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王 紅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9)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多數人們都沉浸在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農民外出打工掙錢、定居似乎已經成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據顯示,鄉村人口數量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在2010年—2020年這10年間,鄉村人口比重下降了14.21個百分比。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下,村民忙于生計,對于鄉村文化的了解與傳播逐漸減少,在他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少了一份對自身文化的歸屬感。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1];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將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由此可見,鄉村振興是當今時代的大勢所趨,這就要求鄉村不僅要注重物質層面,還要注重文化層面,研究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文化發展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在現代化進程中,時代的進步為鄉村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機遇:鄉村振興戰略為鄉村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政策文件的出臺為鄉村文化建設提供了保障措施[2],鄉村文化建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政策優勢。我國的歷史文化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傳承發展,鄉村文化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也在不斷地傳承與發展,但很多鄉村文化并未被大眾發掘,沒有加以開發利用,還未發揮其文化價值。例如,河南十大名村、廣西木棉村、山西北合索村等在內的許多鄉村具有美麗的風景、富饒的農作物、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因此,鄉村文化建設具有深厚的傳承優勢。
根據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其中農村網民規模為3.0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5.9%,直播帶貨、網絡購物等行業的產生與鄉村網民碰撞,二者創造出的火花對鄉村文化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鄉村旅游作為傳播鄉村文化的一種快捷途徑,對其具有極強的推動作用。然而,鄉村旅游資源占全國旅游資源的70%,但鄉村旅游人數只占國內旅游總人數的30%,可見,我國鄉村文化旅游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很大。
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鄉村對于發展鄉村文化的方式大都變成了偶爾的戲曲觀賞、祭祀等,文化娛樂活動層次不高、鄉村文化建設設施落后,傳播路徑趨于單一,表現形式逐漸固化,呈現出了簡化的趨勢[1],在傳承的過程中一些鄉村文化逐漸被遺漏,喪失了原有的文化本色。青壯年由于生計、學業等原因大量外流,多數人在外定居,鄉村文化建設的主體嚴重流失[3],內生動力不足,導致其難以傳承發展,鄉村文化的發展速度以及方式對于目前社會的發展總是會顯得遲緩一些。老年人逐漸成了鄉村的主體,鄉村老齡化問題嚴重,“空心村”逐漸崛起[4]。
基于上述鄉村文化的發展機遇以及困境,提出以鄉村文化為研究對象,以發展鄉村文化為目的,依托互聯網平臺,建立傳播鄉村文化的App的理念,促進鄉村文化的傳播,打造鄉村文化品牌,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
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響應國家號召,提出傳播鄉村文化App,其目的是讓村民拾起鄉村文化,向大眾傳播,進而通過鄉村文化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增加鄉村文化的附加價值。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村民的外流,引入人才,改善鄉村經濟環境,助力鄉村發展。
人民日報指出,“短視頻的多樣化,給了人們發展平臺和娛樂平臺,但它的規范還沒嚴謹到不出問題,向規范有序的正能量前進,是目前短視頻要發展的主題。”當前,主流媒體層出不窮、受眾面廣、知名度高,但內容五花八門,僅憑現有平臺無法對鄉村文化提供全面的介紹,對其傳播具有局限性。此App僅用于鄉村文化傳播,突破現有的局限,提供一個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平臺,助力鄉村文化的傳播和鄉村經濟的發展。
人們可以通過App來發布相關動態,通過講鄉村故事、鄉村歷史、鄉村攝影、村民作品,等等,展現鄉村面貌、文化習俗,增強村民的鄉村文化認同感,同時促進人們能夠更多地了解鄉村文化,達到宣傳鄉村、振興鄉村的目的。
由于此App僅用于傳播鄉村文化,故受眾群體會定位在村民、鄉村文化愛好者、文化習俗傳播者、鄉村歷史和故事傳播者等,用戶更加局限,但隨著App的逐漸推廣,用戶范圍增大,不同的人群聚集,加入了解、學習鄉村文化的行列中。
傳播鄉村文化App的功能構建理念需要適應大眾化需求以及市場需求,通過不同的板塊設計引領傳播者和吸引用戶,向人們傳達優秀的鄉村文化。此App功能構建主要分為4個模塊,如圖1所示。

圖1 傳播鄉村文化的App模塊簡介
系統自動推送村民以圖片或短視頻的形式上傳的本村特色的鄉村文化活動、產品以及具有意義的事件等,推送下方帶有本鄉村的具體定位,點擊定位,就會出現用戶所在地與鄉村所在地之間的路線,讓用戶在瀏覽視頻了解鄉村文化的同時可以清楚知道鄉村的具體位置,方便對此鄉村的文化作進一步的了解。
以資源搜索、熱點榜單和鄉村推薦為主,當用戶明確要搜索的信息或有大體范圍時,可在資源搜索框通過搜索關鍵詞或完整信息來獲取想要的信息[5];系統根據大數據將瀏覽量前50的視頻發布在熱點榜單中,且對其30 min更新一次,約束村民提高作品質量的同時為用戶提供了優質作品;系統根據不同用戶使用此App的情況,將其經常瀏覽的作品所在鄉村的簡介進行推送,進一步提高用戶對于鄉村的了解。
聊天模塊是用戶與村民溝通交流的場所,且解決用戶對鄉村以及鄉村文化的疑惑,同時,便于村民為App的服務與功能提供建議,優化產品,改善服務,增強鄉村與外界的聯系。
為鄉村有機農產品與文化創意產品服務,將特色產品上傳到App中,為其建立銷售平臺,與物流公司合作,將產品配送給用戶,實現經濟效益與鄉村文化傳播之間的聯系。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不斷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此App理念的提出正是適應了時代的發展要求,村民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不只是接收者和被教化者,也成了鄉村文化在互聯網上的傳播者。將互聯網創新優勢注入鄉村文化,以此打破傳統的固有觀念,改變定式思維的模式,為鄉村文化提供信息平臺對接市場,推動了雙向信息的流通[6],縮短了鄉村文化與大眾的距離,促進了鄉村文化的傳播以及鄉村文化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了“走出去”與“引進來”的完美結合。
通過建立發展鄉村文化App的理念,村民將更加重視鄉村文化的吸收與傳承,重新拾起被遺棄的鄉村文化,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鄉村文化建設中去;村民通過App將優秀的鄉村文化發布,使大眾可以接收到來自不同地域的鄉村文化,促進鄉村文化的雙向傳播。
在此App平臺上,村民與用戶可以進行實時互動,吸引鄉村文化愛好者聚集,突破時空的界限,打造便捷互動的信息交流和分享空間,促進鄉村文化的發展與傳播。在鄉村文化向外界傳播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以吸引外來投資,帶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借助外部力量達到鄉村文化的發展與傳播[6]。
在傳播鄉村文化的同時,售賣當地有機農產品與農村文化創意產品,無形之中打造了特色的鄉村品牌[7],立足鄉村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開發鄉村文化優秀資源,依靠品牌效應帶動鄉村發展,增強鄉村文化活力。發展鄉村文化特色產業和文化事業,創建鄉村文化新載體和產業新模式,構建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鏈條,促進鄉村文化資源與現代消費的有機結合,從而帶動鄉村經濟的發展[1]。
目前,鄉村文化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眾多優秀的鄉村文化漸漸被遺棄,鄉村文化的受眾群體變少[3],解決鄉村文化發展面臨的困境是鄉村振興的要求,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建立傳播鄉村文化的App這一理念正是基于目前鄉村文化的處境下提出的,是傳播鄉村文化路徑的一種新嘗試,讓村民將本村的鄉村特色文化在App平臺上發布,廣大用戶通過互聯網就可以遠程了解到不同的鄉村文化。這種理念既發展、創新了鄉村文化,又可以利用鄉村特色文化為鄉村帶來經濟收益,實現文化層面和精神層面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