今年打算至少再流轉1000畝!”種糧大戶張洪文黝黑的笑臉上滿是希望,底氣十足。在他底氣十足的背后,是供電公司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配電設施建設。4月初,瓦店鄉高標準農田配套電力工程竣工,共新增配電臺區14個,滿足了該鄉760畝自動伸縮式噴灌設施、948畝固定式噴灌設施、1126畝卷盤桁架式噴灌設施等農業灌溉設施的用電需求,為打造糧食生產核心區提供了根本保障。
今年“三夏”期間,安陽縣計劃投入各類農業機械865臺(套),機械化應用也對安全可靠供電提出更高要求。國網安陽縣供電公司提前制訂“三夏”保供電預案,組織人員提前摸清田間電氣設備數量,全面治理安全隱患,測量跨越麥田、道路的線路對地面安全距離,張貼防撞標識,加強設備紅外測溫和巡檢,確保電力設施零缺陷運行,開展“三夏”防火、防機械設備觸電宣傳,向農戶普及電力法律法規、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和安全用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