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輝,郭田保
(1.涼城縣檔案史志館;2.國家稅務總局 涼城縣稅務局,內蒙古 涼城 013750)
2013年5月國家稅務總局與國土資源部聯合開展了“以地控稅、以稅節地”試點工作,通過信息共享解決監管缺失的問題,從根本上堵住稅收征管漏洞,并促進土地集約利用,通過“以地控稅”,信息比對讓漏管土地無處藏身。
在進行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收征管工作時,單純的稅收收入數據,不能直觀地判斷出企業稅源管理情況。運用GIS技術進行統計分析,可以直觀地對土地稅源管理情況做出判斷。為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稅源管理辦法,達到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源精細化、科學化、規范化、無縫化、可視化管理,稅源登記信息必須要細化到納稅人占用的每一宗土地,對其涉及的相關稅種實行精細化管理。隨著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的結束,自然資源部門掌握了轄區內更加精準的地籍信息,為GIS進入稅源應用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稅務部門使用自然資源部門的信息進行“以地控稅”成為可能。
合理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具有重要的作用:①保護土地資源,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節約使用;②提高土地使用效益;③可以為納稅人創造相對公平的營商環境。當前多數地區稅務部門的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源管理方式需要納稅人自行申報稅源信息,再由稅務機關核實。很多納稅人申報的土地面積存在漏報、不實現象,有的是因為對政策的不了解,有的是故意少報應稅土地面積。而稅務部門對于數據來源及真實性缺乏有效的核實手段。①稅務部門運用傳統測量手段測量的土地面積,與自然資源部門的數據存在差異;②對于存在土地權屬爭議、用地性質判斷等,稅務部門沒有認定的權限;③納稅人用地實時的變更,稅務部門不能及時更正用地信息。要改變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收征管格局,必須打破舊有的稅源管理模式。運用GIS技術,將自然資源部門的地籍信息與稅務部門的稅收數據相結合已成為必需的手段。與自然資源部門的地籍信息進行對比,可以明確看出企業申報數據真實性。定期更新涉稅宗地的地籍資料和房屋的具體信息,以精準的地籍資料來獲取稅收信息,提高稅收的征管效率,也有利于多部門的數據共享與交流。
通過系統開發進行整合,在稅務數據庫的基礎上,獲得自然資源系統的宗地地籍信息,得到可以隨時更新的具有空間分析功能的稅務數據庫。新的稅務數據庫中不僅包括稅收繳納數額、欠稅信息、正常非正常等稅務方面的屬性數據,還包括坐標、宗地面積、宗地四至、用地類型、企業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簡介、歸屬管理股室等屬性信息,將屬性數據庫與電子地圖進行關聯,使得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實現互相訪問。
開發GIS稅源管理系統,有利于數據的集成與共享。在系統運行后,稅務征管和稽查人員可以通過系統中納稅人的地籍信息準確找到企業所在地址。對于企業的城鎮土地使用稅繳納情況與地圖上的宗地面積也可以進行比較,企業的城鎮土地使用稅繳納情況是否存在漏洞不實,一目了然,極大地加強了征管工作效率。運用GPS定位,對企業進行精確定位,為稅務人員宣傳稅收政策、做好稅收征管提供了便利,有效提高了稅務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筆者構建的是一個基于GIS稅源管理信息系統。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基本要素:①系統的功能。包括納稅人使用土地的可視化及定位、地籍信息與納稅人申報信息的比對與風險評估、涉及土地使用的重點行業納稅人監控分析、轄區內整體土地使用情況變化分析、地籍數據的及時更新共享等。②系統需要的數據。與自然資源部門溝通需要獲取的地籍資料、電子地圖、稅務部門納稅人稅收登記信息及土地使用稅的申報繳納數據等。③系統需要的平臺。運用二次開發軟件進行數據的整合。④系統的設備。系統需要自然資源及稅務部門的計算機等。
系統總體設計:應用GIS二次開發軟件,將電子地圖、地籍數據與城鎮土地使用稅收信息相結合,形成包括查詢、測距、測面積、定位、比對分析、統計等功能的稅源管理軟件,為稅務人員進行征收管理提供可靠的支撐。系統設計要考慮到城鎮土地使用稅的征收依據、征收流程,在電子地圖上可以準確劃分城鎮土地使用稅征稅范圍、免稅范圍,從稅源管理上解決漏管、少征等問題。

圖1 系統總體設計
3.2.1 城鎮土地使用稅數據采集功能。GIS稅源管理信息系統需要運用自然資源和稅務部門很多數據,基礎數據應用已有的數據,以后還需要及時維護更新,因此數據采集功能必不可少。通過數據采集功能可以錄入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源信息、地籍信息、坐標信息等。對于稅務部門新登記的企業或者有稅源信息變更的企業,可以及時進行錄入更新。對于自然資源部門用地信息有變化的宗地,可以進行圖斑重新導入處理等。企業的用地情況以自然資源部門的數據為準,而稅收情況以稅務部門的數據為準。
3.2.2 地籍與稅務信息比對功能。城鎮土地使用稅是通過面積大小計算得出的,GIS的引入,可以直接統計出相關土地的稅收信息。通過GIS的空間分析功能,獲得指定區域內有多少納稅企業等相關稅源信息,為便于納稅人的分別管理,將納稅人分片劃分,劃分為多個單元網格,每一網格有一名征管人員負責,便于征收管理。
定期將自然資源部門地籍信息和稅務機關稅收信息進行比對,比對有問題的,為稅務部門專管員進行風險提醒,專管員可以通過系統向存在風險的納稅人發送短信,通知其到稅務部門進行核實整改;也可以通過定位,查詢到納稅人的所在地,到企業所在地進行實地核查。通過比對功能,可以及時對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源數據失真、變更等信息進行核查更正。
稅務部門與自然資源部門的信息共享,對稅務部門起到了提高土地使用稅征管質量的作用,而對自然資源部門來說,通過對稅收信息的分析,則能及時掌握閑置、違法用地等土地管理所需信息,從而實現“以稅節地”,促進土地集約利用。
3.2.3 電子地圖可視化管理功能。GIS稅源管理信息系統的運用,使企業的土地信息可以在地圖上準確定位。所有城鎮土地使用稅稅源的企業位置、房產位置、納稅人地理位置等信息都可以顯示出來,還可以在圖上顯示城區、稅收管理轄區、網格等區域范圍,并查詢其具體位置與相關屬性信息。可以在地圖上顯示各個城區、經濟開發區、稅源管理轄區以及單元網格這些區域,同時在這些區域上顯示稅收收入總量、稅收收入增長、稅收構成結構等專題圖。在地圖上不僅可以顯示納稅人注冊與經營地址位置,同時也可以顯示該納稅人的住址等信息,可以更便捷地對納稅人進行稅收管理。
通過系統,可以很方便地界定縣城、鄉鎮、行政村等轄區,為準確征收、免征城鎮土地使用稅提供依據。各基層稅務機關可以通過系統及時掌握房地產企業征收、開發用地,及時掌握各用地性質變化信息。對納稅人有重新征地、新增地等的掌控,通過分析地籍信息變化加強對建筑業、房地產項目管理力度。
3.2.4 數據共享實現信息的分析統計。“以地控稅”系統的設計是為適應我國建設用地的大量增加,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稅源管理更加復雜的情況而產生的。不僅對稅務部門征收城鎮土地稅具有重要的作用,對自然資源部門土地管理也有很好的參考預警作用,如耕地占用、建設用地未批先建、用地性質變化是否合規等。稅務與自然資源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可以使稅務系統進行稅收風險的預測和分析更加精準。針對存在城鎮土地使用稅的納稅人進行專題圖的制作,對企業的占地、經營情況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實現對市區、縣城、城鎮等轄區內土地使用企業的用地面積、用地性質等進行分析統計、對一段時間內的用地變化制作專題圖、對存在用地風險數據的企業進行預警等功能。
把GIS引入稅源管理中,能夠使現有稅收管理更加便利,一方面,可以減少偷稅漏稅情況發生,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核查工作量,使以后稅收管理更加精細化,為建立“數字稅務”提供了有力保障。GIS強大的地圖可視化、管理和分析功能,對宗地信息數據和稅源數據進行整合,在地圖上進行稅源的分布、宗地的管理進行多元化的分析。城鎮土地使用稅對于稅務部門是一項重要的稅源,對于自然資源部門具有調節土地使用的重要作用。合理并準確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對于政府管控配置土地資源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通過把握各類土地面積的變化,管理層能夠準確制定相應的政策。將城鎮土地使用稅企業信息在電子地圖中直觀顯現,便于管理層和決策層動態監控。在當前城鎮建設用地普遍緊張的情況下,土地稅收的及時征管,大幅提高了企業閑置土地、囤積土地的成本,能夠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因此,開發相應的GIS稅源管理系統是很有必要的。